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走进名师课堂随笔
走进名师课堂随笔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一天都可以用忙来形容,感觉自己就像陀螺一样一直在转,可是偶尔闲下来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疑惑,到底在忙什么呢?作为一名教育者,到底教育的意义何在呢?
直到最近看了一本书,仿佛恍然大悟,他把教育的意义归纳为八个字:不求高分,只为修心!我觉得很赞同,就像前段时间看的一个段子,什么是教育,就是当你看到河面上有几只鸟飞过的时候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好多鸟,虽然是调侃,但也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对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
而这两天听到的几节课也更是坚定了我对教育的这一理解,许**老师,亲切的被称为糖果老师,他的这节绘本课,给大家带来了一篇一颗顽固的牙齿,可是不仅仅在教学生讲故事,而且渗透了学生对于牙齿的认识,更是培养学生对绘本对阅读的兴趣,既是语文课也是科学课也是阅读课,还有骆**老师的落花生,由落花生引申到作者的笔名落华生,让学生也选择普通的事情作为自己的`笔名,并说出原因,这样蜡烛,繁星,太阳…很多普通的事物被引进课堂,并让学生从他们身上明白道理,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教育就应该这样润物细无声。
当然王**老师的阅读课更是体现对学生人生观的教育,他选择在一群似懂非懂的六年级孩子面前谈一份朦朦胧胧的爱情,孩子的兴趣很高,说出了自己对爱情的种种看法,不仅吸引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是在讨论中让孩子明白了早恋会对学习的影响,比那种命令式的不准恋爱学生更易接受!
所以对于这次黄山的学习,我觉得是去了一个旅游的城市做了一件比旅游更有意思的事情!
第2篇: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吮饮教学甘露
“名师之路”西安学习体会
庆城小学 郭艳艳
3月27日我于全县21名老师赴西安交通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使我有幸向名师学习,聆听大师们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我这次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以简单的汇报
这次研讨会共邀请13位名师,作报告6场,示范课13节,研讨会紧紧围绕“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一主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展示优质课堂教学方式和实施策略,指导教师践行先进教学理念,品味语言魅力,彰显语文素养的教学能力。
回想本次学习,留给我最深的印象那就是王文丽老师教学的《月之故乡》,上课时王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学生看后会想到什么?随后引出明月,由歌颂明月与故乡的古诗词导入课文——现代诗《月之故乡》,而这时学生的手里并没有教材,于是老师就让同学们听写这首诗,可以先不加标点,让学生写完读完后再加。在听写过程中,王老师说完第二句的上半句,让学生对下半句,学生竟然对得与原诗一字不差,师生读完后,老师又读了一句: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问学生这句放在哪里合适?结果出现了四种放法,每种放法学生们都有自己合理的解释,放在最后的同学,老师提醒他结尾用句号还是省略号,让学生明白标点也是语言,放在末尾用省略号更好。老师出示原文,与学生书写的作品进行比较,开始学习诗歌。此时学生们的感觉不再是生硬的课文,而是熟悉而又感情的诗,甚至是自己参与书写的诗。于是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一下子高涨。这种独特的课堂导入,是我教学以来第一次见证,新奇自然却又出乎意料,不用说,文本已在学生心中,老师又说诗的意境是什么大家不用回答,只要读出来就行,结果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优美动听。接着,王老师说文章有中心句中心思想,诗有没有?学生找,找出来,根据中心句,给诗加个题目,学生加上了“看月思乡”和“望月思乡”,王老师又引导同学们比较两个题目,看看哪个更好。老师介绍作者彭邦桢,引入很多望月诗思乡诗,配乐朗诵。用这些诗来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感情,增加诗的意境,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读这首诗,把自己当成诗人,于是读中便流露出淡淡的愁绪。感情一点点渗透,主题一步步升华,读完后王老师还让同学们说说自己背诵这首诗的妙招。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欣赏歌曲《月之故乡》,王老师问学生什么是故乡?最后与学生总结:哪里有牵挂、惦记,哪里有亲人朋友,......心在哪里安放,哪里就是故乡。这节课与其说是观摩课,倒不如说是一节文学艺术的鉴赏课,王文丽老师很好地诠释了现代诗这种文体教学的新理念,新教法,凸显了语文教学语用这个核心。还有我印象深刻的是魏星老师所上的《水》,上课之前,老师出示了实物苹果,提问:切开苹果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苹果核后,老师又说把一篇课文比作一个苹果,它的核是什么?自读课文,找出《水》这篇课文的核,学生找出了“珍贵”一词,老师鼓励学生继续与作者对话,觉得那些词语或句子特别有新鲜感,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学生找出了如下句子: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雨中奔跑跳跃......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这些句子,尤其是用一勺水洗澡的慢镜头描写,分析的特别透彻到位,学生自己体会出了:奢望,联想,舒畅,惬意,享受等词,老师又让学生结合全文,从中体会出了生活的艰苦,乐观,爱心和珍惜,句句不离水,最后又回归到课文开始的苹果核问题,总结出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散文这种写法。在魏星老师的报告中,他提出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要有诱惑力,要提问学生有思考能力的问题,不要一开始提问就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泼冷水,问题太难,问题太简单,或问题没意义,学生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
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是我教学历程的又一次成长,也使我对“文体”、“语用”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文体不同,教法就要求异,语用就要呈现不同的功能。了解文体的特点,对我们的教学大有帮助,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大有益处。也使我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有了重新认识,不再拘泥于大纲中的三维目标,不再照本宣科,要让语文课呼吸到语文自身的新鲜的空气。回顾自己整整十年的小语教学,哪一次的教学目标不是看教参,看别人的设计?而教学参考上面的目标何曾又不是千篇1律呢?按照这个规定去教,完成目标的实用价值又有多少?教给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交流的能力又有几成?拿到一篇课文,我们应该自己先体会,先想想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文章写作上的特点有哪些?自觉得哪些地方应该是自己课堂上的重点,是我们班孩子需要学会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参考仅仅只是参考,不要把参考当成方案,当成实施教学计划的全部。看着名家们将一篇篇课文演绎得如同充满惊喜的杂技演出,他们是站在文学的角度教语文,文章的美感在学生心中流动,而我自己却是站在字词句的角度,把最重要的语文素养没有提及。我觉得自己语文素养是那么肤浅贫乏,没有丰富深厚的文学底蕴,又怎能品味出文中那么多的精华?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我需要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
最后,我想用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里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前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语文教学要凸显的自然美、生态美的特点,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注重细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着停下来,回顾听课的收获,铭记名师们的教诲,向同事们学,向学生们学,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追寻名师,吸吮名师们带给我的甘露,以期待自己能真正的走进小学语文。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
第3篇: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王晓燕
【“情境创设”要能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要能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机会与可能。恰当、及时、精巧的“情境创设”是非常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帮我们巧妙“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可以让数学本身的“矛盾”充分暴露,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机会。】
在这本书中举了这样的课堂实例,我觉得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九加几”时,先出示了一幅色彩艳丽的场景图:碧绿的草地,蓝蓝的天空,漂亮的蘑菇房子……教师说道:“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说着,伴着叮铃铃的声音蹦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学生不约而同地“哇!小白兔!”教师接着问道:“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答:“一只小白兔!”请大家继续认真
第4篇: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初中语文》读书心得
乌兰塔拉中学夏昌河
本学期我选择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和《走进名师课堂——初中语文》这三本书,其中我认为收获最大的是学习《走进名师课堂——初中语文》这本书,翻开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吸引了我,读着这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她偱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语文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我如饥似渴,贪婪地读了一篇又一篇,感受颇深。
从每个篇章的“名师视点”中我体会到了名师们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他
第5篇:《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何会平
我拜读了教育专著《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通过“名师视点”“精彩课堂”“深度对话”等几个栏目来展开的,既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文中在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中指出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
第6篇: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走进名师课堂心得体会
赵桂红
2013年11月22日,我校一行7人走出自己的课堂,经过近七小时的长途颠簸,到达目的地石屏,走进了来自江苏、浙江两省的四位名师的课堂,听了他们的讲座。
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著名教师盛新凤、张学伟、虞大明、许习白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的氛围。
一、充满魅力的和美语文教学
在第一天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就欣赏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的和美语文教学。盛老师幽默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显露无疑。
盛老师所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第一课时通过说说、读读、写写三种方法聚焦了居里夫人的三个特写镜头:画像上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和实验室居里夫人。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找
第7篇:走进名师的课堂
走进名师的课堂
很幸运的是,我这次能够参加第二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欣赏了台湾和大陆七位名师精彩的七节课,收获多多。这七节课分别是台湾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吴勇老师的生活作文课《我要„„》和周晓荣的作文课《写一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台湾袁宝珠老师的生活作文《当福州市的市树-榕树的代言人进行介绍》,何捷老师的《情节情节》,刘颖老师的绘本作文《子儿,吐吐》,蒋军晶的《鸭子过马路》。
在这次的观摩课上,名师们的课堂风采已经对这次主题“鼓励自由表达.强化语言训练”做了最好的解释,下面我就何佩珊老师的绘本作文《第一条鱼》,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想。
整堂课,何老师亲切、委婉、循循善诱、娓娓动听的课堂,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何老师声音轻,语调慢,她不催促孩
第8篇:《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读书笔记
近日,拜读了《走进名师课堂(小学数学)》。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名师们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并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展示了他们如何理解、把握和处理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引领和示范。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名师视点”、“精彩课堂”、和“深度对话”三大板块。其中“名师视点”主要阐述了编者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精彩课堂”选择的是名师们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个案展示;“深度对话”则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就名师的课堂设计,站在专业理论的高度,与这些教师所进行的推心置腹的专业对话,是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完这本书,我对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