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学观点从《爸爸去哪儿》中论家庭教育_家庭教育中爸爸重要性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22:05:0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以社会学观点从《爸爸去哪儿》中论家庭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家庭教育中爸爸重要性”。

以社会学观点从《爸爸去哪儿》中论家庭教育

摘要

家庭教育指家庭中的父母极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形式。家庭教育包含十分复杂的成分,有显性的教育,如父母有意识、有目的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也有隐性的教育,如蕴含于家庭文化、亲子关系、家庭互动等等之中的教育影响。江泽民曾经说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身难忘的。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由此可见,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亲,永远是孩子最宽阔的肩膀和最初的偶像。然而无论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阴盛阳衰”现象尤其明显,孩子们自小都在一种过于女性化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现状下,更需要爸爸们发挥男性的勇于冒险、不拘小节、理性处事的可取之处,带领孩子往前走。而中国湖南卫视播出的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凸显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这档节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各有特色,也有各自的育儿经。五个爸爸,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模式;五个家庭,表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通过节目中星爸们对孩子的教育分析家庭教育。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家庭教育;成长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家庭教育既涉及广阔的宏观社会文化历史层面,又深藏于细微复杂的运动着的家庭关系与家庭互动之中。

这里通过节目中五个爸爸的家庭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 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孩子成长的起点与基石,在一个人的整体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权威性(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在孩子身上有权力和威力。),感染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和及时性(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三、家庭教育的社会学理论分析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其存在和发展有着社会性的规律和特点。

(一)“社会化理论”与家庭教育

社会化分为狭义的社会化研究和广义的社会化研究。狭义的社会化研究主要是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在广义的社会化研究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 “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其认识与适应既定环境的结果,但其主要还是教育的结果。教育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媒介,它培养个人扮演角色所必需的‘承诺感 和能力’”。作为社会教育方式之一的家庭教育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步”。家庭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日常生活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包括饮食起居、待入接物等内容;人生态度与行为评价的形成,包括生活志趣、互动准则等内容;职业评价与职业知识技能培养,包括职业选择、劳动活动等内容。个体社会化的很多方面都是由家庭教育来执行和完成的。

(二)“功能理论”与家庭教育

一个社会系统、结构的存在必然有着其一定的社会功能。功能论的分析方法现在已广泛地用于西方的社会研究,被认为是社会研究最有成效和最有前途的方法,也是西方社会学者探索社会稳定的重要理论工具。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其“中层功能”分析范式中提出了其功能分析的概念。默顿认为功能是“有助于既定系统的适应或调整的可观察的结果”,是一种客观范畴。他反对把主观范畴的动机与客观性的功能混淆起来。他提出了著名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概念。“显性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是参与者所预料、认可的;“隐性功能”则是没有被预料、认可的。任何教育都有其一定的社会功能,唯其性质与强度因情况不同而已。作为社会教育方式之一的家庭教育也有着其社会功 能。其最主要的也就是执行子女社会化的功能,用默顿的功能概念来分析,其“显性功能”就是家庭教育达到了其预料和认可的子女社会化的目标;其“隐性功能”也就是家庭教育出现了父母事先所没有预料、认可的结果,也即子女未完成社会化或偏离了正常社会化的轨道。

四、《爸爸去哪儿》中五位爸爸的教育

五个爸爸,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模式;五个家庭,表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面对孩子的各种状况每个爸爸都给出了不同的反应。随着节目的发展、爸爸对孩子的持续照顾,各位老爸对孩子的照顾、教育也日渐进步。

(一)林志颖,“我是一个尽责的父亲”。

父母离异让林志颖更加注重孩子的感受,他是个体贴、无微不至、细腻的爸爸。他不忘言传身教地培养儿子的乐观心态。在第一期中,选中3号房之后说“3号好不好,好像还不错哦”、形容死了的蜘蛛是节目组为他们准备的玩具。

他注重与孩子平等、接纳、的交流,他懂得尊重孩子。他会蹲下来和孩子面对面地和孩子进行有眼神的、平等的交流。知道Kimi害羞,会鼓励孩子主动和他人交流,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进步,不管大小,他都会给予热情赞美。使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的安全感和被表扬的喜悦。

林志颖用细腻体贴的方式培养孩子。在儿子想回家找妈妈的时候,他说“找妈咪干什么,妈咪没有来,今天陪爸爸好不好,爸爸抱抱。”然后就抱着儿子。安慰地恰到好处,而没有命令必须停下,而是细心体贴的问他为什么哭。

林志颖注重孩子的感受、无微不至、细腻、体贴的家庭教育使小Kimi渐渐变得大胆起来,逐渐的自动与人交流。

(二)田亮,“我是一个年轻的爸爸”。

可能因为年轻,作为父亲田亮是处于迷茫状态的,还没找到和女儿合适的沟通方式,cindy无休止的哭闹令田亮手足无措,只能无力的劝她不要哭。田亮对cindy的教育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他希望田雨橙能够听话、能够乖。但是,田亮擅长用行动来解决问题。沙漠那一期中,他提着水桶翻过了几个沙丘最终找到了水源。这些身体力行的榜样,这些独有的家庭教育,从cindy的表现中,相信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她了。在节目的后面,田亮也会和女儿进行语言沟通,明言表示希望cindy可以继续帮助别人。

(三)郭涛,“我是一个不像爸爸的爸爸”。

郭涛的教育方式是比较严格的,他觉得男孩就是应该放养,“我的教育方式是比较自由宽松、任其兴趣发展的。” 郭涛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在节目中,遇到事情会笑着在一边儿子怎么解决,从头到尾都没有生气或者哄过石头,也不会插嘴指导。这使得石头很会独立思考,并对游戏有兴趣,不拍吃苦,胆子大。在第二集结尾,村长要求所有孩子们一起唱歌,石头躲在旁边的小院子里不想参与,郭涛对他进行了教育但不是中国式的呵斥,而是用严肃的语气给石头讲道理,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让石头有一种责任感。郭涛式的家庭教育使石头越来越有责任感,更加的乐于助人。

(四)张亮,“我们俩要做一辈子好哥们、好朋友”。

张亮是和孩子做好朋友的示范型教育模式,平时就嘻嘻哈哈如兄弟,什么事都能打商量。对孩子挺有耐心,就算哄了很久孩子也没有露出一点点不耐烦。不会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启发式地教育孩子。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他知道用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他会和天天耐心的讲道理,而不是强制性的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在第二集结尾睡觉前,张亮让儿子扮演村长,自己扮演天天,让天天自己感受当村长叫了集合要宣布事情时,天天不听村长自顾自玩耍时村长的心理感受。让天天认识到要认真听别人讲话,要尊重他人。

(五)王岳伦,“我是一个不太专业的爸爸”。

王岳伦在节目一开始的时候,他几乎照顾不了女儿的生活起居、吃饭穿衣。可以看得出在家里,他基本没有照顾女儿。就像李湘说的“像王导这样的艺术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很多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几乎处于“缺席”状态,孩子大多由妈妈或年长一辈的老人协助养育。因此,爸爸在单独和孩子相处时,往往表现的很无助、无奈和无所适从。虽然,王诗龄现在表现的很“小大人”、交际能力强等,但是如果成长中一直缺少爸爸的身影以及爸爸的参与,那么对她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

五、结语

五位爸爸的家庭教育各具特色,就像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对此有正确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运用唯物辩证主义的矛盾特殊性原理进行更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点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使孩子身心都健康茁壮的成长。

六、参考文献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 中韩版PK最近一直比较火热的“爸爸去哪儿”,可谓是红透半边天,茶余饭后、微博微信,哪里都能看到的讨论和热议。我也算是小粉丝一枚,误打误撞看了第一集的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主题曲词:吴梦知 叶圣涛曲:叶圣涛编曲:吕绍淳制作人:叶圣涛吉他:倪芳来Kimi : 爸爸 你会不会唱《小星星》啊林志颖 : 不会啊...Kimi : 那我教你哦?林志颖 : 好啊!Kimi......

爸爸去哪儿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爸爸去哪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1最近迷上了湖南卫视推出的父子亲情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10月11日、18日已经看了两期,很喜欢也很受感动,现在大部分的的父母尤其是爸爸或者忙于事业或......

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栏目火热的原因与思考十五届二班张思远摘要近期,以《爸爸去哪儿》为首的亲子互动类真人秀节目可谓办的风生水起,该节目甚至创下2013年综艺节目的最高收视率。为......

下载以社会学观点从《爸爸去哪儿》中论家庭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社会学观点从《爸爸去哪儿》中论家庭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