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修鞋姑娘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城关镇西华小学
孔祥春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修鞋经历,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从而影响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
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的变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质。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板书“鞋”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是怎么写好的?读什么?)引导学生用“鞋”字组词,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
引出问题“谁修鞋?”,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
三、重点感悟,渗透学法
1、快速浏览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
(1)句子1: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引导学生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3)句子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四、默读“我”和姑娘对话部分,并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下来。
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示读,去掉提示语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六、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朗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在大庭广众之下,作者发出了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2)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苦苦寻觅但仍无半点音讯,一种焦急自责从内心发出“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3)还可以想象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3、教师引导:作者苦苦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4、实际上,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心灵的呼唤,他在呼唤诚信,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作业设计:
想象篇: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板书设计:
“我”: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窘急了—尴尬—惭愧—保证
修鞋姑娘: 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你所了解的修鞋姑娘的好品质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5、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三、练习:
1、组词:
绽()锥()拽()监()介()
定()椎()曳()尴()尬()
2、写出近义词
惭愧()困窘()
尴尬()信任()
三、小练笔。
1、指名读一读: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师生评价:
想象是否合理
人物品质保持不变
叙述具体、有条理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合理
2、学生动笔修改自己的作品,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篇课文。
现实篇:诚信就在我们身边,一个约定,一个承诺,一个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 板书设计:
评价:
想象是否合理
人物品质保持不变
叙述具体、有条理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合理 课后反思:
第2篇:修鞋姑娘
修鞋姑娘 周 丽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的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
1、感受修鞋姑娘的诚实、善良。
2、学习写作方法。课前准备:
教师:用“心”钻研吃透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流程。
学生:课前熟读课文,充分预习。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板书:修鞋
师:同学们修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你留意过路边的修鞋人吗?能不能谈谈你对修鞋人的印象。
(教师从三个方面引导渗透:年龄、性别、外貌、收入微薄、工作环境)
生:我在集上见过的修鞋人是残疾人。生:我见过的修鞋人一般都是老人。生:他们穿得都很破旧,衣服也不太干净。生:„„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位修鞋的人是位姑娘。(板书:姑娘。齐读两边课题)
(把学生见过的修鞋人与文中修鞋姑娘做比较,让学生明白修鞋姑娘是生活所迫走上修鞋之路的。为下文突出她诚实、善良的高尚品质作了铺垫。设计巧妙。)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下,看谁预习得最好。
1、我会读:
开绽 锥子 扎透 拽开
阴影
困窘
尴尬
惭愧 纳闷 抵押 嫣然一笑 决计
寻觅
绱鞋(1)指读、齐读。
(2)理解并指导书写“尴尬、惭愧”,先让学生说怎么理解和记住这两个词,教师再强调“尴尬”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它们相同的部分是“尢”不是“九”。(“尴尬”“惭愧”两词是学生理解和识记的难点,这里做特别强调是很有必要的。)
2、我会说:
我对修鞋姑娘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我)(引导学生说,教师板书:怀疑、同情、怀疑、惭愧)生:“我”不相信她能修好我的鞋。生:“我”认为修鞋姑娘修鞋技术不高。师:这说明“我”对修鞋姑娘产生了什么态度? 生:怀疑。(大多学生都能体会出来)。
师:对,“我”对修鞋姑娘产生了怀疑。(板书:怀疑)师:接下来“我”对修鞋姑娘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谁知道? 生:她要多少钱,“我”决计不还价。师:“我”为什么决计不还价?
生:因为“我”看到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师:这时“我”对她产生了什么心?
生:“我”对修鞋姑娘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之心。(板书:同情)
师:当修鞋姑娘主动帮“我”修另一只鞋的时候,我对修鞋姑娘的态度又一次发生变化,谁来说? 生:“我”心里蒙上了一片阴影,怕修鞋姑娘多要“我”钱。生:“我”断定她会漫天要价的。
师:修鞋姑娘过度热情,使“我”对她的做法产生了? 生:怀疑。
师:对,“我”怀疑修鞋姑娘这么热情另有目的。(板书:怀疑)师:最终修鞋姑娘的做法,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深感? 生齐答:惭愧。(板书:惭愧)
(此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纲要性认识,学生在总体上把握了教材内容,并调动了学生学习分析下文的兴趣。)
三、合作交流
1、“我”为什么会对修鞋姑娘产生这些(指板书)态度变化?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先独立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
(逐个态度分析交流。明确作者产生每种态度的原因、结果,体会“我”小心眼和修鞋姑娘的诚实善良。)
全班检查交流:
师:“我”起初为什么怀疑修鞋姑娘?(指板书)生:“我”看她年纪不大,怀疑的修鞋本领。生:“我”担心她修不好鞋。师:那结果怎么样?
生:她修鞋动作娴熟,把鞋修好。生:她修鞋技术高,我的怀疑是多余的。师:“我”为什么同情修鞋姑娘?(指板书)
生:因为“我”看到她那冻肿了的手背,想到她的艰辛。师:又是什么原因使“我”再次对修鞋姑娘产生怀疑?(指板书)生:她主动帮“我”修另一只鞋子。
生:她要修另一只没坏的鞋,“我”对她的过度热情产生怀疑。
师:用我们常用的一名话说就是“热情过了火”,所以“我”怀疑她没安好心。但结果又改变了“我”的看法。修鞋姑娘是怎么打消我的顾虑的?
生:她不但只要六钱,而且只收了三角钱。生:她还说“我”给了她别的。师:“我”真的给了她别的吗? 生:没有。
师:修鞋姑娘为什么这样说? 生:修鞋姑娘误解了“我”的本意。生:“我”只是想尽快摆脱窘境。师:所以此时“我”深感惭愧。(指板书)
(通过读文、交流、分析学生更深一层地走进了文章,为下一环节情感升华、方法提炼架设了桥梁。)
2、师:修鞋姑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发自内心的责问自己,课文是怎么写的?
生齐读:“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 师: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 生齐答:是她诚实。(板书:诚实)师: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 生齐答:是她信任“我”(板书:信任)
(比较中道出了修鞋姑娘的高尚品质,教学效果显著。)
3、师:正是因为修鞋姑娘的诚实,修鞋姑娘对“我”的信任深深地感动了“我”,接下来“我”怎么做的?
生:“我”到处寻找修鞋姑娘。
师: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寻找修鞋姑娘?
生: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师:同学们想想作者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者用了首尾呼应手法。
师:我们再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开篇先写“我”找修鞋姑娘,二至十七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修鞋这一事件,也就是把后发生事放在前面写,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写,你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
生:这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师:说得好,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在课后“金钥匙”中发现的。师:他真会读书!今后作文时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手法。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寻找修鞋姑娘吗? 生:为了还修鞋姑娘的三角钱。师:仅仅是为了还三角钱吗? 生:不是。
师:“我”寻找修鞋姑娘其它原因是什么? 生:“我”要实现自己对修鞋姑娘还钱的承诺。生:“我”要像修鞋姑娘一样做个诚实守信的人。生:“我”决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师:同学们体会得真深刻。
(课堂水到渠成,不但分析巩固了首尾呼应、倒叙的写作手法,而且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同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由此可见设计之精妙,功底之深厚。)
四、品读领悟
1、师:同学们文章写了几个人物?(指板书)生:写了2个人物。师:主要写谁? 生:主要写小姑娘。
师:作者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笔墨写“我”?同位先交流。全班交流:
生:作者写“我”的不光彩想法是为了突出修鞋姑娘的高尚品质。生:作者写“我”的小心眼是为了表现修鞋姑娘的诚实、大度。生:写“我”的渺小是为了塑造修鞋姑娘的伟大。„„
师:对,作者写“我” 的小心眼,不光明的想法,是为突出修鞋姑娘诚实、善良、守信的高尚品质做铺垫的,这种写法是对比的手法。(板书:对比)今后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要学习这种手法。
2、师:我们以前学过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生: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
师:这篇文章也用了这些方法,请同学们读课文标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 品读。
全班交流、品读(指导感情朗读)。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复习、巩固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品读领悟,学生读出了自己的心声,读出了自己的所感,读出了自己的所想。方法出奇至胜,效果出人意料。)
五、巩固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修鞋姑娘》这一课,文章用很多写作手法如首尾呼应、对比手、倒叙、描写人物的方法等,在今后的习作我们要运用这些方法。同时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简明扼要的小结,不但巩固了写作手法,而且对学生提出希望:今后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整堂课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体会:
备课时,我用心钻研教材,反复推敲,反复琢磨,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和高效课堂理念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流程。事实证明我的设计是实用的、是高效的。
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了课堂的高效与实用。整堂课没有引人入胜的课件,没有教师精彩地做秀,也没有繁琐教学用具,有的只是学生个性的张扬,人性体现,情感的共鸣,主体发挥。附板书设计:
怀疑 ↓ 同情
“我”
↓ 修鞋姑娘
怀疑
诚实、信任 ↓ 惭愧(对比)
第3篇:修鞋姑娘
《修鞋姑娘》汇报课教学案
陈文英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们留意过路边的修鞋人吗?能不能谈一谈你对修鞋人的印象?(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谈:外貌、收入、工作环境)
2、有这样一位修鞋姑娘,她与你们谈到的修鞋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在她身上又有着我们所不曾知道的东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修鞋姑娘(板书),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好不好?
二、板书课题,引导释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师:从她的职业
第4篇:修鞋姑娘
修 鞋 姑 娘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师要引领学生细读文本、反复品味、换位思考,去了解人物品质,把握人物形象,从而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品词、品句和感情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目标:
1、自学文中生字词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品质。
3、认识倒叙、首尾照应、对比的手法,初步体会其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真诚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真诚的人。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
一、谈话导入:
1、修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你留意过
第5篇:修鞋姑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修鞋姑娘》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 李小峰
【文本解读】
《修鞋姑娘》一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文章语言朴实易懂,贴近生活,对学生进行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
一、倒叙写法,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文章是一篇记叙文,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故事的结局:“我”在凛冽寒风中寻觅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记叙的部分由回忆引出来,时间转移到了“昨天”与修鞋姑娘的相遇,引出了事情的发展。一方面表现“我”强烈要找到“修鞋姑娘”的心愿,这是表现中心思想最有力最出色的一笔;另一方面造成悬念,故事突兀而起,新奇而有吸引力。
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结尾以呼唤“修鞋姑娘
第6篇:修鞋姑娘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康国强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我”为什么要寻找修鞋姑娘,以及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2.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外貌、和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品读感悟,2——7修鞋部分: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修鞋姑娘》读课题。
2.课文以首尾照应的形式写到了我在寻觅一个修鞋姑娘,咱们来读一读。
3.我为什么要苦苦寻找这个修鞋姑娘?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得要细读课文了解去体会修鞋姑娘品质中的闪光点。学习要求:默读2——6段,在修鞋的过程中,每一段都有对修鞋姑娘的描写,用()括出描写姑娘的词句,你从这些词句中了解姑娘是怎样的人,并用一两个词作简要的批注。
4.交流反馈(这是
第7篇:修鞋姑娘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苏家镇学校 王利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两个多音字。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修鞋姑娘美好心灵。
4、练习写心得笔记。
教学重难点:抓住作者内欣的变化感悟修鞋姑娘的美好心灵。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可以独立识字,因此,生字词的教学环节知识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并纠正错误读音。课文内容学生也可读懂,但是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很表面化,朗读特别出众的学生几乎没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品质和内心活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语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2、独立识字学词,学会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写本课的摘录笔记。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初步感受修鞋姑娘的美好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在生活之中,看见过路边街旁的
第8篇:修鞋姑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修鞋姑娘》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顺德容桂泰安小学 李小峰
【文本解读】
《修鞋姑娘》一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文章语言朴实易懂,贴近生活,对学生进行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
一、倒叙写法,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文章是一篇记叙文,以“倒叙”的手法,先写故事的结局:“我”在凛冽寒风中寻觅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记叙的部分由回忆引出来,时间转移到了“昨天”与修鞋姑娘的相遇,引出了事情的发展。一方面表现“我”强烈要找到“修鞋姑娘”的心愿,这是表现中心思想最有力最出色的一笔;另一方面造成悬念,故事突兀而起,新奇而有吸引力。
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结尾以呼唤“修鞋姑娘
第9篇:修鞋姑娘
《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1、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修鞋姑娘》 2.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主要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服务,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先写“我”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具体些修鞋的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写了“修鞋”和“付钱”两部分内容。作者非常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说着,刺啦刺啦地绱起来。”这些动作的描写形象的写出了修鞋姑娘的自信,技术娴熟,动作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