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认识负数教案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一、用正号和负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
1.师:像这样相反的现象,在我们学校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说:(出示班级人数变化表)你们班本学期的人数和上学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班呢?指名说说。
有的班的人数……了,有的班的人数……了,人数增加和减少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你觉得老师这样记录能把他们区分开来吗?那你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记录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学生填表。
指名展示台上反馈,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是最具有数学味的?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是的,数学家们也喜欢采用这种既简洁又方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加号和减号在这里应该读作正号和负号,现在你会读这些数吗?谁来试一试?师带大家读。那我们就一起用正号和负号重新记录一下好吗?
2.师:现在你会用正号和负号来记录其他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吗?(出示)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7人下车。张阿姨二月份存入2900元,三月份取出1200元。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0.05米,冬季水位下降0.04米。可以怎么记录?
二、教学例题
1.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同一天的最低气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城市图片和温度计)
放大温度计:这是什么?你会看温度计吗?怎么看?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师借机说明℃和°F)
红色液柱显示:上海零上4℃
南京0℃
北京零下4℃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南京呢?北京呢?那我们可以怎么记录这三个城市的气温呢?(板书)+4℃也可以省略正号写成4℃,(师板书)那么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2.师:还有三个城市的气温,你也来试着记录一下好吗? 出示:香港19℃
哈尔滨-11℃
西宁-7℃ 学生记录,展示台上反馈。
3.这一天南极的温度是—40℃,赤道的温度是40℃。
如果把我们的温度计分别拿到南极和赤道,会有什么反应呢?你能在温度计上画一画吗? 展示台上反馈。
4.出示例2: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高度8844米,我们可以怎么记录?比海平面低155米呢?
师: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高于海平面3193米,可以怎么记录?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呢?
某地的海拔高度是0米,你是怎么理解的? 5.练习一2
三、分类归纳
师总结:你们觉得这些数面熟吗?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正数)是的,正数其实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数,那么这样的数呢?(都是负数),而负数是我们这节课刚认识的。(板书课题:认识负数)0呢?是什么数?师画出数轴。
负数是不是就只有这么几个呢?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说得完吗?那我们应该加上什么?(……)正数呢?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负数?(浏览)
四、巩固练习1.P3练一练1 2.练习一5(增加:我国成功发射的神州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7-25℃,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3.练习一4 4.实验中学对初三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 2-1 0 3-2-3 1 0
你知道他们分别做了几个引体向上吗?
5.某食品厂生产的120g袋装方便面外包装上印有“(120±5)g”的字样,小明购买一袋这样的方便面,称一下发现只有117g,请问厂家有没有欺骗行为?为什么?
五、总结
第2篇:《认识负数》教案
《认识负数
(一)》教案
汪海梅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2,P3练一练第1~2题,P6练习一1~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天气预报音乐或节目片头。
谈话:伴随着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老师从中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地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表示出来。
二、教学例1。
(一)1、出示例1的三幅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师介绍“℃”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适当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追问: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2、小结: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以0℃为分界线,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那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呢?为了便于表示,通常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记作-4℃。
(二)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读法:“+4”读作正四。写法: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写作“4”。
读法:“-4”读作负四。写法:先写负号再写4。(示范写)
指导完成“试一试”。
三、教学例2。
(一)介绍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
指出: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在一天当中有如此大的变化,与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以及海拔高度有关。
结合图,简单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二)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高度吗?
(三)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8米,通常称为海拔8848米,可以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四)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分组讨论。
出示+4、19、+8848、-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片面以下的高度。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类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分类结果。
说明: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4、-111、-
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
结合例题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引导观察: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启发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做“练一练”。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2题。
五、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2、3、4、5、6题。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
第3篇:认识负数(教案)
《认识负数》教学案例
湖州市月河小学
沈怡怡
教学目标:
1.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正数和负数,掌握正负数的写法和读法。
2.以温度为载体,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明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前准备: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游戏:正话反做
(一)游戏规则:
伸出左手。讲解举手、放下、向上、向下、坐下、起立。老师说什么,请大家做出相反的动作。
(二)开始游戏:
师:举手、放下、向上、向下、起立、坐下、举手、向下、起立。师:好了,通过这个游戏,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反应都很快,也很聪明。
准备好了吗?开始上课喽!
一、
第4篇:认识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应用的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