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教材编写问计于民 教师随笔
网络上再次公布了全国假日办关于节假日休假的调查问卷,假日办这次提出了三种方案,问计于民。这应该是今年国庆长假以后,假日办第二次征求老百姓对节假日休假方案的意见。如何休假,休假多长时间合适,这是对国民权益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国民生活的关爱。假日办充分尊重百姓意见,这是一件让人心里觉得暖融融的事情。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多听听百姓的意见,多多联系群众,听取民声,顺从民意,关爱民生。这样的政策没有不受老百姓欢迎的。
有假日办的举措,很容易让人想到其他的问题。是不是也该从中受到点什么启发?
比如,教材的编写问题。先看看今年秋季投入市场的新修订的七年级语文教材面临的尴尬处境。
先是因为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引发网络热议,谴责之声不断。人们对于鲁迅先生是充满着深情的。鲁迅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这些年,因为“去鲁迅化”思潮的影响,先生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数量愈来愈少,在这种大环境下,还在删除先生的作品,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可是人教社还是删掉了。网络上谴责之声不断肯定是在情理之中。后来人教社,发表了一个申明,才勉强平息这场论争。
可是,近些天,郑州晚报记者张勤报道:郑州的彭帮怀老师在阅读2013年秋季上市的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本)后,将书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因为他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是错误,有的与课标不符,归结起来有30余处。目前金水区人民法院已经立案。
因为教科书上出现错误,书商和出版社被告上法庭,而且人民法院已经立案,教科书的编写不严谨将要受到法律的裁决
众所周知,人教版的教材在目前国内的教材市场,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因此成为万众瞩目的非常复杂的工程。它既要落实课改精神,又要遵从教学实践;既要符合时代特色,又要注重传统文化;既要适合教师教,又要适合学生学,既要注重知识传承,又要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
所以它必须编写的有说服力,有指导性,有权威性。它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依据,同时也是课堂上老师“抓纲务本”的“本”,这个“本”出现了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怎么培养好学生。这是很通俗易懂的道理。
问题出了,肯定有解决的办法。为了防止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何不像节日办一样,也来个问计于民?
现在科技发达,可以将教材的编写方案利用媒体公之于众,征求百姓的意见。教材的体例是怎样的,准备选择哪些阅读材料,编写教材的基本理念是什么……都可以听听群众的意见。
诚如是,教材当会少遭遇尴尬!
陶建军
第2篇:(问计于民)范本
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来促进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一、课题研究意义
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配置优质资源,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公平,让城乡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办学规模适当。坚持标准化办学,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逐步实施小班化教学。
2.校园布局合理。建设规划科学,交通便捷,周边环境良好。
3.学校设施完善。配足配齐办公用房,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4.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达到省定标准,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媒体进校园、进课堂。
5.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基本建立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6.师资力量优化。学校生师比、教师学历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7.资金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实行统一标准并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第3篇:走村入户问计于民心得体会
关于走村入户问计于民心得体会
潼关县畜牧局 赵金星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潼关县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县继续深入开展“走村入户、问计于民”活动暨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的安排意见》。县委于1月30日召开了走村入户问计于民动员大会,自大会召开之后,我与成员一起走访了安乐乡潼峪村5个小组83户。
每次入户走访,铭记“听民声、纳民意、化民怨、解民难”的原则,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跟领导一起分析反映的问题,给出合理的答复以及边学解决方式方法。让群众从心底里接受。通过这几天的入户走访,我感受很多,思考很多,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受到了很多教育。
一、入户走访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好方法。作为一名畜牧主管领导我一直认为入户走访是密切干群关系非常
第4篇: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三问”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忧患意识,深入群众,说群众想说的话,做群众想做的事,向群众问计,关心群众疾苦,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与群众融为一体。
其实,“三问”的提出,并不始于今日,那么, “三问”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
“问政于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问需于民”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改善民
第5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施方案
2016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一)问政于民。认真听取基层和干部群众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围绕“四风”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并及时向群众反馈,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问需于民。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及时梳理各类问题,对具备解决条件的立即予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加大力度推进解决。
(三)问计于民。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开展“进百企、入千村、访万户”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广泛征
第6篇:村居换届选举问计于民侧记
“我是龙安乡党委书记李松林,通过在我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换届选举试点,我觉得村级组织换届中存在书记年龄不好把握、农村宗派势力依然存在等问题。建议书记年龄可以控制在60岁左右,针对宗派势力要提前做好群众工作,化被动为主动。”
“我是北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邹荣菊,现在社区有五名常职干部,对万人以下的小社区来说,职数够了。对超过
万人的社区,因为管理幅度大、工作量大、矛盾多,建议多增配一名社区干部,这名社区干部可面向社会公考;此外对社区干部的年龄,建议书记不能超过60岁,社区主任控制在55岁左右,其他干部年龄应该更低,而且至少有1名干部要非常熟悉电脑操作。”
“我是官盛镇三层村的党支部书记肖令全,我觉得村级换届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年龄问题,要因人而异,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年龄。村级办公经费相对偏少,建议适当
第7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得体会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笔者认为,“三问于民”不仅凸显了亲民务实意识,更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是人
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来自于群众的智慧,体现出人民的意志。总书记所强调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党的宗旨内在要求,也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之一。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忧患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第8篇:问计于民工作汇报(精选3篇)
第1篇: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三问”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作为一名乡镇干部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忧患意识,深入群众,说群众想说的话,做群众想做的事,向群众问计,关心群众疾苦,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与群众融为一体。
其实,“三问”的提出,并不始于今日,那么, “三问”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
“问政于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问需于民”就是要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