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1-14 07:12: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初一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教案

初一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

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让学生实践与探索,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看一看:课本114页探究2

问题:1“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是1:1.5”是什么意思?

2、“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比为3:4”是什么意思?

3、本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提示:若甲种作物单位产量是a,那么乙种作物单位产量是多少?

甲种作物单位产量是a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这两个长方形,是过长方形ABCD土地的长边上离A约106米处把这块地分为两个长方形,较大一块种甲种作物,较小的一块种乙种作物。

思考:这块地还可以怎样分?

练一练

一、某农场300名职工耕种51公顷土地,计划种植水稻、棉花、和蔬菜,已知种植植物每公顷所需的劳动力人数及投入的设备奖金如下表:

农作物品种每公顷需劳动力每公顷需投入奖金

水稻4人1万元

棉花8人1万元

蔬菜5人2万元

已知该农场计划在设备投入67万元,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才能使所有职工都有工作,而且投入的资金正好够用?

问题:

题中有几个已知量?

题中求什么?

分别安排多少公顷种水稻、棉花、和蔬菜?

解:设安排x公顷种水稻、y公顷种棉花、则(51-x-y)种公顷蔬菜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

那么种蔬菜的面积为51-15-20=16

答:安排15公顷种水稻、20公顷种棉花、16种公顷蔬菜

二、木工厂有28人,2个工人一天可以加工3张桌子,3个工人一天可加工10只椅子,现在如何安排劳动力,使生产的一张桌子与4只椅子配套?

三、一外圆凳由一个凳面和三条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300条腿或制作凳面50个,现有9立方米的木材,为充分利用材料,请你设计一下,用多少木材做凳面,用多少木材做凳腿,最多能生产多少张圆凳?

第2篇: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二)教案

练一练

一、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二、木工厂有28人,2个工人一天可以加工3张桌子,3个工人一天可加工10只椅子,现在如何安排劳动力,使生产的一张桌子与4只椅子配套?

三、一外圆凳由一个凳面和三条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300条腿或制作凳面50个,现有9立方米的木材,为充分利用材料,请你设计一下,用多少木材做凳面,用多少木材做凳腿,最多能生产多少张圆凳?

第3篇:《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会用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如何用方程组解决有关行程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抓住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教学难点是在探究过程中分析题意,由相等关系正确地建立方程组,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解决了生活中的三道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当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且有效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充分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讲台留给学生,把发现留给学生,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发扬教学民主,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会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分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知识重点

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夏季用电紧张的局面,为疏导电价矛盾,促进居民节约用电、合理用电,各地出台了峰谷电价试点方案.

电力行业中峰谷的含义是用山峰和山谷来形象地比喻用电负荷特性的变化幅度一般白天的用电比较集中、用电功率比较大,而夜里人们休息时用电比较小,所以通常白天的用电称为是高峰用电,即8: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七年级数学下册《8.3.1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3.1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通过方程(组)这个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配套与设计的应用题。

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课时安排 3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牛1天约需饲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8~8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小结 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画图或列表等方式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题意、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顺利列出方程组.2.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算技能,渗透应用意识,体会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题目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找出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设辅助未知量,用式子正确表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将复杂的问题适当分解,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发展能力.【教学过程】

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教材探究一系列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材料分配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会弄清和差倍分关系,调配前后数量的变化,找等量关系,运用译式法等方法设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2、理清解应用题的几个常见步骤,能用规范的格式完成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过程;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加以解决。教学过程: 一. 引入:实际上,在很多问题中,都存在着一些等量关系,因此我们往往可以借助列方程或方程组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

要注意的是,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具体步骤为:

(1)审题:明确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初一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数学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议程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