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让课堂“舞动”起来》_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9 03:58: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论文《让课堂“舞动”起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论文”。

让课堂“舞动”起来

——谈《琵琶行》教学实践 安徽省灵璧中学 张芬红 *** 摘 要:本文以《琵琶行》的教学为例,谈古代诗歌教学要落实在多联多听、多读多背、多赏多析、多思多问、多写多练上,才能让学生心动,口动,情动,脑动,手动,让课堂真正“舞动”起来,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多联多听 多读多背 多赏多析 多思多问 多写多练 高效课堂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中,诗歌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千百年的岁月风尘不能遮掩它的动人光彩。教好、教活这些古代诗歌,使学生在这些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完美结合的古代诗歌中,不仅能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受到积极的启发教育;而且能够锤炼语言,积淀文化,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以《琵琶行》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教学古代诗歌,构建高效课堂的。

一、多联多听,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又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如果在新课导入时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必定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求知的欲望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为此,在《琵琶行》一课导入时,我给学生联想故

事,播放音乐,让学生一接触这篇课文,就有心动的感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

首先,我给学生联想“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绝弦”的故事荡气回肠,愈久弥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它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音乐,使人产生共鸣;音乐,让人找到知音。我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新认识和新理解,也为学习《琵琶行》作好铺垫。

随即,我给学生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营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同时介绍:一千多年前,一位迁客骚人,一个沦落艺人,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经久不衰的知音绝唱。

知音的传说、哀怨的琵琶曲所营造的和谐氛围,巧妙地牵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景未进而心已动的效果,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诵多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优秀的古代诗歌是伟大心灵活动的结果。诵读能让学生直接进入诗境,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和内在气韵,从而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诵读更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坚定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

我在教学《琵琶行》一文时,指导学生分步精读,教给学生诵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一要把握节奏,读出诗歌的音韵。如第二段描写音乐的部分很有音韵美,要让学生读出音乐的相应节奏,感受音韵美。“大弦嘈嘈如急雨”以下四句要读得急切而轻快;“间关莺语花底滑”以下两句语速放慢,但要流畅;“冰泉冷涩弦凝绝”以下四句则要小声读,慢读,为下面四句的高潮蓄势;“银瓶乍破水浆迸”以下四句是高潮和终止,要读得高亢,紧张,热烈;读完后顿一顿,然后轻缓地读出描写环境的两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要把握轻重,读出诗歌的意境。如诗的开头,要读得轻一些,慢一些,读出萧瑟凄凉的意境;而读“忽闻水上琵琶声”时,语调则要重一些,然后作稍长的停顿,给出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末段的最后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谁”要重读,“青衫湿”则要轻轻读出,造成一种“余音绕梁”之效,才能读出其中凄凉感伤的意境。

三要把握语气,读出诗歌的感情。如第三段是琵琶女“自诉身世”,诉说自己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不幸,要越读越悲,最后一句“梦啼妆泪红阑干”,要语带哽咽。第四段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句,要读出感慨的语气,语调激动。“我从去年辞帝京”以下六句是铺垫,语气较轻。“其间旦暮闻何物”以下六句是诗人叙述自己的遭遇,气氛凄凉、孤寂,要读出叹惋之情。

除诵读外,我还要求学生当堂背诵重点段落,即描写音乐的第二段,背出三个乐段:急切欢快——缓慢凝重——激越雄壮,再一次欣赏诗歌的音韵美、感情美。

只有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读多背古代诗歌,才能深刻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三、多赏多析,让学生的情动起来

诗歌是一种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情感是诗歌的生命,诗人描写景、物、人、事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情感,所以我在古诗教学时,重视对古诗思想感情的赏析,让学生的情也跟着动起来。

《琵琶行》一诗叙述事件,写景写人全都充满抒情色彩。“江边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伤感、凄惨的心情。琵琶女“自诉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一节,处处以环境衬托自己的感慨,充分表达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从而凸显“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末段“司马青衫”一节,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和琵琶女的悲痛之情。

通过对两个“怀才不遇、沦落天涯”之人情感的赏析,诗歌变得更有艺术感染力,学生也充分体验到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为之动情。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显而易见能取得高效益。

四、多思多问,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要想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就必须使他们养成动脑的好习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如不改

变,培养出来的就必然是学习的奴隶,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提倡学生多思多问。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要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质疑。

我在教学《琵琶行》时,通过分析作品情感,学生的情感被触动,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他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精彩的问题,如:对音乐的三次描写各有什么作用?三次月亮的描写是否多余?诗歌的悲伤情感是怎样一层层表现出来的?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大家唇枪舌剑,激烈争论,智慧的火花在这时四处迸射,问题越争越明,理解越争越深入,这时我抓住精彩的音乐描写这一段所蕴涵的复杂曲折的情感,串连起琵琶女身世谜底的揭示,连带起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触动,顿时作品所表现的主题豁然开朗。这时三次月亮描写的不同作用,情景交融手法运用的用意,全在学生的思考质疑和讨论中变得了然于心。

实践证明,质疑是促进学生动脑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善于问,才善于动脑,多思多问,让学生的脑动起来,才能让课堂动起来,才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五、多写多练,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它的工具作用,古代诗歌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鉴赏,还要让学生亲身投入到表达实践中去,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写多练,这是对诗歌理解的再一次深化。在教学《琵琶行》时,具体我是这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

1、对联赏析与仿写。

白居易祠里有这样一副对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试对本联作赏析,并把你对《琵琶行》一诗的理解和感悟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经过学生讨论,我归纳:这幅对联将“景”“意”“情”三者紧密结合,概括了《琵琶行》全文。秋风阵阵,落木萧萧,秋花惨淡,秋夜漫长,意境凄清;又复之江水迷蒙,给人一种人生飘乎、离合无常之感,于是心情倍加怅惘空虚,凄暗孤寂。这里既有诗人对客人的难舍,又包含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更有让诗人感触到被贬谪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哀。联语精工细绘,自然浑成,爱与恨在对比描写中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学生仿写的对联有: 一曲琵琶语,几多沦落情。琵琶几曲肝肠断,涕泪数行青衫湿。听江水悠悠琵琶曲,感秋风瑟瑟诗人情。

大弦嘈嘈,难说尽天下不平事;小弦切切,怎吐完四海漂泊情。这种对联练习,紧密结合课文,成为对课文理解的再一次深化;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审美能力。

2、语段描写训练。

《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音乐是飘渺虚忽、转瞬即逝的,作者借助比喻等手法把它再现出来,让它成为读者易于感受的具 6

体形象。请认真欣赏二胡曲《赛马》,写一段话,要求用上“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我们平时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些话题很抽象,难状难摹,但我们若能化抽象为具体,理解也就变得容易了。此训练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使其能力得到迁移。比如一个学生描写得就十分生动形象:

“音乐响起来,我好想看见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上,骑手们已做好了预备,他们一手握着缰绳,一手举着赶马的皮鞭,随时准备抽下去。接着乐曲变得热烈奔放,奔腾激越,仿佛是矫健的骑手随着出发的号令,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去。匹匹赛马你追我赶,瞧那匹白马像一道银色的闪电,呼啸而去;另一匹火红的骏马四蹄翻滚,长鬃飞扬,似雄鹰展翅翱翔在蓝天,又似海燕凌羽奋飞在海边。中间稍作轻缓,只有隐隐约约的马蹄声越来越远,大概是观众们在远远张望,夹杂着阵阵烈风呼啸而来。然后音乐声急速跃向高潮,声势浩大,铿锵有力,耳边传来马嘶之声,原来冠军已到终点,那匹奔马奋蹄而起,长嘶一声,高傲地向全场宣示胜利。”

应该说,这些训练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课堂也就真正动起来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高效课堂算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总之,要构建古代诗歌教学的高效课堂,就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要落实在让学生多联多听、多读多背、多赏多析、多思多问、多写多练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动,口动,情动,脑动,手动,让课堂真正“舞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古代诗歌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唐益才主编《新课标鼎尖教案》(延边教育出版社)

2、任志鸿主编《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南方出版社)

让课堂生动起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让课堂生动起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让课堂生动起来

让课堂生动起来--读《课堂密码》有感淮阴师院附中童蓓蓓放寒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课堂密码》。我把书看认真地看了一遍,颇受启发。《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高效......

让课堂精致起来

让课堂精致起来九江小学 袁媛何为精致课堂?什么能减什么不能?“怎样优化作业设计,怎样提高教学效果”是减负增效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课题,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境......

让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让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让政治课堂灵动起来

积极打造灵动的政治课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21世纪初新课改的理念下政治教学就是......

下载论文《让课堂“舞动”起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让课堂“舞动”起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