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让课堂生动起来
让课堂生动起来
--读《课堂密码》有感
淮阴师院附中童蓓蓓
放寒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课堂密码》。我把书看认真地看了一遍,颇受启发。
《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高效性地深度思考。实行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师功课的难题。我们需要成绩,但不能以损害学生的身心,剥夺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代价;我们需要趣味,但不能偏离文本来一味地讨好学生;那样的课堂只能徒有热闹的外表,而无实质性的收获。我们当然要尊重学生,因为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有效并高效的课堂。周博士说:“莫让课堂止于安静。”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呢?我就此书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吧。
首先,我认为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营造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不是权威,老师也不是圣人,谁都有可能犯错,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只有善于思考而不是一味全盘接受的学生才能有所创新。教师也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鼓励学生敢说,而不要怕说错。对于学生冒出来的小想法,即使离题万里也不应强压打击。只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火”上一把。
其次,还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呢?只有将其变成感兴趣的事才能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才能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甚至把学习的苦海看成是快乐的温泉。
再次,我认为要运用情感,点燃激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好的文章就是作者情感的自述,作为读者,要乐其所乐,悲其所悲,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在其中起到不可推卸的作用。教师用自己优美的语言,精到的总结,巧妙的设问,将学生带到此种情境中,用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这样的学生不仅能赢得好的成绩,还能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动起来。
当然,除此之外,课堂要想生动起来,教师基本功一定要过得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问题、一句导语,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不再吧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努力使课堂“火”“活”“动”起来,才能真正使课堂生动起来。
童蓓蓓
第2篇: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高二王国祥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语文就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语文课本来应该是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授课,不知什么候开始,语文课成了枯燥的文言语法讲解课,单调的文章肢解阅读课,机械的应试解题技巧传授课。于是,语文课失去了魅力,学生的语文课兴趣日渐消失。今天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开启生动语文课堂的呼声日益高涨。
怎样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呢?任何东西要想吸引人,必须打动人心,如何打动学生年轻活跃的心,点燃学生的激情,引起学生的共鸣,才是最关键的。要做到这些,必须让语文课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生活,让抒发学生真情实感,师生合理定位。
紧跟时代步伐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精华,语文课本有义务也必须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精华的火炬,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我们优秀民族文化尤其是语言文学的责任,但是,我们语文课本拘泥于文传统优秀文章,编入语文课本的课文,几乎是古代或现代早期的优秀文章,基本上没有与学生生活同时代的文章。课本中这些文章虽然文采、思想兼优,但是,对于年少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古文或者是过去时的文章。由于时代的相隔,背景的陌生,远离学生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下降,课本文以载道的功能难以实现。青少年学生风华正茂,作为追风少年的中学生,追随时代潮流是他们的本性和爱好,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把青少年 1
学生与当今时代文化隔离,让学生只欣赏过时的文章。把握时代的脉搏,让学生紧跟时代,了解时代,把时代的新鲜空气引入语文课堂,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可以灵活机动地根据课本单元的特点,适时穿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时文或视频。既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进行道德熏陶。在对当今社会潮流思考讨论时,我们选取了刘强东与奶茶妹的恋爱事件、内地小孩在香港街头小便事件、特斯拉电动车等等热点新闻事件,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动态,把握时代脉搏;我们还转载一些热点时评,如:《刘强东还需向王石学习“谈恋爱”》、《造神运动:马斯克成功解救乔布斯》等,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励志教育,我们选取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开讲啦》部分视频播放,如:李昌钰的《不可能的可能》、林清玄的《不怕人生的转弯》、阿信的《当我和世界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欣赏观看中得到道德情操的升华,激励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语文课堂的取材广泛,带来课堂的多彩。紧跟学生所处时代,消除了陌生感和疏远感,自然排斥、抵制情绪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兴趣。
抒发真情实感
情感虚假,胡编乱造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写作文的痼疾,帮助学生找回表达真情,说真心话,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避免学生滑入假丑恶泥潭。为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个平台,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每个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每节课都要进行课前演讲,对网络、社会、身边的事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演讲完后,教师进行评点。虽然,学生刚开始时,演讲稿写得粗糙、幼稚,上讲台害羞、不自然,讲话声音微小、语速像打机关枪,甚至说话紧张得结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学生演讲逐渐熟练,动作、语速逐渐老练,课前三分钟,成为学生最快乐、热闹的时光,学生演讲热情高涨。期中、期末考试前,老师想停下来,学生都不愿意了。课前演讲也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每一次演讲都成为学生自己生活真情实感和阶段最高写作水平的展示。这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真情表达,自然,学生的写作语言特色逐渐显现,周记、议论文水平也迅速提高。
主客换位
中学课堂历来有教师演主角,学生当观众看客的习惯,语文课也不例外。语文教师长年累月当演员,演技再优秀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学生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要让学生保持激情和兴趣,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学生反客为主,师生主客换位,让学生扮演主角,教师充当引导和观众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这样课堂才会活跃起来,生动起来。当然,最好让学生最大限度全员参与互动,使所有学生得到锻炼学习的机会。《先秦诸子选读》由于是空的跨越度大,又加上先秦文言文的跳跃性大,往往被学生认为最枯燥无味的文本,我们改变以往学生阅读教师讲解的习惯,把全班学生分成学习探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时讨论翻译原文,有时探讨对原文的理解,有时联系现实思考古代文化经典的时代意义。课堂教学活动期间,以学生探讨发言为主,教师只是偶尔点评,提问。这种主客换位的方式,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甚至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参与发言。原来那种,鸦雀无声的课堂模式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学生对文本思考的深度,理解的到位程度都得到极大改善。课堂的生动活泼,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课堂不生动,不联系实际,不与学生互动,不倾听学生见解,这种“四不会”的语文教师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不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所以,语文教师有义务把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感受的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体会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学习探究的激情,成为祖国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第3篇: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演说稿
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二年级语文说教材说课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学会和运用语文知识,并从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只有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学生才能爱好语文,才能实现语文的最终目的。要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老师就必须把课标和教材吃透。今天,我就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册来进行研说。
我将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来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
(1)课程总目标
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注融合在一起。小学语文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首先知识目标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生字,能正确工整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并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