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书笔记未来之路
读书笔记(2)未来之路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一场革命开始了 第二章 信息时代的开始 第三章 计算机行业的前车之鉴 第四章 应用程序和应用装置 第五章 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途径 第六章 内容革命 第七章 对商业的启示 第八章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第九章 教育:最佳投资 第十章 不出户,知天下 第十一章 各展雄才夺金魁 第十二章 举足轻重的问题 跋
汉英术语对照表 译者后记
2008年1月1日后,比尔·盖茨将把他创立的微软帝国交给年轻人来运营管理。他在保留微软最大股东的同时,将花更多的时间,在以他和妻子命名的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上。他的人生进入到新的境界。
大约在1995年,比尔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未来之路》。这本书揭示了微软成功的秘密,而且在那个时候,比尔预言了计算机行业的未来。
比尔自己认为微软的创立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历史的机遇外,还有对历史的学习和深刻体会。
比尔因为在湖滨中学的经历,使自己的天分得到了自由的成长。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小孩和成人一样握有控制权。这种成长的环境,使比尔和他的伙伴们一开始就因为热爱,而怀抱梦想。
许多年后,当比尔·盖茨回忆起和保罗·艾伦创立微软时的情景都激动不已:那天,比尔和艾伦正站在哈佛大学广场上忘情地阅读《大众电子学》杂志有关一台小计算机的描述文章。他们不是非常清楚计算机会得到怎么样的具体应用。但他们确信,它将会改变他们和这个计算世界。因为一个梦想:让所有的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计算机。
正是这个梦想强烈的激励着两个年轻人,放弃学业和工作,创立了微软。也正是这个伟大的远景,使以后的微软能走得更远。
比尔离开哈佛的机会成本,就是创立微软的成本。一切拥有雄心和远见的人,一定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历史的机会常常稍纵即逝,容不得瞻前顾后。
在微软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微软有两个突出的阶段,一是将MS dos授权给IBM PC,另一个是开发windows 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在个人计算机革命来到之际,微软很好的把握了自己的发展战略:通过开发通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来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借助IBM的力量把自己带入到一个更高竞争的地位。坚持开放的兼容性的开发,把计算机的世界从一个集硬件、软件一体的集中性、垄断性产业,变成了标准化,可替代性的竞争性产业。
比尔认为只要把软件卖到一个很高的数量,即使是价格低廉,公司也可以发展壮大。到今天来看,这是比尔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之一。现在世界上约有1亿台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壮大,而且在这个赢家通吃的市场上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msdos在帮助微软赚得钵满碟满的同时,比尔想到了下一步的发展,他们从苹果电脑的图形操作中获得了启发,他们决定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windows。
对微软来说,这样的一幕经常出现:竞争对手总是先他们一步作出创新的举动,微软发现了巨大的市场利益,尾随其后。微软的前3版产品,总是遭人诟病或耻笑。但是,随着微软产品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市场的份额也逐渐提高,微软高举价格或免费的大棒,把对手推向危险的边缘,当对手开始通过法律来控诉微软的垄断时,微软已把目光盯向了下一个目标。
微软在windows的开发就是这样,windows1.0出来的时候,历经了7年时间,而且遭到了嘲笑和抵制。即使是windows3.0略有好转。但是,到了95年,当windows95发布时,首发当天,竟然出现了客户彻夜排队购买的场面。
可以说从windows95开始,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才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发展。从那时起,windows在个人计算市场,君临天下。
当windows95大捷的时候,另一场革命正在发生,一个由浏览器引发的互联网革命,网景,一个互联网初创的公司,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之后的故事耳熟能详了:微软在内部的《万圣节备忘录》,比尔修正了自己在互联网方面的战略。微软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征途。当微软的浏览器IE5发布后,由于使用了免费大棒,用户占有率到了90%以上。网景,一个时代开启的象征,卖给了AOL,从大众的视野里消失了。
在1995年的《未来之路》,比尔就预见到:总有一天,微软会跟其他曾经的企业一样,由于失去了对形势敏锐的判断,而在历史的机会中跌大跟斗。他预言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失策。互联网转型的案例,在微软成为一段佳话或警示。
在1995年到现在的10多年间,微软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警惕和饥饿,它的领域在扩大,对手也越来越新,越来越大:IBM、sun、orcale、google、adobe...
人员不停流动到对手的公司,微软也不停的把对手的天才揽至自己的麾下。据说,微软每年有大约上100项的产品推向市场。
微软已经过了自己30岁的生日,比尔·盖茨已经把微软的目标定格在更高的位置:使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信息时代最终将提供人类更高的效率和生活体验。
无论人们怎样的评说,比尔·盖茨所创立的微软,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伟大的社会进步,而无论过去多少年,比尔都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子和巨人而载入史册。
书的封面上是青年时代的比尔·盖茨,当时的他正因为Windows的大卖而春风得意。
现在回首过去,重新翻阅当年他的著作『未来之路』,很有些特殊的意义和微妙的味道。
所谓『信息高速公路』,曾经是这个巨人当年为之奋斗的理想。也许他万万没有想到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他所创立的Microsoft会面临Google、Apple等新对手的四面夹攻。
而微软当年的胜利,其实也是建立在『开放』『兼容』『合作』的基础上。MS-DOS最早其实并非质量最优的OS系统,但它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快速兼容移植,因而迅速打开了市场。比尔·盖茨自己也在书中举了VHS录像带制式战胜BETA制式的例子来说明,成功的事实标准总是最终由经济机制决定,而非技术优势。
现在比尔·盖茨退休了,微软也在当下貌似与过去的『开放』『兼容』『合作』渐行渐远。曾经大义凛然地提出保护软件创作者知识产权的比尔·盖茨,也许没有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战舰会撞上诸如Linux,Google这样真正具备开放性的对手——而这些对手背后的推力,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自由大众。盖茨是个商业天才,但他终究无法打败全世界。
其实这本书的预言几乎全部应验了,或正在应验中。
所以我再读『未来之路』,不由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该书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条通往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未来如何?作者在书中的最后一句写到“我们如何塑造未来?”不得而知!读完此书,我慑服于作者那长远的目光,对未来有着预见的能力及乐观的精神,而且是相当的乐观。作者比尔盖茨的成功或许正是源于他对未来乐观的预测,但是这并不盲目,或许正是他可以看见事物的两面性并对此加以对待吧!看到事物的发展,并且能够客观地认识,了解事物,所有事情都不可以在一夜之间完成,需要时间。但在未来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作者有些作了客观的评价,很合理,不盲目夸大,而有些确实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会如何的去发展!但作者对此并不感到担忧,哈哈,我认为他确实很乐观,并且也不忌讳,坦诚地告诉读者信息时代,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将会带来的许些问题。但是,我赞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利和弊,这些事不能避免的。而且作者也乐观地相信,这些利会大于弊的。设想了未来光与计算机的普及会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变化和问题。同时,作者也提及了关于这些未来发展的背景,这是免不了的,微软公司的发展或许正是得益于这种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作者强调了一个竞争机制及一个教育机制。前者,作者认为是竞争促使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竞争以技术,知识,人才为核心取胜的概率远远比那些依靠传统模式的公司要大得多。微软以技术取胜,却不单单是卖技术,而是在量上取胜。呵呵,作者也说“只要我们打定在量上取胜,那么我们就能获益。”而且也是靠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后者,作者认为教 育是最佳投资:1在教育上投资技术,将技术引进学校,学习机构;2引导人们多受教育,穷此一生,终生学习。对于第1点(当然了,这两点是我自己概括的)我认为具有商业性,不过,这或许对未来教育的良好发展,这个不谈,我也说不了,谁知道呢?但是第2点我强烈赞同。“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教育”“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接受教育是人们为了能适应社会所能做的最好准备”。
第2篇:未来之路读书笔记
未来之路读书笔记
《未来之路》是比尔盖茨的一本著作,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未来之路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对未来展望,可能很多人都因为对计算机的各种兴趣而做了各种遐想,我听过别人对互联网和技术的一些想法,但仅仅是想法而已。一些美好的想法终归是想法,实现确实是另外一回事,盖茨的未来之路也是一种畅想而已,没有了行动即使是盖茨也毫无意义,但是比尔盖茨毕竟是比尔盖茨,以他丰富的经验来给我们展现未来无疑是更精彩的,重要的是他还有他或者他们的微软公司,这是一个建设未来之路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曾经也展望过未来之路。和盖茨不同的是我的想法没有他那么范围广,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只是很普通的设想了一下技术改变生活后的未来之路,当我给我的朋友、老乡说的时候他和我一样激动和兴奋---也仅仅是这样而已,我现在没有足够的能力、金钱、技术来完成我的梦想,我或许也是一位天才,你或许也是一位天才,和比尔盖茨一样,所不同的是就如盖茨所言:有多少人具有成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简·奥斯丁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天才呢?我们知道他们这种人至少各有一位。也许命运就给我们分配了这一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存在许许多多的天才,只不过他们的抱负和潜力都因经济上的困扰和工具上的欠缺而被扼杀了。新技术将为人们提供表达自己的新手段。信息高速公路将为新一代的天才们提供艺术上和科学上梦寐以求的种种机遇。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困境,如何超越这个困境成为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依靠什么呢?所有的困难都需要们去超越,作为一种挑战,无论最终失败或者是成功,这个令我们兴奋、激动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所收获;对于短暂奇妙的一生来说又何尝不值得呢?如果我们不去做,失去的是不仅仅有时间,还有机遇,给我们留下的只有终生的遗憾。
在我的想法中,现在GOOGLE正在探索者这条道路,并且暂时成为了探路者的领航人。作为搜索引擎公司BAIDU现在虽然在中文搜索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没有什么创新的想法出来BAIDU永远是一个搜索引擎公司,或许一直保持在中文搜索第一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GOOGLE可能会跑的更远。
未来之路,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个机遇、挑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给这条大路添加一些石子和沥青,或者自己在没有走过的路中修建一条未来之路出来。
新世纪的科技强力一次次地显威于我们眼前,尽管龙门的大卢舍那大佛仍以千年不变的微笑和目光注视着世界,当今的.世界早己今非昔比了。而尼克松却说我们能把火箭精确地送向月球,却在地球这一端陷入于一片混乱之中,人类的迷惘萦绕着,变化着。自从少年维持诞生以后,人类创造性地秉承并发挥下来,如今不烦恼就不成为青年的恒定法则无形地施展着,不去看无聊的东西,不被认为怪人才怪呢?
我也有幸成为时髦青年,多多感谢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帮我补上了这一课。
在开始读《未来之路》的日子里,我是怀着无比崇敬和极强的严肃心情的,事实上它恰恰与我的想法相反:刻骨铭心的经验体会力透纸背的感情,辨证思考的哲理和幽默滑稽的语言,我是一接触就深刻体会到的,脑子里不断浮现着在for word中高瞻远瞩,洞彻全局的观点和年轻人特有的无可遏制的对比尔·盖茨的崇拜与狂热。我……我坐立不安了。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省,为什么20岁的我,一个大二的学生还没有一个清晰伟大的人生目标和为之奋斗的热情呢?而我都做了些什么呢?只是繁多的small case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扰,以至于肝胆俱裂,心力交瘁,我对计算机那原有的潜在种种发展前途如此如醉的狂热在CET-4下也半睡半醒地消磨着,我变得诚惶诚恐了,更不论被人看作是完全不合潮流的野人。
梦回千年,转首昨日。1946年ENIAC在美国诞生以后,首次应用在美国陆军奥伯丁武器实验场的弹道计算,在此之后,从肖特立等人晶体管的出现到仙童公司的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从霍氏的4004微处理机的问世到苹果电脑的大行其道,从IBM-PC的新潮一族到Intelx86奔腾的追云逐月,从巨型机的竞相提速到PC争霸的鏖点风云,从中松义郎的软盘数据传递到互联网络的资源共享,从今天的Internet到未来的NIIGII,有人类的地方就有了计算机的存在,计算机成了人们无休无止的谈论话题,成千上万的知情人和不知情的人对计算机发展前景的无聊和有聊的议论以及漫无边际的臆测 。就未来计算机对自己的利益一厢情愿的猜想,对网络资源视而不见的浪费和对网络单向诱惑的执着,还有对计算机术语望文生义的种种误解,都让我吃惊。那些叶公好龙地敷衍各级的Test者,那些为争名取得而学习Windows的苦读者,为打发寂寞时光而上网的无聊者,为扬名显威而肆意破坏的入侵者,你们要把斗争持续多久?
比尔。盖茨深信摩尔定律的客见性,他对计算机特别是PC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他在《未来之路》中写下:(这段话)我是一九九五年在家里写下的,而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看到的呢?我在2001年在学校里读到的,你呢?朋友。也许你还习惯于手写邮件,也许你在为寻找帮助而苦苦奔波,也许你只是偶尔使用一次,也许你还因为PC机现有的问题或切肤的伤痛而耿耿于怀,我也知道你曾为计算机创造的价值而心动,我也知道你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朋友,我不想说你是怎样的人,毕竟我们没有嘲笑幼稚的权利,尽管当电灯出现时,被认为是骗人的玩意儿,火车问世时,一致认同是喷火的怪物……天涯有穷尽,完美无极限,微软以绿色巨人的实力和雄心勃勃的计划正演绎计算机的发展史和人类的创造史,与一个公司相比,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我们吃点苦能算什么?取得点成绩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努力才是我们真实的捅有。
网络企鹅游刃有余地使用对键盘炉火纯青地操作,E-mail有条不紊地传送,用P4对游戏魔鬼般地玩转……这些是不能掩饰对计算机无知的。我们放任的体制造就了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失败正是由于对实惠的享受和追求。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一头驴子在青草和黄金之间或一只小狗在粪便与香水之间,对前者的选择是毫不犹豫的,好在我们并不是推动的一无所有,正如比尔·盖茨回忆的那样:“在那些日子里,我不仅捅有一个机灵的年轻人所捅有的一切自信力,而且具有不被任何人注意的有利条件,即使我失败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失败的人没有痛苦的义务,幸福的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计算机正笼罩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再也不能置若罔闻,再也不能等闲视之,不管是神话还是炒作;不管是潮流还是幻景;不管是奇迹还是泡沫。”它都不因我们的意志而转移,不论抱着怎样的理想,不论取得怎样的成绩,还是保尔那句话,我不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已经献身于我忠爱的事业,就够了。
第3篇:未来之路
《未来之路》读书笔记
The Road Ahead’《未来之路》是比尔·盖茨1995年出版的一本回顾信息技术发展史,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书,曾经连续七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1996年出版的修订版有较大幅度的删改,可惜国内没有这个版本的中译版,文献情报中心也没有英文版。
盖茨在十年前对于未来之路——信息高速之路的展望是很有先见和远见性的。他说“还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就预见到了低成本计算机可能会具有的冲击性影响。”由此,在盖茨创办微软后,便给公司一个使命——“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桌子上都有一台计算机。”
盖茨相信:“全球信息市场将是巨大的,在这个市场上,人类进行商品、服务、思想等交换的一切交换形式都将囊括无遗。”他在文中举了好多的例子,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的好多例子在今天早已实现。
在“计
第4篇:《生命之路》读书笔记
《生命之路》读书笔记
电影《生命之路》讲述了两位老人实现自己愿望的故事。
一位住在老人院里的前外交官的夫人,发现有一位老头一直在做一艘帆船。后来了解到这位老头小时候住在海边,曾和朋友想一起航海到非洲,但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又因为早年离异,与儿子的关系疏远,甚至他过生日时也没来看望,生活过得单调苦闷。
这位前外交官的.夫人也觉得老人院的生活非常无趣,便鼓动老头一起到他小时候住过的海边去看看。两人说走就走,一路上开出租、搭便车,几经折腾到达目的地。又找到原来一起航海的朋友,却发现朋友在老人院已失去记忆。
两人不想就这样回去,先是到海边游泳,后借用朋友的帆船,带着失忆的老人一起出海,终于实现了到达非洲的愿望。
在这个过程中,两位老人还收获了爱情,老头与儿子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当生命步入暮年时,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
第5篇:《希望之路》读书笔记
有一个朋友在给我们赠送《希望之路》这本书的时候说,这是给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看的。所以他只给在座的大本以上学历的人送了。我哑然失笑,为他的固执和偏激。
当天晚上,我以大本学历持有者的身份展阅了这本书,果然酣畅淋漓,不亦快哉。无花果的文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评点历史,批判现实,古今中外,教内教外,凡与信仰与宗教有关者几乎无不触及,激情与理智碰撞,历史与现实互证,他的博学和思辩能力以及洪水决堤般的行文,不知老一代“尔林”们如何看待,给我个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服”。
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伊斯兰世界何以衰落至此?中国穆斯林的社会为什么总是这样纷纷争争,不亦乐乎?清真寺为什么充满着野蛮粗俗和狭隘的偏见?信仰的方式为什么变得如此虚假、僵死?伊斯兰的凝聚力和文化渗透力为什么这么缺乏底气?令人眼花缭乱的表
第6篇:《幸福之路》读书笔记
《幸福之路》读后感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经验主义的实践论者,反对理性主义的先验论思想,强调人的社会价值。
《幸福之路》是罗素散文中的一本名著,罗素在书中所提供的不是任何抽象的道理,而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结果,所提供的获得幸福的小窍门也是通过他的“阅历和观察”获得的人生经验之谈,因此,这本书浅显易懂,读起来趣味性比较强,而且确实对寻求幸福的人们有启发作用。罗素的目的是“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他在该书前半部分论述了人类不幸的诸多原因,后半部分则论述了幸福的诸多原因,从而使读者能够对照实行,获得实际效果。罗素是为了众生的幸福写了这本书,所以他在序言里说:“在以下的篇章里,既无高深的哲理,
第7篇:读书笔记:快乐之路
姓名:马晓莉专业:应用心理年级:09级学号:131140908
5读书笔记:《快乐之路》
原来的耶稣难倒了我们:他的文化和思想方式太遥远了。
——题记
起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其书名为“快乐之路”,我还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学书籍,翻阅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本对宗教有着深刻见解的书。作者唐·库比特试图摈弃传统的超自然宗教,而建立一种“生活宗教”即:拥抱一种“轻松、流过”的、快乐的生活,即“太阳式生活”、像太阳、蜡烛或者其他事物,存在的过程就是一直消失的过程。生与死是一张纸的两面,而非对立①。
当然,极其流畅的文风、散文诗的论述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使得这本书魅力无穷,同时也深深吸引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思想随着深入的阅读起起伏伏。我将从以下几个问题探讨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一、日常语言可以作为新的宗教调查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