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生动起来(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如果我们能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我们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就一定能很好地推进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鲜活起来。
(一)整合课本资源,变有限文本生为无限资源
我们的语文课本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的文本,洋溢着作者的生活热情,独特的视角和生命体验;展现着作者别具一格的话语表达方式;蕴藏着作者用智慧的笔凝成的空白点与悬念处;静态的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美不胜收的大观园,是一个个鲜活精彩的世界。还有编者精心设计的各个学习提示环节,精美的插图,充满智慧色彩的学习引子和殷切期待话语。这使课本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文本。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需要巧妙地整合利用,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开发,才能发挥它的巨大育人能量。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序的创造性的文化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它为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包含着人的欲望、情感、意志、理想,既是人发展的内驱
力,又是人发展的有意识的目标。
1、联系比较、触类旁通——合理地整合利用教材。
细读课本,我们发现精读课文之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沟通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能事半功倍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品质——变通性。横向比较,如学习老舍先生《林海》,可以联系他的《我们家的猫》《养花》《草原》;学习巴金的《海上日出》,可以联系他的《繁星》《 鸟的天堂 》,感悟其语言的魅力以及文本内容蕴藏的自然美和生活美;抓住写法一致的特点,联系比较学习略读课《索溪峪的“野”》与精读课《桂林山水》,《颐和园》与《记金华双龙洞》等。内容近似的课文,可以进行纵向合并,同时教学。学习《琥珀》一文,联系《黄河象》比较,寻求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习古诗《题临安邸》时,与本册教材后面安排的古诗《示儿》一起教学;略读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知识可作为学习精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资料。这样相互联系、相互贯穿,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也为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难句作铺垫。
2、感悟升华、拓展延伸——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中,巧用插图、注释能使学生的探究立体化,使学生的人格特性和个性思维获得生长的广阔空间。如教学郑燮的《竹石》分三步走:第一步,借助注释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诗的大意,把握诗的两个意象——竹与石,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第二步,细看插图,驰骋想象,使画面动起来,或给意象赋予生命,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设想种种情景,扮演角色,挖掘诗的深层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
性。第三步,从品诗到体味生命意义,达到认知与情感的融合,生命与人生在感悟中律动,使学生获得了
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生命体验,情感不断丰厚起来,价值观的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此外,挖掘文本中的创新增长点灵活地引导学生改编或续写故事,编写隐藏情节,给文中人物写信,编写广告词等,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鸟的天堂》,设计了虚拟“我是小导
游”环节,开辟了口语交际的空间。
(二)整合学科资源,变孤立学科为互动资源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科际资源,将不同学科整合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构成互动资源网,不拘一格地展开教学,就能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学习过程中活学、乐学,培养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乐园”。
1、唱一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能让人产生共鸣,产生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性情。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品悟文本,能打开学生形象思维的闸门,收到很好效果。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以《丹顶鹤的故事》作为主题曲,在唱中诵,感受丹顶鹤美丽、高雅以及自由自在的生活;学唱《感恩的心》,学习《真情的回报》;教学《长征》,在高唱《长征》歌曲中感悟红军的豪情壮志。
2、演一演
喜欢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课堂表演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挖掘他们的表演天赋,使他们愉悦地投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如《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合作创作潜台词进行表演,体会周瑜的笑里藏刀和诸葛亮的大智若愚,身临其境地感受扣人心弦的斗智场面;创造性表演《奴隶英雄》剧本,感受奴隶命运的悲惨和斯巴达克的英勇。在表演中,学生感情投入,创造力泉涌。
3、画一画
画画是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化为鲜活的画面。学习《海底世界》《长城》《草原》等课文,让学生自由选择片段画一画,从形状的描绘、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领略事物的美。
4、找一找,编一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渗透现代信息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改进师生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首先,利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确定信息的能力。其次,教会学生寻找搜集信息的途径,主要有:翻阅家庭藏书;到书店查阅;从报刊杂志上了解;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向别人咨询;参加各种活动;利用网络查询等。第三是整理吸收信息。我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库,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建筑(众星拱月效果图、亭台楼阁、“买卖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等);圆明园的珍贵文物(青铜礼器、瓷器书画等);有关圆明园的史料;《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这样的整合学习,让学生对圆明园的历史和今天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他们充分地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挥了创新精神,培养了实践能力,改进了学习方法,升华了民族情感、提升
了价值观,这正是语文学科深刻内涵和广阔外延所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也整合校园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制作网页,设置了“黄河小史”、“治理黄河”等栏目。
(三)整合生本资源,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儿童的独立人格、独立的精神生命,以及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无不证明: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有差异的个性、主动获取知识的需求、有天真烂漫的想象力、强烈的表现欲,更有得到自我实现时的高峰体验。因此,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是教学活动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学生的能力只有在自身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找准切入点,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学,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师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互动,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即兴创造,勇于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处理好“预设”与“非预设”的关系,开放教学过程,将教学中生成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如教学《放弃射门》,学生质疑:“福勒放弃射门是偶然性的举动吗?”这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巧妙地抛回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描写
细细研读课文,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福勒的人性美,让学生品尝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具体的生活经验,这些潜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把学生的个性差异当作教育资源来整合开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智能因素选择学习方法,设定探究方式。如教学《从现在开始》《骄傲的孔雀》等童话故事时,让学生自选角色演读课文。对于《草船借箭》《穷人》《放弃射门》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的体验性阅读。这样的探究过程为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获得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都能获得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里游刃有余,这样的课堂就是学
生津津乐道的学堂。
乌克兰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关注学生发展的心理需要,创造性地利用学校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开辟广阔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资源整合的创新性学习的平台中不断探究
实践,逐渐形成相应的能力,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
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
一、精心备课,提高有效性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其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我认为提高
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要从优化备课开始。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要求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备课首先就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个别差异。还要备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的性质和教学特点,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培养目标,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使每个教学环节连接的自然紧凑,每种教
学方法运用得有效,从而为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保证。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走进文本,感悟课文。
(二)从学情出发,确定重难点,设计有效的突破方法。
(三)收集资料,充实课堂,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上四十分钟,往往包含了课外的四百、四千乃至四万分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潜下心来,认认真真地
备好每一节课!
二、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有效性的第一个途径。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就是求知欲,来源于知识本身。间接动机来源于与学习相关的外部,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我们生活在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我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晴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叙述完整,而且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了描写,也有情可抒,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乐此不疲。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体会,用心去写,没什么难的。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提高有效性的第二个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矛与盾》这一课时,我在班上组织了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寓意。像这样,学生自己通过学习获得了理解,在兴趣中掌握了知识,效果很好。
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如:在教学《穷人》时,针对课文的内容制作了课件创设了情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和词语,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时很投入,一节课下来,每位学生都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了,比以往一遍一遍的教读
效果好多了,真可谓是事半功倍。
四、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一些亲切鼓励、催人奋进的课堂用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我班赵超特别贪玩,有时课堂作业都不能完成,但他很聪明。有一次课堂上别人回答不上的问题他能回答,我说:“赵超真了不起,是学习的天才。”说来也怪,从那以后,他表现非常突出,课堂上爱思考,经常举手发言,课堂作业也不拖欠了,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五、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另一途径。
“反思”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教育思想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我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了吗? ”“怎样的教学才会使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我该怎样做来改进教学?”……才会将先进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才会边实践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
(二)考试反馈的信息。
(三)阅读、观摩触发的灵感。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们应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
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高二王国祥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语文就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语文课本来应该是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授课......
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二年级语文说教材说课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学会和运用语文知识,并从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只有让语文课堂生动......
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生动起来库尔勒市四中 黄晓敏范例一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让课堂生动起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让课堂生动起来--读《课堂密码》有感淮阴师院附中童蓓蓓放寒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课堂密码》。我把书看认真地看了一遍,颇受启发。《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