第1篇:我不是个好儿子
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的散文语言朴实,值得一读,关于贾平凹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大家读过吗?
我不是个好儿子
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
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惟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一次一次地阻止我。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们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的时候我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哭一回鼻子。
母亲姓周,这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但母亲叫什么名字,十二岁那年,一次与同村的孩子骂仗———乡下骂仗以高声大叫对方父母名字为最解气的———她父亲叫鱼,我骂她鱼,鱼,河里的鱼!她骂我:蛾,蛾,小小的蛾!我清楚了母亲是叫周小蛾的。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但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母亲教育我的忍字,使我忍了该忍的事情,避免了许多祸灾发生,而我的错误在于忍了不该忍的事情,企图以委屈求全却未能求全。
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母亲在晚年是寂寞的,我们兄妹就商议了,主张她给大妹看管孩子,有孩子占心,累是累些,日月总是好打发的吧。小外甥就成了她的尾巴,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次婆孙到城里来,见我书屋里挂有父亲的遗像,她眼睛就潮了,说:“人一死就有了日子了,不觉是四个年头了!”我忙劝她,越劝她越流下泪来。外甥偏过来对着照片要爷爷,我以为母亲更要伤心的,母亲却说:“爷爷埋在土里了。”孩子说:“土里埋下什么都长哩,爷爷埋在土里怎么不再长个爷爷?”母亲竟没有恼,倒破涕而笑了。母亲疼孩子爱孩子,当着众人面要骂孩子没出息,这般地大了夜夜还要噙着她的奶头睡觉,孩子就羞了脸,过来捂她的嘴不让说。两人绞在一起倒在地上,母亲笑得直喘气。我和妹妹批评过母亲太娇惯孩子,她就说:“我不懂教育嘛,你们怎么现在都英英武武的?!”我们拗不过她,就盼外甥永远长这么大。可外甥如庄稼苗一样,见风生长,不觉今年要上学了,母亲显得很失落,她依然住在妹妹家,急得心火把嘴角都烧烂了。我想,如果母亲能信佛,每日去寺院烧香,回家念经就好了,但母亲没有那个信仰。后来总算让邻居的老太太们拉着天天去练气功,我们做儿女的心才稍有了些踏实。
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碗大菜,父亲是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厨房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客人吃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就被打发着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们就偷偷溜回来,盼着客人是否吃过了,是否有剩下的。果然在锅底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待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糁面,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和菜,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我和弟弟就同母亲吵,扔了磨棍怄气。母亲叹叹气,末了去敲邻家的屋子,哀求人家:二嫂子,二嫂子,你起来帮我推推磨子!人家半天不吱声,她还在求,说:“咱换换工,你家推磨子了,我再帮你……孩子明日要上学,不敢耽搁娃的课的。”瞧着母亲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和弟弟就不忍心了,揉揉鼻子又把磨棍拿起来。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琐碎事无巨细,而家里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一切由当教师的星期天才能回家的父亲做主。在我上大学的那些年,每次寒暑假结束要进城,头一天夜里总是开家庭会,家庭会差不多是父亲主讲,要用功学习呀,真诚待人呀,孔子是怎么讲,古今历史上什么人是如何奋斗的,直要讲两三个小时。母亲就坐在一边,为父亲不住吸着的水烟袋卷纸媒,纸媒卷了好多,便袖了手打盹。父亲最后说:“你妈还有啥说的?”母亲一怔方清醒过来,父亲就生气了:“瞧你,你竟能睡着?!”训几句。母亲只是笑着,说:“你是老师能说,我说啥呀?”大家都笑笑,说天不早了,睡吧,就分头去睡。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吃的素饺子。
父亲去世后,我原本立即接她来城里住,她不来,说父亲三年没过,没过三年的亡人会有阳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贡献饭莱。平日太阳暖和的时候,她也去和村里一些老太太们抹花花牌,她们玩的是两分钱一个注儿,每次出门就带两角钱三角钱,她塞在袜筒。她养过几只鸡,清早一开鸡棚,一一要在鸡屁股里揣揣有没有蛋要下,若揣着有蛋,半晌午抹牌就半途赶回来收拾产下的蛋。可她不大吃鸡蛋,只要有人来家坐了,却总热惦着要烧煎水,煎水里就卧荷包蛋。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
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她在妹妹家学练了气功,我去看她,未说几句话就叫我到小房去,一定要让我喝一个瓶子里的凉水,不喝不行,问这是怎么啦,她才说是气功师给她的信息水,治百病的,“你要喝的,你一喝肝病或许就好了!”我喝了半杯,她就又取苹果橘子让我吃,说是信息果。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她,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1993年11月27日草于病房。
第2篇:《我不是个好儿子》
《我不是个好儿子》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体味至爱亲情”中的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作为新被选入教材的一篇课文,《我不是个好儿子》用平实的语言传递真挚的感情,塑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真实感人。本篇文章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接受浓浓的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对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做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
一、找出文中叙说的母亲的生活琐事
二、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学习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语言,领会作者笔端流淌出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
【教学方法】
讨论法、感悟法、课外迁移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细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贾平凹及其作品。
练习
1、给下列红体字注音。
本分()暖和()晌午()唠叨()埋怨()伺候()......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笨zhuō()有口皆bēi()积zǎn()suǒ()碎rèn()劲 打dǔn()委qū()求全
二、品读文本
1、让学生简介作者贾平凹,教师补充。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风人。著有小说集«兵娃»«商州散记»«腊月正月»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白夜»等。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散文代表作品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他的散文内容较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情思等等皆可入文,大部分散文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 就是文章的重心,及富情致和个性。
2. 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或段落,引导学生品位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表现力。
文中写了有关母亲的那些事情?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母亲担心我写字累;给我和孩子缝制厚厚的棉衣;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不能忍受我打孩子;由母亲的名字想到母亲虽普通但伟大;母亲怎样处理我寄给他的钱;开家庭会时母亲话不多,会后,母亲细心地把家里检查一遍;然后一个人给我包水饺;父亲去世后,母亲为父亲守灵,不肯来城里;热情待客;总是想着给我留着酸果子;我因病住院,母亲有病还来看我,走时,嘱咐我刮胡子等事情。
作者选取了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母亲平凡﹑善良﹑朴实﹑勤勉的性格,集中表现了母爱的深切。
3、品味鉴赏
①在写母亲的时候,你认为最美、最真、最质朴的语言是那一句?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②文中提及“现在有人讥讽我有农民的品性,我并不羞耻,我就是农民的儿子。”句中的“就是”一词如何理解。
明确:“就是”一词语气带着一种倔强和坦诚。贾平凹多次再不同的文章中提及“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他真实表露,自然又朴实,而且的确不是一件耻辱的事,相反更让人反思人类最本真的东西——坦诚﹑善良﹑勤劳﹑朴实。而此文中对此更是用了“就是”一词来强调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正是勤劳﹑朴实﹑隐忍的农村母亲养育了他,自己正是从母亲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自己不仅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母亲的性格也在儿子身上得到了升华,有了更高的价值。读到“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时我们读出了作者的自豪和骄傲。③第三段中“可我心理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
了我心理平衡。”其中的“心理平衡”指什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心理平衡”指自我安慰。这句话表明作者在自我解剖,自我反思——作者的惭愧﹑内疚之情蕴蓄在字里行间。
④“就三个手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句中“一塞”“一抹”“笑着”“骂着”四个词语有何表现力?
明确:四个词语使母亲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⑤“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母亲为什么发愣?
明确:此时的母亲是孤独的,看到眼前的孩子们她想起了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牵挂他们,所以她会失落﹑会怅惘﹑会发愣!
⑥后一段中有一句“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如何理解。
明确:这是怀有赤子之心的作者在真心叩问﹑深刻自责和反省。我们每一位做儿女的都应反思一下自己。
4、作业: 反思交流
学完本课,请同学们回顾自己平时经历的亲情故事,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一种亲情。
第3篇:我不是个好儿子
《我不是个好儿子》教案
课标新理念: ①知识与能力
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写生活琐事表达感情的方法。②过程和方法
品读课文,品味作者对母亲的朴实而真挚的深情。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中亲情,接受情感洗礼,讲述并学写“亲情”故事。、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选择生活琐事来表达至爱深情的写法。教 学 过 程
一、导语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会随着时间而淡忘,可深埋在我们心中的亲情却永远不会淡忘。在倾盆的暴雨中,亲情是一把遮雨的伞。在凛冽的寒风中,亲情是一棵挡风的树。经历了狂风暴雨,我们的心灵为什么安然无恙? 就是因为有了这守护心灵的一分感情——亲情。
亲情是李密小心翼翼端上的汤药,亲情是归有光踌躇满志接过的象笏,亲情是项脊轩外一树枇杷亭亭如盖,亲情是系在古往今来所有人心灵中的一条亘古不变的柔软却坚不可摧的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