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认识负数免费”。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例1以温度计显示上海、南京、北京3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气温、温度计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是借助温度计上的数据可以直观显示零上4 ℃比0 ℃高,零下4 ℃比0 ℃低。例2呈现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虽然学生对海拔比较陌生但借助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能认识到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的,海拔8844.43米和海拔-155米分别在海平面以上和以下。这些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温度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情境引入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几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像-5 ℃、-1℃„„同学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2、师指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负数。(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3、提问:你了解负数吗?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负数?
【设计说明: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对负数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最普遍的是天气预报节目中经常看到的用负数表示的零下温度。因此,教学就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中拉开帷幕,然后基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负数,一下子拉近负数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对负数产生亲切感。】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人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呢?(课件出示不同温度计的图片),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2、老师这里的温度计上记录了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课件出示)。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第二个城市是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3、刚才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4、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法。
5、再次出示温度计,零上和零下的部分,并提问:-4℃和4℃一样吗?
6、完成“试一试”的练习。
【设计说明: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选择三大典型城市的气温,从“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介绍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指出: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变化与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以及海拔高度有关。(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学生回答后,在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844米 -155米)
3、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设计意图:前面学生已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这个例题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因此在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更深层次的把握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归纳反思,丰富认识
1、观察(课件出示)+4、0、-4、19、-
11、-
7、+8844、-155,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2、描述正数、负数的含义
3、提问:0是正数还是负数?(引导说出:0在实际意义上,表示一个基准,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让学生自己写出5个正数和负数,接着让学生自己感知负数和正数都有无限多。【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学生自主分类,借助温度计、海拔高度图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
四、巩固提升,深化拓展
1、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负数的产生历史。
3、小练习:练习一的4-6.【设计意图:这里的练习安排富有层次和变化,注意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现在同学们了解负数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收获与体会。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上海 零上4℃ 记作+4℃ 或4℃
南京 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北京 零下4℃ 记作-4℃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主要任务是联系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学会读、写负数。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因此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在本课设计时我还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找准知识基点。以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生活情境为切入,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负数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2、活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例2时,除了充分挖掘出例题的教学价值,还十分巧妙地将静态的文本活化为直观的多媒体资源,为进一步学习负数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
3、有效丰富认知。本课安排了一系列有层次、有变化、有趣味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负数的认知更丰富、理解更透彻。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
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意义相反的现象,比如说……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一、用正号和负号记录相反意义的量1.师:像这样相反的现象,在......
《认识负数(一)》教案汪海梅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2,P3练一练第1~2题,P6练习一1~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
《认识负数》说课稿北头营小学:邹德静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一、说教材及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本课知识点包括第2~3页例1、例2......
《认识负数》教学案例湖州市月河小学沈怡怡教学目标:1.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正数和负数,掌握正负数的写法和读法。2.以温度为载体,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明确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