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8-24 07:13:0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一)

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性;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一张纸的特点;第三个活动是我来造一张纸。记得以前的教材是没有第一个活动的,第二个活动是一节课,第三个活动又是一节课。想不通现在的教材为什么把两课时合二为一,还要加一个活动内容!难道我们的课堂时间35分钟就这么好用?还是要我们走马观花的进行教学?

分析这三个活动,都是很花时间的。比较吸水性这个活动涉及比较实验,对三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并不轻松,如果用学具袋里的那几种材料,滴好水得等上五六分钟的时间才会有现象。观察纸这个活动要简单可以只指要害————观察纤维,但这就足够了吗?显然,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必须指导他们怎样深入的观察,切忌浮躁,去发现更多纸的特点。最后一个造纸的活动,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活动花一节课的时间是很有价值的。但现在。。。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删减,对材料进行了改进。第一个环节选择了现象更加明显的材料,而非学具袋中有的;第二个环节我选择放弃,直接让学生撕纸,进行纤维的观察,引出古代蔡伦的造纸术,介绍造纸的过程。并马上利用刚刚撕碎的纸展开我来造一张纸的活动。这样下来一节课还是很紧张,基本没有渗透德育内容!(本来,这节课是渗透节约纸张节约资源等德育思想的好时机!)作业也无法完成!(也纳闷了,这节课的作业还有这么的多!)

对这节课,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这可以从他们灿烂的笑脸中可以得知。但我还是感觉有点异样,可能是因为删减了一些教材的环节,也可能是因为展开的还不够充分,心里总不够塌实!

发一点对新三上教材的感慨:总课时量大,每一课时的量也大!为这个学期的教学进度担忧!

(二)在纸的观察记录表里,原来的观察方法一栏是让学生自己写的,但几次试教都发现学生来不及记录,而且也不会记录。于是,在实验时,为了记录,浪费了许多时间,导致实验时间不充分,观察不细致,发现也不多。后来经过商讨,决定用多媒体,在学生汇报观察方法时,只要学生说到的方法,我就演示,并用多媒体在表格里出示观察方法的图片,学生只要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画或写下来。经过这样修改以后,学生不但能细致观察,还能有目的的去观察了。

第2篇:《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曾庆华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应鼓励学生多通过实验去发现,他们在判断吸水性还用到了挤、甩的方法来比较,如把相同纸、木材、塑料、金属都通过挤,能发现纸轻轻一挤就能挤出,再将剩下的3种材料都通过甩,通过观察被甩出的水量能发现木材中被甩出得最多,而塑料与金属通过我们目前现有的方法与观察工具无法比较谁的吸水量大,只能将两者都归类于吸水性最弱。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学生只要拿到了实验材料,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进行观察,他们在观察白纸时,不仅用肉眼观察,还通过放大镜,还比较了干的纸与被水浸湿的纸的区别,分别用了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特点。

书本上是先讲了古代造纸术,再由学生来造一张纸,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先让学生来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来发现问题,再回过头来结合古代造纸术,看看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3篇:《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一)

这节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比较四种材料的吸水性;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一张纸的特点;第三个活动是我来造一张纸。记得以前的教材是没有第一个活动的,第二个活动是一节课,第三个活动又是一节课。想不通现在的教材为什么把两课时合二为一,还要加一个活动内容!难道我们的课堂时间35分钟就这么好用?还是要我们走马观花的进行教学?

分析这三个活动,都是很花时间的。比较吸水性这个活动涉及比较实验,对三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并不轻松,如果用学具袋里的.那几种材料,滴好水得等上五六分钟的时间才会有现象。观察纸这个活动要简单可以只指要害————观察纤维,但这就足够了吗?显然,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必须指导他们怎样深入的观察,切忌浮躁,去发现更多纸的特点。最后一个造纸的活动,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很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与感想

李加佐

《它们吸水吗》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的第4课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第二部分:纸的观察.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第三部分:造一张纸.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经历用废纸造一张纸的过程.本课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四种材料吸水过程的观察,比较和描述,产生关于“材料是怎样吸水的”“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怎么会不一样的呢”等问题,并学着尝试去发现材料吸水性与它们构造的关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

《它们吸水吗》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在认识了材料的硬度和柔韧性这些物理性质之后的一个有关材料吸收性以及纸的观察和造纸的实验,这节课我只设计了一个材料吸水性的实验。

首先,复习这节课要研究的四种材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材料的吸水性,创设情境:如果老师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你们选择哪种材料来擦拭?其它三种材料吸水吗?通过问话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猜测四种材料的吸水性,并填写在试验单上,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实验注意事项,并把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总结。

这节课的不足地方:对于材料分发的时间把握不准,三年级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他们更期待做实验,对于前面的讲解没有用心去听,实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它们吸水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