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评析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评析
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充分激活学生参与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应用情境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如一定要帮鸭妈妈找到孩子,只有认真开好火车才能把这些小动物送到学校等。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喜悦,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习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第2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一)西平县柏亭汤买赵小学
尹瑞杰
设计理念:
1、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多元化评价,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苗圃的场景图,苗圃里鲜花盛开,一位工人叔叔正在运送鲜花,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通过教学不
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很容易。学生们都能准确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因学生年纪太小,在探究计算方法上,应适时、适当给予启发和引导。个别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计算和动手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在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体验——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投影机等技术手段,形成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局面,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 ——57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计算能力。
3、养成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教学难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数手指游戏导课:
伸出你的小手数一数共有几根手指?(十根),十个手指是几个十?(一个),现在请大家十个十个的从十数到九十!这些就是我们学过的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三、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1、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一起去公园玩玩吧。(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几种颜色的花?(红、黄、紫色),这些花摆放得真整齐,每一排都一样多。那每排有多少盆呢?(请你找其中的一排数一数)那你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盆花吗?(50盆)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吗?
把你想到的问题告诉你的同桌。全班汇报。师板书。师:同学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谁来解决这些问题?
3、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说出理由。(2)你会计算吗?
先和同桌讨论你的方法。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3)全班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想:10是几个十?20是几个十?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十?3个十怎么写?(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简单来说: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书上用的是什么方法?(5)解决问题:
1、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2、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4、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分组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算法。
4、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
(1)花匠爷爷现在要搬走10盆紫色的花,还有多少盆紫花?(2)要解决“还剩多少盆紫花?”应该用什么法?为什么? 学生回答,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再在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想: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得2个十,2个十就是20。
5、小结:
谁能说说怎么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生汇报,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 发散思维
1、考考你的眼力(电脑出示课件)
3+2=
4+5=
6-4= 30+20=
40+50=
60-40=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奖励做正确的学生。
2、看图列式
(电脑出示课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3、吃西瓜。(出示课件)
4、小猫回家。(出示课件)
5、猜一猜。(出示课件)
6、拓展练习(出示课件,小组合作)
去游乐场:给你100元最多能玩几种?还剩多少钱?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们在公园玩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
获?(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六、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1、还有多少盆紫花?
30-10=20(盆)
2、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30(盆)
3、黄花和红花一共有多少盆?
20+10=30(盆)
4、三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30=60(盆)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
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习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第3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1
一、概述
1、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
重点:是掌握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整十数加减口算的算理。
(1)、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重点。
(2)、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
第4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漠沙镇鱼塘小学 龚艳萍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56—57页例
1、做一做及练习十的1—2题。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大家去花园游玩,你们想不想去?(想),游玩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只想带爱动脑又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