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的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2-14 07:12:4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三峡博物馆

毛利碧玉——三峡博物馆的外来客

一进入游览目的地,就看到两座建筑——三峡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隔着广场遥遥相望。一开始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设计安排只是为了让游客观光是感到方便,后来才了解到这样的设计自有他的寓意在其中。博物馆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三者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如果说重庆人民大礼堂是20世纪50年代重庆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是21世纪初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

我们这次游览的主要目的地是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内又设有内蒙古草原场、书画艺术展、新西兰文化艺术展等展览。我们很有幸地赶上了新西兰文化艺术展的时期,而且由于参观时间的有限,我们主要参观了新西兰文化艺术珍品展。毛利碧玉,是新西兰文化展的主要展品。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居民,据说他们是亚洲太平洋航行者的后裔。在新西兰有许多关于碧玉的传说。传说有一名美丽的女子被称为泰尼瓦的龙形水兽掳走,然后再遥远的南岛河里被变成了石头,因此,碧玉被他们看做神圣的珍宝,是联接祖先的世界的器物。

新西兰碧玉不仅外观美丽,坚硬耐用,而且还有很好的触感和钟玲一般的声音。当然,更重要的是碧玉对新西兰人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碧玉饰物使佩戴者的威望更加显赫,例如,碧玉扁棍,它是毛利部落威望与身份的象征,往往与伟大首领的重要事件有关,世世代代为人尊崇;碧玉还作为缔结和平盟约时赠送的礼物。如今,碧玉成了新西兰精神的象征,需多新西兰人以佩戴碧玉为骄傲。当代毛利艺术家积蓄按照传统创作碧玉作品,以彰显碧玉的魅力和品质。因此,馈赠碧玉礼物是保持重要人际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新西兰碧玉是不朽的,它不仅为珍宝,世代相传,而且也是与祖先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对新西兰碧玉的了解,除了了解到新西兰的独特文化,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新西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同之处,正所谓“玉养人,人养玉”。佩戴玉饰可以让一个人看起来更具有气质,更有文化内涵,玉,可以滋养人的身体;而人的长时间佩戴会使玉变得更加晶莹有光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除此之外,中国人也有以玉器为权势地位的象征,例如古代的玉玺,兵符许多都是有玉制成的。同时,中国人认为玉器不仅好看,而且,雕刻成形状还赋予它积极、吉祥的寓意,以此赠送友人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新西兰文化展里面的玉石是可以让人触摸接触的,更加贴近了我们,打破了我们之前的博物馆里面的东西都不可以碰触的禁锢,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很开心,很兴奋。这也算是我们一次独特的体验。

中国文化融于世界文化之中,世界文化也逐渐走入中国,在三峡博物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西兰文化的引入使人们不出家门便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是一件便民的事。而且,通过对新西兰文化展的参观,不禁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文化历程。

由于时间的仓促,三峡博物馆里好多的地方没有去参观,有时间,我们一定会再去好好参观,欣赏我们的文化之宝的。

二班一组

孟川

第2篇:三峡博物馆游记作文

三峡博物馆游记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博物馆游记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这个寒假,我第一时间就去了重庆著名的三峡博物馆。

我站在三峡博物馆门口,静静地打量着这个庞大的白色建筑物,三峡博物馆看起来就是一个放到的巨型鸡蛋。

重庆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原本是西南博物馆,后来改名为三峡博物馆。这就是屹立在我面前的这个庞大的白色建筑物悠久的历史了。

走进三峡博物馆,你可以发现,这里面分为了四个展厅,分别是壮丽三峡、远古巴渝、抗战岁月、城市之路。我选择胃壮丽三峡这个展厅开始参观。

刚走进壮丽三峡,就发现了许多石头摆在门口,通过网上查资料,我才知道,这是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仔细看那些瀑石,凹凸不平。这些瀑石,是在瀑布的下面,整天被瀑布的激流所冲刷,才形成了这些凹凸不平的地方,而这正是岁月的痕迹,而三峡博物馆不也是这样的吗?岁月给三峡博物馆,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从1951年的成立,再到1955年的改名,无论是好是坏,都给三峡博物馆留下了不浅的痕迹。带着敬畏的心情,我开始参观展厅,在经过了几十亿年的沉淀和陆相沉积等地址活动的作用后,才造就了三峡地区地型的奇特和壮丽的山川。

参完了壮丽三峡之后,我走进了远古巴渝,去感受重庆古老的'文明。

走进远古巴渝展厅,有许多的陶器和玉器,让人目不暇接,有些甚至还能在历史书上找到,我的天呀,看来历史课没有白学,我兴奋地跑来跑去,到处寻找着我所学过的陶器和玉器,突然,我走到了另一个地方,有一个很大的雕塑,那是一群纤夫拉船的场景,十几个纤夫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但是,他们的肩头却是粗粗的钢缆。这些纤夫们形态各异,有的甚至是在地上爬行,从他们脸上痛苦的表情中,我们不难看出,纤夫他们生活的艰辛和船只的沉重,而纤夫石上触目惊心的痕迹,让人看了胆战心惊,纤夫们的脚印,纤绳在石头上摩擦造成的痕迹,留有拴绳痕迹的这些石头,都反映了纤夫们生活的艰辛,我们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而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这两个展厅记录了重庆和三峡两个地区的悠久文化,而剩下的两个展区抗战岁月和城市之路都非常精彩。

抗战岁月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日本人的凶残,而中国人民又是如何在绝境中反击,两万五千里长征,这让多少年轻人无私地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长征就是为了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这些年轻人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最后中国人民取得了的胜利,在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终于宣布投降。

而城市之路讲述了20世纪的100年中,重庆面临的若干机遇及发展,包括城市变迁、商业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工业的崛起等。扫描对重庆起推动作用的人物、事件,展示重庆直辖后的风采。

在三峡博物馆,我学到了,也感受到了许多,学到了重庆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更是感受到了重庆人民的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第3篇:三峡博物馆的作文

三峡博物馆的作文

一个城市,最能代表它的历史、风俗、文化的就是它的博物馆。下面是关于三峡博物馆的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三峡博物馆的作文1

今天,我和奶奶在三爸,三妈的带领下参观了三峡博物馆,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向我诉说着他们辉煌的历史,让我收获颇多。

三峡博物馆坐落在渝中区人民大礼堂的正对面的小山坡上。站在人民广场上,向三峡博物馆望去,一个弯弯的月牙形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恰似三峡大坝锁住了长江的滚滚洪流。我情不自禁的感叹道:“哇!好气派啊!”人民广场与三峡博物馆之间,是一坡缓缓的台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博物馆的底层大厅。

三峡博物馆一共有四层,每层都有两个展厅,每个展厅展示的物品都不一样,各具特色,但又紧紧围绕“三峡”这个主题,从三峡的自然景观到风俗民情,从三峡的远古历史到库区城乡历史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观后感

今天参观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让我领悟到很多东西。展馆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段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生命。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这些静止的文物不再是静物,而是被赋予了表现力的道具,通过它们,使我们更能体会当时的情况。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壮丽山峡》这个展厅,展厅一共分四个单元,分别是造化三峡;山水之间;三峡风流;永远的三峡。这个展厅以丰富的文物资料展示大三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陈列了三峡从最原始的风貌到建成后的规模,有几千年被水流冲刷的岩石、有一座座樵石、也有一幅幅图片记录着三峡发展全过程。三峡从湍急激流到平静的水面,这个过程历经了无数的改变。影响深刻的是三峡纤夫的塑像,那些千百年来,纤夫用纤绳和血汗磨出的道道沟痕和凹槽的纤夫石,它们一起見证了三峽人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见证了長江水運的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参观三峡博物馆作文600字

参观三峡博物馆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春风习习,我们三年级的全体同学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等待着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三峡博物馆。

校园广播响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同学们边走边唱,有说有笑 ,就像一群快乐在小天使!太阳公公真有本事,把前几天的绵绵阴雨都赶走了,为我们露出了笑脸。

一路上,鲜花向我们微笑,小树向我们招手,它们都在欢迎我们这些小客人呢!我们高高兴兴地跟在老师后面走,时不时摆出优美的姿势,让老师给我们拍照,队旗迎风飘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美丽的长江沿岸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放眼望去,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眼都是。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一阵清风拂过,我们的长发也随风飘动,顿时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不知不觉我们就到达了目地的地——三峡博物馆,同学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12月3日,胡老师组织我们参观了重庆三峡博物馆。我们一起走进了三峡博物馆,学长带领我们共同解读了这座收藏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科学殿堂。

以前听朋友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今天我终于有机会看到这美丽的建筑了,它的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它的总体布局通过以东西走向的人民大礼堂对称轴为主轴线,并以一个完形将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主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博物馆三位一体,一气呵成,张驰收放洒脱自如,形成“三位一体”的四维效果(包含人群的行为运动)。通过对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变化、肌理对比,形成统一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象征图形。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一体图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图案连接。从东端人民大礼堂向西望,博物馆主体的玻璃顶在阳光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今日的博物馆,让我领会到很多东西。展览馆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历史的写照,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光辉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充满了生命,让我感受其中历史的光辉。此时此刻的我,没有杂念,心中所想的、所念的,就只有一个——感受历史。

我们在解说员的解说下,开始进行参观。首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伫立在博物馆内的镇馆之宝‘乌杨汉阙’。这座,“乌杨汉阙”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2005年开始,“乌杨汉阙”一直陈列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庭。此时我觉得这件文物的价值已经是我们不能衡量的,它透漏出来的霸气、威武、威武,已经让我深深折服,我想,这就是艺术和历史的结合吧,也是人类才有如此的力量,建造出这么美妙的东西。接着我们走进了壮丽的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1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韩洁 tj201003010041

五年的重庆生活我以为我对重庆有了足够的了解,可当校车驶至三峡博物馆门前时,我才明白,厚重的重庆我所了解的只是皮毛,一个城市文化才足够留住一个人。

当天三峡博物馆正在开展《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重庆巡展》,我们参观了这次巡展,对于这次巡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展区,犯罪·危害中一个孩子痛苦、哭闹的图片,那是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中婴儿的照片。头大,嘴小,浮肿,低烧,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罪魁祸首竟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泛滥于安徽阜阳农村市场的“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已使229名婴儿营养不良,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的189人,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婴儿共计12人。

虽然我们查处了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三峡博物馆阅读答案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三峡博物馆的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博物馆的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