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中学 陈春生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2、想象作文 教学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月亮的诗、词、神话传说
2、学生搜索月亮相关的知识 教学设计、一、交流积累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诗词。
李白:《静夜诗》、《月下独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苏轼:《水调歌头》等名家诗词要求学生掌握。
2、全班交流: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吴刚砍月桂 玉兔捣药
二、新课导入
师:月亮,多么神奇的月亮啊!在我们古代,人们对于月亮有着不尽的遐想和眷念,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那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探索月亮的产物。然而月亮上究竟有什么呢?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在探索着这个问题,渴望揭开月球的秘密面纱。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种震憾和发自内心的喜悦!
三、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示意图如下。时 间 事 件 进 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飞船进入大气层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 序来写的。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后明确: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
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
(一)时间顺序 从第三段“这一年的7月16日”开始,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做了详细的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 写的清清楚楚,这就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对登月的全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
(二)语言方面 ①恰当的描述: 例如:在写到火箭发射前的景象时,作者写道:“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这表现了火箭高大雄伟的姿态。写火箭在太空飞翔时,作者写道:“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又飞过了„„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争光,静静地悬在飞船上方。”这样的描述很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②用数字说明; 例如:写火箭升空的的速度分别用6.8、7.67、10.5等数字,令我们遐想不已。还有写火箭升空后的时间词,也同样让我们遐想万千。
③叙述中有议论。如第4段中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写道:“一个伟大时代就要来到了„„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这足以说明这次登月之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还有第11段中在两名宇航员登月之后,写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这里再次强调了此次登月的意义。总之,这些议论性文字深化了我们对叙述的问题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比较它与课文的异同。
杨利伟太空生活记录
http://www.daodoc.com 2003年10月16日07: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开始了万众瞩目的太空之旅。
9时31分许:神舟”五号飞船的舱内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京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杨利伟的声音在大厅中响起。在与医学监督医生通话时,他显得相当沉稳:“我感觉良好!”10时许:“神舟”五号飞船正在进行环绕地球的第一圈飞行。杨利伟得到指令,打开面罩,拿着书和笔,当他松开手时,笔在太空失重环境下立即漂浮起来。
10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检测区域,杨利伟摘下手套,并解开系在膝盖下方的束缚带。大约10分钟后,飞船开始绕地球飞行第二圈,杨利伟由卧姿改为坐姿,并通过圆形舷窗向外观测。
11时过后: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他一边看书,一边用捏挤包装袋的方式享用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餐。据悉,食谱包括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和用中药及滋补品制成的饮料等。
12时过后:杨利伟开始他在外太空的第一次休息。仰面躺卧的杨利伟表情沉静,他的这次酣眠持续了约3个小时。
15时52分至57分:杨利伟报告和地面监测表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变轨成功,进入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
17时过后:杨利伟从“神舟”五号飞船舷窗向外拍摄到的地球画面,非常清晰地显示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上。
17时26分:一场“天地对话”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和杨利伟之间开始进行。杨利伟浑厚的男中音清晰地回响在指挥大厅中:“请首长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后续工作完成好,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8时40分许:“神舟”五号飞船运行到第七圈,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他在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中说: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们问好,感谢全国人民的关怀。
19时58分:杨利伟与家人通电话。
23时32分:杨利伟合上双眼休息。
23时45分:飞船进入第十一圈,杨利伟已睡得非常香甜。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六、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九年,而我国航天技术也已达到空前的进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月球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但对月球的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还得靠不断成长中的大家,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延伸练习
①查找有关登月文字资料及视频,完成下面作业: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八、教学反思
1、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月亮的诗词、神话传说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并丰富月亮文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班积极性。
2、延伸练习中要求学生查找有关登月的文字资料及视频,写一篇想象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陈春生
地址:江西省峡江县金江中学 邮编:331405 邮箱:chenchunshengchen@163.com 电话:***
第2篇: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学习目标:
1、提取信息,概括文意。
2、把握准确、生动、清晰叙事的特点。
3、大胆想象,乐于探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展示月夜星空,配有《星空》音乐)
师:遥望静谧的星空那一弯美丽而神秘的明月,总让人魂牵梦系,引人有着无限的遐思。此时的你想到了哪些描写月的诗词名句或美丽的传说?(学生抢答诗词名句及讲述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引出人类很早就向往着飞向月宫,一睹芳容,当然这只是一种美丽的幻想。不过老师这儿有一幅图片,请你来欣赏一下。(展示月球上人类脚印的图片)知道你看到的是什么吗?(生说)——对,这就是人类留在月亮 的第一个脚印。想不想知道这是谁的脚印?他们又是如何登上月球的呢?(想)现在让我们跟随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揭开月球那神秘的面纱,搜寻那月亮上的足迹。(板书《月亮上的足迹》)
二、明确学习任务(活动和任务)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借助文中信息,概括文中章大意,获得登月的知识;并能把握文章准确、行动、清晰叙事的特点;最好能够大胆想象乐于探索,行吗?(边说边出示活动和任务)
三、诵读文章,整体感知
1、(边出示要求边说)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注意读时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视,争取1分钟能读500字,比一比谁读得又快,获得的信息又多。(学生自由读文章)[明确]师:谁能用一句话新闻的方式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要有人物、时间、事件。(学生考虑后发言)
生: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全部过程。
2、跳读文章,标画图示
师:那你能不能用一个示意图把这一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呢?(方法指导)请你跳读文章,划出比较大的时间、地点、活动的语句,结合起来给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简易的示意图,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尽量做到直观形象,并配好解说词。最好两人合作,提高效率。给你五分钟。(学生画,师 视指导,投影1-2份,学生解说)明确时,师适时给以评价鼓励。
师:从示意图可看出,根据时间、地点的转换可以把这一过程分成哪四个阶段(学生思考回答)分别是:登月准备、飞向月球、登月成功、登月归来。边说边板书:(从下而上)准备 升空 登月 归来
3、创设情境,现场报道
你觉得哪一部分最精彩,最惊心魂?——登月成功——人类踏上月球。如果你就是踏上月球的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你会有何感受?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让你向地面做一个现场报道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仔细研读登月成功部分,结合文中相关语保句,适当加以想象,用连贯清楚的语言报道。看谁说得合理全面,具有感染力。(生读思,后相互说,再推荐说)——出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的照片。生表现后,师评价语言是否连贯、清晰、优美、合乎情理。
四、品析语言,深入探究。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确实令人振奋不已,那么这次伟大的探险航程有多远?历时多长?如此漫长的路途,复杂的过程,作者写的却有条不紊,引人入胜且能给人启发。怎样写的呢?
明确:(引导学生找相关语句,加以分析)
①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每一分每一秒写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增强了事件的生动 性和准确性。
②数字解绍增添准确性、科学性
③描述性语言、生动形象,还运用好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④叙述中有议论、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观点的语句,写出这次登月的意义,从而作出阿姆斯特朗对登月的评价。
2、阿姆斯特朗如何评价这次登月行动,学生找相关语句。并试着读出阿姆斯特朗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生揣摩、演示、反复读,引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以及喜悦自豪之情。)
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后发言)
明确:“一小步”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
最后齐读,深化理解。师:当然正是这一小步,创造了人类伟大的奇迹。板书“大”字并加粗
五、迁移:
“阿波罗号”登月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时至今日三十多年,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息过。同学们一定也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① 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学生畅所欲言,引出杨利伟,并出示其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航天事业上所取得成果,祝愿中国人早日登上月球。② 如果将来的你登上月球,你想做些什么?有什么计划?(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构想用精彩的语言描述出来。)
总结:读罢此文,让我们领略了人类创造的伟大奇迹,当然更多的感动,更多的惊奇等待同学们去打造,如果我们每一个都有一颗探索的心灵,相信我们人类会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到那时也会像这篇文章所写一样,怎一个“奇”字了得。
第3篇: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主备:刘继军
审阅:侯佩梅 课时:2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结合信息技术,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3.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喜悦之情。●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活跃气氛。
一、情境导入
导语: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嫦娥奔月)这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它表明了古代人民对神秘月球的无限向往。如今,梦想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是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是值得全人类庆贺的时刻!(展示登月图片)
让我们一同学习《月
第4篇:《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1
教学目的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 初步了解航天飞船的有关知识及人类登月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
(2)昂首挺立:
(3)遥遥在望:
(4)可望而不可即:
(5)里程碑:
2.上网查登月的有关资料,了解登月的有关知识
3.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检查预习(显示幻灯片)
1词语解释
(1)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5)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
第5篇: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吧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课重点进行讨论(包括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关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特别是要以美对伊的战争为教育契机,教育学生要和平运用科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入课题。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图片,想请大家看一看(将课件换至帧2)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珍贵
第6篇:月亮上的足迹作文
月亮上的足迹作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迹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上的足迹作文1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是我们七上年级的略读课文,可我还是仔细自学了这篇课文。
《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部过程,指出人类终于现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这篇课文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就如20xx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经过这次伟大的探月,我国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号,并发射成功,载两名宇航员飞
第7篇:月亮上的足迹的作文
月亮上的足迹的作文
对面街上又传来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震得我头皮阵阵发麻。我再也睡不下去了,于是披衣下床,走出门外。
外面的月亮好皎洁呀!我呆呆地望着高悬在天空的月亮,陷入了沉思:月亮是否也像地球一样,到处充满了噪音……
想着想着,我变得好轻好轻,最后竟驾着飞船飞向了天空。
天上的雾好浓呀!一层层将我包围住,使我喘不过气来。飞船费力地拨开云层,向月亮飞云。不一会儿,雾稀了,月亮也到了。
“好美的星球!”我走下飞船,傻眼了。一排排粗壮的桂花树开满了金黄银白的花,玉兔在底下跳来跳去;那一幢幢宫殿像是用洁净的水晶砌底……这里无灰尘,无污染,地球上哪儿找得到?!我不禁发出感叹,我刚掏出摄影仪,嫦娥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她莞尔一笑,说:“请别拍照!”“为什么?”“唉,上次我扔了一颗千年桃树给你们,可没等结果,花早已经
第8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
导入:
播放嫦娥奔月动画视频 月亮上有着嫦娥、月兔和桂花树,月亮那么神秘美丽,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自己能奔上月球呢?老师小时候总会想象自己有一天能像嫦娥一样奔向月球,对神秘的月球一探究竟,在那遥远美丽的星球,究竟蕴含着什么。因为古代人们向往着月亮,所以留下了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但是,奔月不再是传说。在1969年7月21日,人类初次踏足了那个神秘的月球,留下了月亮上的足迹。
不知道你们心中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宇航员是怎样登上月球的?他们的登月过程有哪些?他们登月之后做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返回地球的?老师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对登月也产生的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带着这种对登月的好奇和疑问,一起来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二、字词正音
可望不可即
观测
指令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铁锹(qiao)
昂首挺立
第9篇:月亮上足迹的教案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与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
第10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能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完成学习目标一)
一、通读课文,结合注释完成下列练习。(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可望而不可jí()chàng()谈 椭()圆 铁锹()着陆()海域()干扰()液氢()仪表()休斯敦()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望而不可即
畅谈
小心翼翼
里程碑
二、同桌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的准确、熟练,注意准确形象的用词。(15分钟)
选词填空(检测朗读印象)
1、他们终于代表全人类 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登上 拜访服
2、他们 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健步 迈步 踏步
3、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相望 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