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孔子拜师教案设计”。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渊博”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3.学会抓住重点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4.能借助课后资料全面地了解孔子,积累孔子名句。教学重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2.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1.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出示画像),叫孔子。(出示“子”。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对古代有学问的人,人们为了表示尊敬都会在姓后面加个子。如庄子、韩非子等)那么你对孔子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反馈)孔子的名字叫(根据反馈出示:“孔丘”),字仲尼(出示“孔仲尼”)古时候有学问的人除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另外的字,如21课两首古诗的作者,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2.孔子的话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他的弟子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出示),在课后有一句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讲的是很多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就是他要到处去拜师的原因,今天这篇课文中,他是向谁拜师呢?(老子)
你对老子又有多少了解呢?(ppt出示老子资料和画像)(老子,名叫李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二、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ppt出示)
曲阜(山东地方名)、洛阳(指读、齐读)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出示地图理解相距上千里)(相距的意思)(一里=500米)(上千里——一千多里=500千米)(我们的操场是200米,2500圈)这么长的距离,孔子走了几个月,多么辛苦啊。
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不离左右(指读、齐读)(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不离左右(加红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成语里有反义词。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这些词都是描写孔子的。(你能用这几个词或者挑选几个词来讲讲孔子去做什么?)(学生反馈)迎候、等候、纳闷、传授(指读、齐读)这几个词都是写——(老子的)(你还能用这几个词或挑选几个词来讲讲老子做了什么?)
三、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四、师:是啊。孔子不远千里从曲阜赶到洛阳去拜师,学习知识,老子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正如文中所说(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出了孔子的品行。比如:出示例句“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从这一句中,你能读出什么?老师能读出他这么年轻就成了有名的老师,非常得“年轻有为”。(指导写旁注)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还有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孔子的品行,圈一圈重点词,划一划描写孔子的句子,像老师一样写写简短的旁注。
(找出来、思考完毕后小组长组织小组交流,听的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及时做好补充,交流结束后推选一位同学汇报)
(注意:一个小组说一个,留给其他小组机会)
五、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理解“渊博”,知识深广,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这段话可以用上“虽然„„但是”讲一讲。(谦虚、求知若渴)(齐读)
(你还能找出写孔子求知若渴的句子吗?)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中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餐、宿、兼分别是什么意思?(预习查字典)那么整个词语意思是什么?
生活中,你有没有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赶路? 孔子一路上吃了很多苦,也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难,你能想象出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吗?(创设情境: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
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不分白天和黑夜。)(求知若渴)(齐读)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求知若渴)(齐读)(4)“孔子听了再次请求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求知若渴)(齐读)齐读“学习是无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代替,是什么?(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也就是说学习是没有固定的老师的。(齐读,将自己的感想感情融入进去)(读了这些话,我们感受到了孔子对知识的渴求就像沙漠中的行人寻找水源那般迫切,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成语——求知若渴)(除了这一方面,你还能体会到孔子什么样的品质?)(学生反馈)(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谦和知礼)(齐读)(2)“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和知礼)
(出示(1)、(2)两句)这里有一组近义词,看看他们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拜访:访问的意思。拜见:拜会、会见的意思(去见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在这里是指谁拜见谁?(孔子拜见老子)其实,那时候的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的地位和老子相当,他还如此有礼地对待老子。这样的孔子,老师也想送他一个词——谦和知礼。(齐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品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导写字:尘、纳、迎、授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双塘中心
陈彦羽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较多,需要安排两个课时。我将本文拆分成认识孔子和认识老子两个部分。我将认识孔子的部分安排的这堂课中,希望能借这堂课让学生们感受到孔子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并学习。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于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品行。比如:在第二段中的“上千里”我则是利用了课件,先让学生看看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距离,将曲阜到洛阳的距离换算成汽车需要开的时间,然后再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上千里换算成学校操场的2500圈,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了孔子去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重点词语,鼓励学生以先理解重点词再理解整个词的方式掌握词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孔子在拜师的遥远路途中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就准确了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这样的多种方法的利用,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体会了人物的品行。
但这堂课也反映出了我许多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1.预习内容的检查太过繁琐
在检查预习的部分,过程太多繁琐,耗时过多,以至于占用了接下来其他教学模块的时间,使后面的教学总觉得太过急凑,导致本该重点讲解的内容不够深入,只是浮于表面,轻轻放过,学生的学习不够扎实,对孔子这个人物的感悟也不够真切。
2.朗读欠缺
这也是我课堂中的老毛病,虽然有意识地去改,但总是做得不够到位。特别是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是感受孔子品行的一块相当重要的部分,应当以读和引导使学生感悟,但这个部分中的朗读我做得不够扎实。
这堂课让我意识到了我的不够沉稳、不够机变,面对课堂,我还是多么得稚嫩。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自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孔子拜师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师教案,仅供参考......
孔子拜师教案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会写出不同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孔子拜师的教案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孔子拜师教案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孔子拜师教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
17 孔子拜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赏句,积累和发展语言。 3.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
《孔子拜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远近闻名、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日夜兼程、纳闷、迎候、等候、止境、传授、品行、毫无保留、佩服、敬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孔子拜师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