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11-26 07:13: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加深对各种地貌的认识。

3、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和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地貌,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些地貌的名称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展示相应地貌的图片要求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地貌,这些地貌用地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有条件的话,展示实物地形图;若没有,则可通过幻灯片展示地形图。)

三、学习地形图。

这个凹凸不平,色彩缤纷的地图就是地形图了。

地形图有什么用呢(学生举手发言。)对了,地形图能够帮我们清楚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貌。那怎样来判断一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地貌怎样来阅读地形图呢

学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四、了解不同地貌里生活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这些生活习惯与当地地貌的关系。

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地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以小组的名义发言。

五、教师小结。

第2篇: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

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加深对各种地貌的认识。

3、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和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地貌,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这些地貌的名称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展示相应地貌的图片要求学生做出简单的判断。)

二、导入。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地貌,这些地貌用地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就是这个样子。(有条件的话,展示实物地形图;若没有,则可通过幻灯片展示地形图。)

三、学习地形图。

这个凹凸不平,色彩缤纷的地图就是地形图了。

地形图有什么用呢(学生举手发言。)对了,地形图能够帮我们清楚了了解一个地方的地貌。那怎样来判断一个地方到底是什么地貌怎样来阅读地形图呢

学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四、了解不同地貌里生活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这些生活习惯与当地地貌的关系。

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地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以小组的名义发言。

五、教师小结。

第3篇:走进不同的家乡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进不同的家乡》教学设

2013-05-08 | 地形 家乡 调查

《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进不同的家乡”教学设计》摘要:一起 来看一下。(出示调查表)从调查表中可见,大部分的同学家乡都是在广东省内,有的同学是来自湖南、广西以及四川等其他省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起领略不同的家乡美。【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家乡...相 关: ◇ 人教:《画家乡》教学设计一

◇ 长春:《感受家乡》教学设计

◇ 苏教版品德:一年级上15.过新年教学设计 ◇ 苏教版品德:一年级上15.过新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走进不同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不同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2.走进不同的家乡

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和温度统计。

能力:了解与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极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情感:通过对地形图的阅读,对不同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了解和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教学内容:

第14-1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地形图

2.找有关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

3.收集有关故事与歌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4-15页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二、揭示问题,活动探究

1.教师引出问题

“这两页上的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与周围的'几长照片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是一张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地形图’。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走进不同的家乡》说课稿

《走进不同的家乡》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走进不同的家乡》是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第14-19的内容。探究不同民族家乡的过程,是学习本课的关键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民风民俗。

2、知道这些民间习俗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家乡的地理位置和民风民俗。教学难点: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有哪些民风民俗?

四、说教法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走进不同家乡教学设计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1、教师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调查学生家乡所属地区。

3、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

师:上课之前,老师对同学们家乡所属省份进行了调查了解,我们一起

来看一下。从调查表中可见,大部分的同学家乡都是在广东省内,有的同学是来自湖南、广西以及四川等其他省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起领略不同的家乡美。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家乡切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入门见山,直奔主题。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欣赏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仔细观察中国地形图,小组讨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走进不同的家乡》的评课稿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走进不同的家乡》的评课稿(精选9篇)由网友 “nutrasweetie”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走进不同的家乡》的评课稿,欢迎参阅。

篇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走进不同的家乡》评课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走进不同的家乡》评课稿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主导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阎老师的这节课纯朴实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她采用的三种教学策略。

一,对话式教学策略。

阎老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强。在课上,她始终以孩子朋友、伙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学习。如,“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个话题。”真诚自然,和孩子对话,交流看法、思想和情感。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用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