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从空中看北京》观后感
《从空中看北京》观后感
北京是我们的首部,是一片辽阔的大地。这个有着3000年建城历史和几百年的建都史的历史名城,以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雄伟壮观的千秋名胜、蓬勃壮丽的新貌而蜚声中外。
你也许到过风光秀丽的颐和园,你也许登上过雄踞群峰的八达岭,天坛祈年殿前也许曾留下你的倩影,北海的波浪也许回荡过你的歌声……但是,你从天上看过北京吗?
系列片《从空中看北京》像一位导游,像一个老师,带着我参观美丽北京的全貌。北京在城市建筑史上是世界奇观之一。故宫是全城的中心。从天上看故官,殿宇巍峨,宫阔贡叠,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之海”。这座历经24个皇帝的皇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北京的街道,宽阔通杨。从空中看,它们像一串串白色的项链,把偌大的北京的各个角落连在一起,编织成了一幅壮美的图案。而那六十多座姿态各异的立交桥就是项链上的颗颗珍珠。它们结构新颖,多姿多彩,或似玉带飞舞,或似蛟龙腾空,或似飞跨的长虹,或似小憩蜻蜓……碧绿的草坪,绚丽的花坛,生动的雌像,把绿化美、建筑美与雕塑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一座座立交桥特色各异,像一幅幅的立体画,如一首首无声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迷人的风采。
北京还有许许多多的体育场馆。她告诉我,为办好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新建、改建比赛场馆46个。这些造型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体育设施,像一颖颗七彩的星星,闪烁在北京城郊的广大地区。
从空中看北京,我才真正领略到北京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她告诉我几个令人兴奋的数字:北京解放40年,兴建1.6亿多平方米城市建筑,是解放初期京城全部建筑的7.4倍。城区建筑面积比建国初期扩大了22.7倍。当年那么多低矮的小平房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雄姿壮美的楼群。团结湖、左家庄、双榆树等新住宅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从空中向下看:游人在湖边垂钓,高楼与亭子相依,飞鸟绕绿树起舞……好像一幅幅幽雅恬静的水墨画,展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
在郊区上空,我可以俯视到如锦似绣的田园风光,烟波浩渺、清澈碧透的几十座大中型水库。松林如涛的延庆白然保护区,欣欣向荣的大兴人工森林公园,山清水秀的拒马河十渡.以及辽阔壮美的十里钢城,十里化工城,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也许还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它像一条巨龙,飞腾于群山之巅,婉蜒于峻岭之中,极为壮观。我真为我国劳动人民惊人的创造力赞叹不已。
看过影片后,我真心地祝愿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随转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第2篇:《从空中看地球》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从空中看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亘古”“斑驳”“拘泥”“怆然”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的,在天眼之下,即使有色相差异,可是所有的景象都只是地球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
3.研读第3自然段,学习作者运用观察与想象结合的写法来描述所见事物。4.阅读课文,感受到从空中看地球见到的美丽景象,感悟世间万物的美好、平等,唤醒尊重生命、敬畏地球之心。【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从全新的视野看到地球上的美丽景色。2.理解“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的,在天眼之下,即使有色相差异,可是所有的景象都只是地球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感悟世间万物的美好、平等,唤醒尊重生命、敬畏地球之心。
3.学习作者运用观察与想象结合的写法来描述所见事物。【流程预设】
学生自读、质疑——师生共同解惑——引导感知大意——指导细读感悟——学习模仿练笔 【教学过程】
一、质疑、解惑
1.课前,学生利用约10分钟时间朗读课文。
2.教师询问:同学们刚刚读了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不认识的或者拿不准的字,有没有不理解的词? 3.学生提出几个疑问:(1)关于字音:亘、怆然
(2)关于词义:亘古、怆然、斑驳、色相差异
4.教师出示ppt,呈现本课一些词语,指导读准确,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学生猜想:“亘古”就是远古的意思;“鸟瞰”就是从上往下看,俯视;“引人遐思”就是引发人的思考。教师讲解“色相”是一个专有名词,就是各类色彩的相貌总称。留下“斑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后面的学习中理解。5.教学本课生字,经过了解学生:只有“亘”没有学过,于是,指导书写这个字。
6.教师询问:有没有其他问题?(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本人猜想:第一,时间尚短,没有多读文本,还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二,可能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感知大意
1.教师询问:同学们朗读了课文,了解到作者介绍了一些什么内容呢? 2.有学生说写了从空中看地球,看到的景色;有的说还写了作者的感受;有个孩子说还介绍了这些作品是怎么得来的。
三、细读感悟
1.感悟都是美丽的(1)教师引导
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从空中看地球所看到的景物,和我们在博物馆、展览馆里看到的一般的摄影作品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都是美丽的。(2)指导朗读: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重看这些摄影作品,再次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与传奇:撒哈拉沙漠上泛着金光的落日,层层反射光景的沙丘上,走过一队单峰骆驼商旅,看着寂静如亘古的照片,却好似听到了沙漠上叮当作响的驼铃;南极巨大的海岸冰山,闪着青色的光,而冰山旁边穿着红衣的海岸队员,身躯变得如此渺小,有如短短的红烛;巴厘岛上的梯田像绿色的蜂窝,一级一级的依着山腰蔓延,梯田里插秧的农民就像小蚂蚁在爬行一般;非洲大草原上奔驰的象群、马达加斯加岛正在流动的火山熔岩、土耳其哥尔库克大地震后的残垣断瓦、埃及斑驳的金字塔……这些难得一见的景物,都是如此令人动容,引人遐思。(教师指两名学生读后,感觉其中一名学生读得不太好)
(3)教师ppt呈现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景色的美丽,然后让学生配乐齐读,感受这种全新的视野看到的美丽的景物。借助图片理解了“斑驳”一词。(4)教师板书:全新的视野
都是美丽的 2.感悟都是一样的(1)看到这些独特的摄影作品,作者有了怎样独特的感悟呢?你们又是怎样理解他的感悟的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2)学生默读、批注、交流。
(3)呈现作者的感悟: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的,在天眼之下,即使有色相差异,可是所有的景象都只是地球的一部分。(4)指名读好这个句子。
(5)引导理解本句中“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美丽、一样的平等、一样的有生命„„引导理解世间万物与地球相比都是短暂而渺小的,从而理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指导朗读
3.教师提炼:作者仅仅是想告诉我们他的感悟吗?你还有什么自己的发现或感悟?
生:地球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美丽的,有生命的,平等的,这样写实在唤起人们敬畏地球、敬畏生命。
四、学习表达
1.同学们,我们都没有看过昂亚贝通的摄影作品,但是,我们又仿佛都看到了他作品中美丽的地球和地球上的景物。我们要感谢作者用独特的表达为我们描述了他所看到的的画面,他是怎么写的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第三小节。2.指导研读,发现其独特写法,帮助提炼:观察+想象
3.ppt呈现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图片,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写法来练笔。4.展示交流。(因为下课时间已到,没有进行。)
第3篇:从《水浒传》中看孝道
从《水浒传》中看孝道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枝奇葩。一个民族、国家,如果失去了孝,就像千年老树失去了土壤和水分。一个社会,一个人如果逃离了孝道,必将成为被世人深恶痛绝之辈。孝,是无价亲情,不能以任何地位和金钱标价。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但是最能感动人的,却是梁山好汉李逵的“孝”。
让我们来看看李逵的孝吧:那天,公孙胜因思念父母,下山探亲,李逵也触景生情,放声大哭。尽管宋江担心他下山后会惹事,李逵仍执意要去,宋江只得与他约法三章。在半路上,他遇到了打劫的人,这人利用李逵的威名“黑旋风”来吓跑路人,以夺取银两。这人名叫李鬼,他本以为可以吓跑李逵,没想到来了真正的“黑旋风”,反而被制服了。情急之下,李鬼只好骗李逵说:“大爷啊,小人也不愿拦路,只因家中有九十岁老母,无人养活,才不得不假冒爷爷之名
第4篇:从生活中看博弈论
从生活中看博弈论
摘要: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博弈论的观点与日常生活联系,将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最优的策略。交际就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如果想让交际向健健康方向发展,就应考虑以非对抗的方式,采取合作的态度,使交际呈“正和游戏”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生活 博弈 房地产 人际交往 正文:
博弈现象不只现身于经济领域,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所以博弈论的思想不仅仅能够用来分析经济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博弈论的观点与日常生活联系,将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最优的策略。
一、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
生活无处不博弈,就衣食住行中的住而言,就不得不提近年来成为社会经济热门的房地产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可以用博弈论的观点来分析。房地产市场中存在两种博弈现象,一
第5篇:从“方圆”中看对立统一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一直是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测试的重点。所谓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就是在写作实际中会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片面地、孤立地、绝对地谈看法。下面以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材料“方圆”为例,看看如何用对立统一的全面观点写这篇作文。
先要明确“方圆”的象征意义,“方”本指方正,可以象征人生的处世准则;“圆”本指圆通,可以象征人生的处世方式。每个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处世为人,既要有坚定的原则,又要有灵活变通的手段,这样,人生才能像水一样兼容并包,就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游刃有余,如题中所说“任方圆”了。
方和圆充满了玄机,它们之间可以对立,也可以统一。为人要方,就是做人一定要有原则,这个原则包括必须遵守的法令、法规、道德底线、公序良俗等。处世要圆,就是在处理
第6篇:从故事中看哲理
从故事中看哲理
看笑话中的人生哲理: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3、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