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辨析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2002-04-24北京铁二中李玲玲
时下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句话好象年头久远了,但现在使用频率很高,势头之猛欲创历史新高。
为什么现在这句话热了起来呢?我在开会时找到了答案。
笔者在一次全校大会上一次次被这句话从梦中惊醒,一时间不知自己身置何年,领导似乎正在使用这句话说明教师要提高服务质量注意服务态度,既然教育行业也走向市场了,那么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消费者,遵照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教师自然应该让学生家长满意。于是,学校轰轰烈烈的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活动,其中的“我”当然指的是学生、家长。
笔者发自内心钦佩这些榜上有名的优秀人才。但对“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句话发自内心的怀疑和反感。
第一点:学生学不会的原因有很多,责任岂能全由老师负。“学会”的前提是“学”,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身上存在不可低估的厌学情绪。这样学生根本就不学习,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你老师再讲得天花乱坠也无异对牛弹琴;想“学会”还应“真学”。有的学生理智地把厌学情绪埋在心底,作出勤奋努力的样子,天天伏案刻苦,只是以此抚慰自己同时给家长老师一个交代:我努力了,学不会没办法,你们得理解我。这样的学生不去主动探索学习方法,只肯完成作业。用老师的作业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填满。这样的学生犹如薄田,纵使教师呕心沥血,收成也令人心寒。
马上有人反驳,谁造成的学生厌学?还不是老师讲得不好,没激发学生的兴趣,天地良心,一线教师们已经把所有的智商都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了,良苦用心淋漓尽致。居然还会有铺天盖地的指责。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第二点:这句话是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严格要求没错,但不能不符合实际。何况这口号好象最多是在老师口中喊出,有点向社会承诺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偷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由于没有从实际出发,所以听起来倒象是:请放心,我们保证亩产万斤。时代已经不同了,可我们不从实际出发的毛病一如既往,这句口号无视学生存在,一厢情愿主观地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与无视天气变化,土壤条件等条件盲目承诺亩产万斤的口号何其相似。
我们的教育对象真的是白纸吗?
相信任何一个一线教师的答案都一样:不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多年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产物。“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在我们拿起画笔之前,父母和社会已经毫不犹豫地涂抹了多姿多彩的颜色。我们竭尽全力,力挽狂澜。当这幅画在我们兢兢业业之后,所有的不完美都是我们的过失,谁叫你是初步成型的最后一个步骤呢?家庭,社会仿佛局外人,一下子来了精神“你们学校怎么搞的”,而绝少自省。
没人再提这个“学校教育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完善的社会教育补充。”不了解教育也就罢了,可怕的是这样一种明明懂还一味逢迎着的不忠于事实,不忠于人民的态度。
第2篇:不会没有时间读后感
不会没有时间读后感
卡尔·华尔德曾经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和出色的钢琴家爱尔斯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爱尔斯金上课的时候问:“你每天练习多长时间钢琴?”爱尔斯金回答说,每天要练习很长时间。但是卡尔·华尔德并不想让他的学生这么做。他认为,爱尔斯金长大后,每天的空闲时间不会很多,他可以养成习惯,一有时间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上学以前、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余闲,5分钟、5分钟地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弹钢琴就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时爱尔斯金对卡尔的忠告未加注意,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事后,他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常常因工作繁忙而没有写作时间,这时他想起了卡尔先生对他说过的话,一有空闲就坐下来写作,出乎意料之外,他日积月累竟然写了非常多的稿子。后来,他又用同样的.办法挤出时间练习钢琴,终于成为了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钢琴家。
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时间是大可以用的,如果你化零为整,就会挤出很多的时间。
汇涓涓细流方成浩浩大海,积点滴时间而成大业。“点滴”的时间看起来很不显眼,但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却大有用处。
成功者往往是善于利用时间的高手。爱尔斯金正是不放过任何一点空闲时间来从事创作和练习钢琴,才取得了成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对时间的匆匆流逝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能在即将过去的时间里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没有意识到光阴似箭的残酷,自信还有宽裕的时间在等着他们,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时间像水珠,一颗颗水珠分散开来,就会蒸发,变成烟雾飘走;集中起来,可以变成溪流,变成江河。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学会利用时间。我以后一定要牢牢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提高和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优秀的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3篇:没有教不会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次成功的毕业典礼启示
湖北省秭归县就畹溪镇幼儿园 王 琼 人们都说老师难当,幼儿教师更是如此,要想当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更难了。因为3-6岁的幼儿,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幼儿接受人生熏陶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通过不断学习,会认识各种事物,懂得一些基本道理,还可以学会一些最基础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是,这段时期,幼儿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接受能力也会飞速发展,会逐渐形成品德、性格、爱好等各种思想理念。可以说,这一时期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必须通过幼儿教育活动这个载体才能实现。幼儿教育活动则又要通过幼儿教师根据相应的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设计与主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