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论征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9-15 07:13: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浅谈中论征文

浅谈中论征文

来中论有那么几年了,平时就喜欢探讨文字,也写了不少的文章。当然,前期作品显得有点“流”——用站的行话说就是不入流。但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和磨练,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行文风格,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篇篇精彩,但部分精彩之文也得到大家的肯定,粉丝也少不了的。期间,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字,也试着参加了不少征文,取得成绩不一,有好有坏。下面就写写自己对中论征文的一些看法吧!?

征文主题和相关奖励。这个是征文的前提,决定权在主办方。成功地、圆满地办好一次征文不容易。征文前期的工作,主题的确定、奖励的合理分配、评委的聘用等都直接影响征文的质量。主题的确定决定了征文的意义。一些征文主题陈词滥调,没有新意。整个中论就那么几百人,写都写麻木了,你还能期待什么好作品的产生??

其次关于奖励的分配。自己看了好多征文的相关奖励,难免让人产生一种不公平的感觉: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励相差太大,有的达到3倍以上。比如第一名奖励100万,那么第二名的奖励应该在80-60万之间适合。一些征文里的名次分数很接近,第一名和第二名只有一分之差却造成如此大的奖励差异,能让人心理平衡吗?奖励就让人觉得不公平了,参赛者还奢望这次征文的公平性吗?

关于评委的聘用更是重中之重,没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当了评委更让人大跌眼镜;还有一些评委尽管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和名气,但私心太重也会影响评分的结果。这些因素都是决定参赛者是否参加征文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有些征文参赛者大大超出预计或者有些征文即使延长征文时间参赛者也寥寥无几的原因

其实,成功地举办征文是一次双赢的活动。既扩大了主办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众多文学爱好者提供这么一个竞争的平台。但关键是这个平台是否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主办方从以上几点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了。以上说的是对征文主办方的一些建议,下面接着说说,作为一名征文参赛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参加征文

一、带着学习探讨的心态去参加。一次征文活动,主办方尽管如何努力,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题鲜明了,吸引参赛者了;奖励也分配合理了,但既然是在中论,所请的评委都是中论的比较知名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都对一些论坛的知名写手比较熟悉。为了避免这个影响,主办方会在比赛结束后才公布评委的名单,征文结果去掉最高、最低分,取中间分数的总和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这样显得比较公平

所以,当一些知名写手参赛了,作为一般的参赛写手,不要抱着低人一等的感觉,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既然决定参加了,就用心认真地去写,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相信不是每个评委都有那么一种偏袒的。

二、对参赛结果的理解。在前面已经说了,征文的结果受太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当然是指参赛者的水平发挥了,参赛时的心情、投入、认真度等;客观因素是指主办方所提供的征文环境是否公平、公正。同一档次的文章,评委当然比较倾向于知名度大的写手。你可以说这不公平,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评委,你又会怎么做?所以对一些知名写手采用马甲去参加征文,我是敬佩他们的`,先不说他们的文采到底如何,只是这份胸襟足以让人赞叹。

所以参赛后,尽管结果还是差强人意,自己的征文没有得到肯定,那也不用太多的抱怨,至少你的努力付出得到大家的肯定,至少你又从这次征文里收获了一些经验,好的文章大家都看在眼里,不会因为某些因素而否定你的文字,不是吗?所以对参赛结果,采取坦然对之的心态,胜不骄傲败不泄气,从中找到自己的缺点,从中寻找出自己往后努力的方向,这才是参赛的真正目的啊

炎热的夏季,我们在感受它的热情时,也迎来了中论众多征文的开始。在审核制度下,论坛众多玩家依然坚持在喜爱的中论,这是一种依恋,这是一种热爱,这是一种不舍不弃。希望征文的参赛者取得好成绩,也希望中论的明天更美好!

第2篇:《内经》腹中论

《内经》腹中论

《内经》一书中有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其他内容,涉及养生、预防、针灸、调摄等诸多方面,至今都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防病治病。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岐伯曰:以四乌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骨行)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 ?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月真)胀而头痛也。

帝曰:善。

参考翻译

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麽病呢?

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可用鸡失醴来治疗,一刺就能见效,两济病就好了。

黄帝说: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麽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食不注意,所以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因此鼓胀就会再发。

黄帝说:有一种胸胁满的病,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这种病叫什麽名字?是什麽原因引起的?

岐伯说:这种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肆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要用什麽方法使其恢复?

第3篇:内经素问:腹中论

内经素问:腹中论

岐伯说:芳草之气多香窜,石药之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

腹中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翻译】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麽病呢?

【原文】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原文】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翻译】岐伯说:可用鸡失醴来治疗,一刺就能见效,两济病就好了。

【原文】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翻译】黄帝说: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麽呢?

【原文】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翻译】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食不注意,所以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黄帝内经白话文:腹中论

黄帝内经白话文:腹中论

黄帝问道:有一种心腹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麽病呢?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可用鸡失醴来治疗,一刺就能见效,两济病就好了。黄帝说: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麽呢?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食不注意,所以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因此鼓胀就会再发。

黄帝说:有一种胸胁满的病,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这种病叫什麽名字?是什麽原因引起的?岐伯说:这种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的失血病,使内脏有所损伤,或者是醉后肆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黄帝说:怎样治疗呢?要用什麽方法使其恢复?岐伯说:用四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浅谈中论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论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