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故事,知文明
读故事,知文明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子,从识字的那天起,我就徜徉于书海中。我看过《漫画书》,翻阅过《杂志》,阅读过报纸……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看作文书。我看的作文书大都是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写的,所以,我喜欢静静地读着他们的作品,细细地品味小作者的感受,希望能在他们的身上找到一些情感的共鸣。今年暑假,我还是跟往常一样,写完作业,捧起我的作文书兴致勃勃地读起来。读着读着,我被其中的一篇文章所吸引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影响身边的人》,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他们全家去旅游,带了很多吃的,在车上,他们吃着零食,吃完后,妈妈准备直接将袋子扔出窗外,“我”看见了,准备阻止,可是妈妈早已扔出了窗外,我说:“妈妈,不可以随便扔垃圾的,这样会污染环境的”!妈妈说:“可是,已经扔掉了,捡不回来了”。“我”和妈妈说了半天,妈妈终于让爸爸把车开回去,“我”下了车,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里。之后,我们去旅游了。
回到家,我们把一大堆垃圾扔进了垃圾桶里。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见爸爸妈妈随手扔垃圾了,不止这样,“我”渐渐地发现“我”家身边的大人、小朋友也不怎么随便扔垃圾了。他们开始主动地保护起环境来了,“我”的言行影响了身边的'人,心里美滋滋的。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文中的小主人公给我很大的触动,他和我年龄相仿,居然能成为大人的榜样,我应该也要向他看齐,做文明的小卫士。从而影响我身边的人。所以,自那以后,只要我在路上看见有垃圾,我都会主动弯腰去捡。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吃烧烤,看见路上有很多烟盒、冰棒棍、冰棒纸……我和妈妈毫不犹豫地把它们送回了自己的家——垃圾桶,去寻找自己的伙伴。吃完烧烤,我把棍子扔进了垃圾桶,并且告诉身边的叔叔,一定要把东西扔进垃圾桶里。
我知道我做的这些只是芝麻大的小事,不值一提,但我始终相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凡事积少成多,现在的一小步,将来的一大步,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会从此刻起,坚持不懈地践行文明之路,让我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做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新时代学生!
第2篇:读文明美德故事
读文明美德故事——
《雷锋的钉子精神》有感
雷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人人都知道他助人为乐!可我读了一篇关于雷锋助人为乐之外的文明美德故事——《雷锋钉子精神》我带着疑问“什么是钉子精神”这个问题津津有味的阅读了这个故事,读后,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主要举例讲述了勒雷锋的钉子精神。那么?什么又是钉子精神呢?原来就是在学习上主张的对待时间,有善于挤和钻的精神,像钉子一样,所以被称为钉子精神。
雷锋不光有助人为乐的精神,还具有钉子精神。而我就缺乏这种钉子精神,我特别不会主张的对待时间,不会安排时间,很磨蹭,经常就把一些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可是再看看雷锋,和他比起来我惭愧极了。瞧!雷锋连电影放映之前的一点时间都不会放过,他总是那着书认真的阅读。可是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行为,都问他“时间这么短,才看多少呀,何必这时候看呢?”雷锋却说:“时间虽然很短,可是看一页是一页,积少成多。”到我读到雷锋说的这句话时不禁低下了头,因为我每次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书都没有像雷锋那样认真的看,遇到不感兴趣的书呢?少看一页是一页。
雷锋不仅在电影放映之前看书,他每天晚饭后,除了参加活动外,其余时间都用在学习,看书上。有时,他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熄灯后,他就到停车场,工棚,厨房或司务长的宿舍去学习。
雷锋助人为乐的美德也是离不开他平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的精神,更要学习这种爱惜时间的钉子精神和雷锋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第3篇:读《陶行知故事》有感
读《陶行知故事》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陶行知故事》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陶行知故事》有感1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著名的一句名言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在他的人生里,这件大事就是为中国的孩子能够读书。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扑克牌和拆表的故事。
“火烧扑克牌”主要讲的是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下,为了放松心情,开始玩扑克牌。陶行知校长知道以后,十分气愤。为此他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给同学们讲清了道理。同学们听后主动上交了扑克牌,令人没想到的事,他竟然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扑克牌都给烧掉了。
为什么要烧掉呢?原来在当时抗日需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