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孔子拜师课文内容
孔子拜师课文内容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第2篇: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习根据具体语境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喟叹。哪位同学也能给大家诵上几句孔子的名言呢?老师也积累了不少呢,听听你是否也耳熟能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被记录在《论语》这部书里,建议同学们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读论语,一定会受益匪浅的。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一下。今年的奥运圣火传递山东站就在孔子故乡曲阜传递呢,这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
3、在两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使他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与他的优秀的品行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交流学生读书情况(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对于学生读书过程中读错的生字新词顺便写于黑板,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扫清障碍。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①读“佩服”这个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画下来。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话。学生读。师: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如何? 生1: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高。生2: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很渊博。
师:那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孔子 老子)二.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一)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想一想,孔子为什么拜师?
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
生: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生:“渊博”是指知识多而广。
师: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而实际上呢?
生:实际上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
师:你是从哪儿休会出来的?
生:我是从“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这句话中“远近闻名”这个词体会出来的。
师:那你能理解“远近闻名”的意思吗?
生:“远近闻名”是指不管远的地方,还是近的地方,都知道孔子的名声。
师:是呀,三十岁的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拜老子为师,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谦虚。
生2:我从中能体会到孔子很好学。(板书;谦虚 好学)
师:好,请你来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
(二)创设情境,体会孔子路途艰辛 师: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孔子背上简单的行囊,匆匆地踏上了前往洛阳拜师的旅程。(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孔子路上很艰辛。师:你从哪里体会出艰辛?
生:我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体会到孔子的艰辛。师: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词。(师领读,生跟读)
师:同学们,听,风呼呼地刮,雨,哗哗地下,孔子,停一停你赶路的脚步,找户人家遮遮风,挡挡雨,好吗?
生:不,我还是继续赶路吧,我要早点要洛阳。
师:走了一整天,孔子,饿了吧,找家客栈,吃吃饭,好吗? 生:不好,我就在树上摘几个野果子,在地里挖几根野菜吃吧。
师:天已经黑了,孔子,你的脚已经磨起了水泡,停下你的步伐,找家客栈歇歇脚,好吗? 生:不,我要节约时间,就靠在路边休息一下吧!
师:天还没亮呢,孔子,你怎么就起来了呢,再多休息一会儿吧!生:我要抓紧时间赶往洛阳。
师: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这就是—— 生:风餐露宿。
师: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这就是—— 生:日夜兼程。
师:孔子日夜赶路,一路历经艰辛,他—— 生:终于赶到了洛阳。师:他这样辛劳,是为什么? 生:他想快点赶到洛阳。师:可见,他的心情—— 生:非常急切。
师:让我们试着读一读,读出孔子一路上急切的心情。(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评价:你真是一位急切的孔子。)全班跟他一起读。全班齐读。
(三)体会孔子和老了的谦虚
师:孔子千里迢迢,不辞辛劳,终于走到了洛阳城外,见到了他要拜访的老师——老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描写他们见面场景的语句。
(出示):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师:这两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生:拜访——拜见
师:你知道“拜访”和“拜见”的意思吗?
生;“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也是敬辞,“拜会”、“ 会见”的意思。师:这两个词虽然有一点不同,但都是敬辞,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孔子对老子的尊敬。师:同桌自由练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两句话中也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
(出示);“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生:迎候——等候 师:“迎候”和“等候”都含有什么意思? 生;“迎候”和“等候”都含有等待的意思。师:能不能把这两个词换一换呢?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把“迎候”换成“等候”就不能表达老子的谦虚。
师:这两个人一个是七十多岁的大思想家,一个虽年纪轻轻,却也远近闻名,但他们都表现得如此谦逊,值得敬重。你还能从这一段的什么地方体会到他们这种高尚的品格? 生:老子说:“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觉老子和孔子的谦逊。请男生读上面一句,女生读下面一句。
师:面对谦虚的老子,孔子是如何回答的? 生:孔子说学习是无止境的。(出示这句话)师:为什么“学无止境”? 生: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生:知识很多,是学不完的。就好像我妈妈,也以前不会用电脑,现在为了工作,她必须学习用电脑。
师:是呀,“学无止境”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管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他提出来的。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再读这句话,告诉同学们们。大声读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请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休会他们谦虚好的品行。分角色练读。指名读。
(四)体会孔子认真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师:从此以后,孔子就跟着老子学习,他是怎么学的? 生: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师:跟他一起读。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生:温帮而知新。生:学而时习之。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师:老子是怎么教的?
生: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师:再读。板书:毫无保留
师: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不耻下问,一个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读:(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再读。三.阅读全文,语言积累
师:今天,我们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了孔子,认识了老子,课文中一不定期有许多词语和句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朗读全文,背诵课后孔子的名言,然后拿出搞抄本,积累
四、积累佳句,拓展延伸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办一期“走近孔子”的手抄报。
3、做一做“孔子书签”。板书设计:
17、孔 子 拜 师(老子)学 诲 而 学无止境 人 不 不 厌 倦
第3篇: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