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29 07:14: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采用自主学习方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人人都应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示美的事物,这种行为深深刺伤了作者爱美、维美的心灵。他对美的热爱,对愚氓的痛恨化作浓浓的悲伤,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着重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挖掘,联系时代生活,让他们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主要学法:自读、感悟、品味

本课拟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旧课导入新课。

我们去年学过一篇北大学子怀念母校的文章《十三岁的际遇》,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既是北大学子,又在北大任教的北大人的关于北大的文章《幽径悲剧》

板书《幽径悲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师:我们不要看课文内容,你认为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进行自由猜想)

2、师:同学们都猜了很多,文章到底是写的什么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时间三分钟,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你们能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语句,读完后交流;并请你们谈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以及阅读习惯,为待会儿的点评作准备。学生读完后交流,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点拨。然后请学生谈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指导他们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东西?分别用一些小的.短语概括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作点评,讨论并选出最合适小短语)

(2)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作者的同事,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你也发现了幽径,你看到了和作者一样美的“新大陆”,你要回去告诉其他同事,想让他们和你一起去欣赏,你会怎么对他们描述?可以参考作者的描述。

(3)投影出示:

默读课文:①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一句话细细地品读一下,说说你的感受。②文中有没有值得你思索,对你有所启发的地方,请找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还可以小组合作,其他同学点评,力求做到最好)

三、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你们猜猜“愚氓”又是哪些人呢?

师:我们先看一下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再思考一下回答这些问题。

(2)在学习课文之前,你是怎样理解悲剧的?学了课文后,文章所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是谁的悲剧,你对制造悲剧者有何感想?今天我们就此篇课文,来一起交流一下“悲剧”

(可以让学生对全体说,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说或进行辩论等)

四、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有一位“愚氓”看到作者的这篇文章,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写在小作文本上。

第2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课时安排】

三课时

【预习安排】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查找有关季羡林的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美。

一.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天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二.介绍作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生介绍之后老师补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入学之后,学业出色,成为当时清华佼佼者,为清华“四剑客”之一。

季老学识渊博,学富五年,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学识了得,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回顾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

3.按照“幽径”、“藤萝”、“藤萝被毁”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并为每一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古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写藤萝的悲剧。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1、师: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用笔圈出,品一品,读一读。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这一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教师范读,感情饱满,学生听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描写重点突出荷塘中怎样的特点?(礼赞生命力之强烈)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陶醉、礼赞)试读出来。

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

2、师: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径的特点,而在这条神奇的幽径中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最深?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

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

3.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并没有浪费笔墨,用意何在?(思考讨论)

明确: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她。

三.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

1.师: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让作者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角色,速读概括古藤的特点。并说说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明确:精神寄托于安慰.2.作者除了写幽径上的藤萝,还提到哪里的藤萝?作用? 明确:侧面烘托幽径藤萝“最有特色”,最美。

3.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毫不留情的,十年浩劫期间,这些美丽的花木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砍伐,同学们可能不能理解,那就查阅一下“十年*”的历史资料吧,寻找故事性较强的资料。

明确: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4.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认识感触划出来。

明确:“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5.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什么让他“悲”,又是什么给了他“安慰”?

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他没有陷于此种自伤而不能自拔。这株仅存的藤萝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四.作业:品味语言,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

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来作答,内容要求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第三课时

一.导入:然而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是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径之悲,作者之悲。

二.研读第三部分:感受“古藤萝的悲剧”力量。

1.师:这是一株怎样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写古藤的语句,概括它的形象特点。明确: 有外在美;无害人之意,献花于人世;二三百年来,和睦相处---即“真善美”的化身。

2.这样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确:喜爱,留恋,乐之

3.师:“然而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作者以自己前后矛盾的感慨揭开了“古藤萝悲剧”的序幕,怎样理解作者前后矛盾的感慨?

明确:古藤萝存在——意味着人间纯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萝毁灭则意味着人间的纯真、善良、美好遭到杀戮。

4.师:这难道不令人痛心吗,看作者如何凸现这悲痛?请阅读11段找出你认为能表现“悲”的描写。

如:“它们仿佛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

“吊死鬼”让人联想到一个那样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杀戮之后带给人们的恐怖、震惊。

5.面对被毁灭的惨状,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响?震惊、恐怖、悲哀,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句、段,读一读、品一品。

例:“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悲哀至极„„”。

三.思考悲剧背后的问题。

1.这个悲剧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 明确:地点:北大 时间:1992年春

2.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猜猜,“毁美”哪些人呢?

明确:愚氓、伟人、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无美的人„„

3.创造美好世界的人们与制造悲剧的人们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或者说“毁美”的那些人都缺点什么?

明确:前者关爱生命、关爱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对生命、自然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4.“藤萝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让作者心生悲痛,难道他仅仅是为这一棵藤萝而悲伤吗?

明确: 这里的藤萝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毁灭者的象征。藤萝被毁灭的悲剧其实就是世人对美的忽视,对美的否定,对美的毁灭,所以说古藤萝的悲剧,其实是在说人的悲剧,人们亲手一个一个地消灭身边的美,这是让作者最为心痛的,而且这样的悲剧每天还在上演着。

5.作为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一位令世人钦佩、敬仰的文化巨匠,他的悲愤、惆怅、安慰仅仅是像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悲叹个人身世不幸吗?作者描写这一株古藤的悲剧,目的何在呢?

引导: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荒蛮野岭之间,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渊源的北大,这里是中国文化精英的聚集地,是思想最为解放的最高学府这不能不让人痛心疾首。这一幕悲剧如果发生在“十年*”期间,是不足为奇的,因为那是一个悲剧的年代,可是它发生在“十年*”结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提高,已经奔上小康之路,这说明什么?

明确:愚氓多,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人们的精神生活贪乏。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维护之,并不仅仅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博爱之心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积极、良好的精神素质的大问题。

6.然而堂堂燕园里竟没有第二个人关注藤萝的生死,并为之悲哀的,这就使其悲剧意味更加浓重,想揭露什么呢? 明确:人们缺少博爱之心,自私、冷漠。7.那作者借此表达说明渴望呢? 明确:人们珍爱生命,关爱自然。

8.师:反思这种悲剧的根源:除了指挥者的失误,执行者的无知,更主要的是人们心中的流毒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奴化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思想,面对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叙说,心灵变得麻木不仁,由此看来,古藤的遭遇是不是仅仅是它自己的悲剧呢?还说明了什么悲剧? 明确:这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四.拓展延伸。1.听音乐欣赏图片。2.课外阅读。“无论谁死了, 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

——弥尔顿 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

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 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一个人村庄》 五.教师小结:

拯救自然环境,实际是拯救人类自己!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

——(法)卢梭

这位文化巨匠的民族忧患意识发人深省,希望大家能与季老先生一起做一位维护真、善、美的勇士。

六.作业: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素质。七.板书见课件

八.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很关键,这取决于老师的思路是否清晰。在这一课的处理上,我的所设计的问题大体上看衔接较紧密。情感上学生理解较深,但从写作的角度,学生收获甚少。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写作与课堂教学相连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第3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篇1:《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预习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北大新学伊始,一位外地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进入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二.介绍作者

中学毕业后,他和80多个高中同学北上京城考大学。结果,只有3个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时考取了北大和清华。

三.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四.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

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预习安排】

1、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字词,做到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查找有关季羡林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受幽径之美,古藤萝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幽径悲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幽径悲剧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