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社会:走进美丽的家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走进美丽的家乡品德”。
走进美丽的家乡
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家乡(6课时)
单元概要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单元目标
态度 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 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学习4个副方向,能够知道8个方向更准确地描述地理位置。单元结构
1、用眼观察家乡
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2、用手描绘家乡 走进美丽的家乡
1、用心体会家乡
二、从地图上看家乡
2、走进不同的家乡
3、请到我的家乡来
主题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2课时)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 教学目标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教学准备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
2、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俯瞰家乡的机会,强调要注意观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做简单的记录。
3、教师准备一张大的挂图(全国、本省或本地区的)。教学过程
1、导入。从本单元的导读图入手,让学生议论一下老师和同学们在都干什么,他们看到和想到了什么,然后向学生说明,下面将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页的课文——妞妞的日记,并回答,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妞妞和她的同学看到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而且记录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描绘了自己的家乡。在原来学习过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又使用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
3、体验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方向,人们把这4个方向叫做‘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现在老师带大家做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将自己面前的课桌当作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系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课桌前面是北,靠近自己身体的一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然后我们来认识4个副方向。”教师告诉学生,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北,北与系之间的方向是西北,南与东之间的方向是东南,南与西之间的方向是西南。课桌的4个角正好代表这4个副方向:东北——右上角、西北——左上角、东南——右下角、西南——左下角。教师在讲解时应当为学生做示范。
4、方向游戏。教师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做游戏。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正确地摸到相应的桌角。
5、方向练习。教师在黑板前面挂好地图,随便指一个地方,让学生运用四个副方向说出它的位置,让学生体会有了4个副方向,寻找起来就更加方便。
6、全班讨论。“上次老师布置同学们从高处观察自己的家乡,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都看到了什么,然后大家再想一想,你看到的景色在家乡的什么方向上?”
7、小结,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根据自己的观察,完成教科书第7页的观察记录。
教学后记:通过结合书中介绍的家乡图,以及用眼去观察自己的家乡,学生的体验较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家乡。大多学生能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幅方向。
课题2 用手描绘家乡
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方向的认识。教学准备
1、准备4或8张白纸,学生人手一份彩笔。
2、检查并保证学生都进行了从高处观察家乡的活动。教学过程
1、导入。用几分钟的时间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表扬把握方向正确的学生,进行上一节课的游戏或练习,复习4个副方向。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议论一下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描绘自己的家乡的,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的看法。
3、小组准备讨论。布置任务:“每个同学都从高处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将学生分成4个或8个小组,指定各组要画的方向。提醒学生,要先讨论一下,看到了什么,然后决定画什么方向,都画哪些内容,进行分工,最后进行绘画。
4、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的绘画作品。
5、教师小节。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的学习内容。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教学后记:在巩固4个正方向和4个幅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家乡的某个地方去描绘一幅家乡图,收到较好的效果。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4课时)
课题1 用心体会家乡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准备
1、就教科书中涉及四川省的内容做必要的了解和准备。
2、按照教科书中介绍的四川的方式,就本地区的相关内容做适合的准备。
3、为学生准备一些书籍、画报等。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并询问有无同学到过四川,然后按照教科书的介绍,简单的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2、全班讨论。作者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地形、地貌,还介绍了一些风俗习惯)。
3、小组讨论。询问学生:“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一下自己的老家在哪里,都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按照老家的不同,分成小组,分别像作者那样,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家,介绍要以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为主。” 小组准备:确定介绍的内容,进行分工和练习。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做介绍。
5、小节,布置教庭作业。家庭作业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新了解到的同学们的老家的情况。
2、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一起讨论教科书第14—19页呈现的下一个课题的内容。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对四川省(地形、地貌、风俗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课题2 走进不同的家乡(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3、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4、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的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1、找一幅本地区的地形图。
2、找有关本地区温度的统计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2、探究活动。提问学生:“这两页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它于周围的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长专门的地图,教科书告诉我们,它叫做‘地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进行思考与探究,自己找出答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地形图,做出正确回答。
什么是地形?(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
地形图有什么用途?让学生自由讨论。
3、小组合作活动。讲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给每个小组一张本地区的地图,并且指定一个地方,请每个小组根据地形图准备以下问题:这个地方的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是多少,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
4、全班自由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轻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说一说,教科书第14—15页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的地形。)然后稍作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注意各地的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的辽阔,并用教科书第15页豆博士的话作为概括。
5、小结。第二课时
1、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同学们与成人一起讨论一下本课题的内容,现在,就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对于教科书第17页的两幅统计图有什么想法?”
2、探究活动。围绕两幅统计图展开。
1)先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并通过提问帮助他们真正理解统计图所传达的要点。
2)提问学生:“我国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多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平均下雨最多的地方。)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哪里?降雨量最少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平均下雨最少的地方。)
3)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热。)我国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意思是什么?(是我国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比其他地方冷。)
4)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哪里?我国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 5)为什么年最高气温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年最低气温也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3、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不论生活在哪里,人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的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及周围的几幅照片,同学们可以体会到,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壮丽多姿。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的地方寒冷,有的地方温暖;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的人们,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16—17页上的照片,并谈一谈他们所了解到有关的情况,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4、游戏活动。以同桌为对手,互相提问,为不同的民族寻找家园。在此之前,与学生简单讨论,保证他们懂得如何看民族分布图。
5、小节,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
用今天学习到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最低气温考一考周围的成人。
教学后记:带学生走进不同的家乡,他们都感到较新奇,结合图片的介绍,学生对不同家乡的地理环境已有了了解,知道气候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课题3 请到我的家乡来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3、提高合作能力。教学准备
1、收集到的学生介绍家乡的记录、学生画的不同方向的家乡景色等。
2、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与学生家六一下上次课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如有多少成人不知道正确答案。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卓玛的信,然后进行讨论。阅读教科书第20页下方的文字,然后进行讨论。
3、全班讨论。组织学生一起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这个学期都学到了哪些内容。(观察家乡,学习了4个副方向,完成了观察记录,按照不同方向为家乡作画,介绍了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了解了我国的气温等。)
4、制作活动。“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将他们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家乡手册,今天,我们也来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方式,并将材料分发给学生。
5、学生互相展示并交流自己制作的家乡手册。家庭作业
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家乡手册,并告诉家长自己机在其中的贡献。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阅读卓玛的信,初步认识了她的家乡(地理位置、家乡特色等)经小组合作,学会了如何制作家乡手册。
教学后记:本单元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感情。通过学习,学生对家乡的体验较深。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走进库区,美丽家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走进库区,美丽家乡走进库区,美丽家乡1每次跟爸爸妈妈回老家,听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我都不想走了!”听到他们的话,我的心中不禁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和......
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2、加深对各种地貌的认识。3、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课时:一个课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走进不同的家乡小学品德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教学目标: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2、加深对各种地貌的认识。3、通过对祖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国的博大。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活动和过程:一、复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