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14 07:19: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合成的。

2、认识三棱镜并能用它做白光的色散实验。

3、能够对白光经过三棱镜变成不同色光的现象做出解释并用实验验证。

4、体验科学现象的神奇,萌发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与兴趣,意识到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学习重点:

经历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七色光合成的。学习难点:

如何寻找证据来解释白光经过三棱镜变成不同色光的现象。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水槽、手电筒、镜子、喷壶、相关课件

分组材料:三棱镜(两个)、白屏、手电筒、彩色塑料片(红、绿、蓝)、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谁来把这个手电筒光的传播路线画出来?

2、学生上台画光的传播方向。

3、谈话:当这束光前面被物体挡住了会怎么样呢?

4、指名学生说。(期望学生说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反射回来,透明的物体会透过去,并会改变传播方向。在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引导)

5、提问:如果在这束光线前面放一个这样的物体会怎样呢?

二、认识三棱镜,探究光线透过三棱镜的实验

1、学生观察三棱镜,描述其特征,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揭示名称——三棱镜。

2、提问:光线遇到三棱镜会如何变化呢?

3、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及依据,并将光线走的路线在记录纸上画出来。

4、指名学生汇报画的路线图。

5、教师讲解操作要领,学生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发现。(期待说出:①光的位置和手电筒的光不在一条直线上②出现了彩色光)

7、出示实验结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出现这种现象的光线图试着画出来。

8、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不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光线发生了折射,改变方向了。这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怎么会出现彩色光。)

两种可能性:一是三棱镜的特殊作用,使得白光变色了;二是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分成了各种彩色光。

逐步引导学生如何来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解释。

(1)如果是三棱镜的特殊作用,那换一个其它的物体试试看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也能,那就不是三棱镜的特殊作用。这里可以教师做演示实验,做水棱镜实验,来证实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如果是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分成了各种彩色光,那各种彩色光是否可以再变回白光呢?如果能,那就说明白光里面本身就有各种色光,白光不是单纯的光,是一种复合光。引导学生如何做实验将白光再“变”回来。

9、学生尝试再利用一块三棱镜将白光“变”回来。

10、教师讲解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故事,并做出小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复合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板书课题)

第2篇: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雨后彩虹”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雨后彩虹。播放录像。(包括早晨日出现象,雨过天晴出现彩虹现象)ppt 新课教学 1.色散

师:你们觉得彩虹漂亮吗,下面就让老师给大家做出来。

【实验设计】让强光源通过狭缝,通过三棱镜后打到白板上,此时会出现明显的色散现象。(教室灯源关闭,窗帘关上,制造出较暗的环境,实验效果会更好)学生在惊讶此现象时,老师继续提问。师:同学们看到白板上出现的彩虹了吗?它们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呢?排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排列组成。师:那么同学们想想如果要出现“彩虹”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要有太阳光,还要有三棱镜。(提示学生太阳光也可以换成是其他光源,但必须是白光)师:你自己想不想做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呢?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你们桌子上的器材来进行实验,看哪个小组能做出美丽的彩虹。【学生实验】

师:老师这边还有有一些器材,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组能想出多种方法来利用这些器材来制造出彩虹的。(将实验器材用多媒体投影到电子白板上。)ppt 学生在这个环节,通过相互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或发光的手电筒),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方案三:将水含于口中(或用小喷壶),对着太阳光喷成雾状,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彩虹。方案四:让阳光透过放在桌子上装有水的玻璃杯,在桌下正对杯子的地方放一张白纸,观察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师:同学们都很棒,能想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那么以上这些现象他们出现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有一束白光通过了一些物体比如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那么我们就把这个现象叫做光的色散。那么这其中我们还用到了太阳光这种白光,通过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不是由单一的白光组成的呢?

生:不是,这个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ppt总结 2.色光的混合师:大家都知道了,像太阳光这种白光是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那么我们把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来试验一下。方案一:多媒体演示不同比例下混合后的色光。ppt 方案二:用实验器材演示。

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我用两种色光混合后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出现了第三种颜色。师:很好,那么大家看看我拿得是哪几种色光在进行混合?而且我按不同的比例将这几种色光混合后出现的颜色一样吗?(再次演示一遍)生:红、绿、蓝三种颜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出现的颜色不同。

师:好,老师为什么要拿这三种颜色来进行混合呢?这是因为,我们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能出现任意一种颜色的色光,但是却不能用其他颜色的色光混合得到红、绿、蓝三种颜色色光。所以我们把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我们所见到的各种色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那么,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把这三种色光都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上来演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生:出现的颜色是白色。

方案三:首先说明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然后做演示实验:用手摇转台装上红、绿、蓝三色盘进行演示.调整三色比例,旋转时就看到三色盘呈灰白色.对于红、绿色光的混合,可调整三个色盘,使其只露出红色和绿色部分,改变各色比例,旋转时就会观察到随着红、绿比例不同,会依次出现橙红、橙、黄和绿黄几种颜色.各种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给学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几个即可,其余可由学生在课下完成.

师:光的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我们能制造出各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电视、电脑等电子的成像原理,包括老师现在用的电子白板。现在老师通过以下一个小实验来证实这句话。

用喷雾对着电子白板喷一些水,发现白板上出现了红、绿、蓝三种色点,用放大镜观察效果明显。

颜料的混合(选讲)

师: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他们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出现不同的色光,三种颜色混合出现白光。那么颜料也有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黄、蓝,这三种颜料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三种颜料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了呢?大家用你们桌子上的三种颜料来调配一下,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实验

实验结束后请同学回答问题。生:三种颜料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当三种颜料混在一起时出现了黑色。

3.看不见的光

再次演示光的色散实验。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下光的色散实验。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ppt总结并展示光谱的图片。那么,同学们觉得太阳光是不是就只有这七种色光组成呢?下面我用实验来揭示这个答案。

(1)红外线

探究红光外侧的热效应.

【演示实验】将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观察示数是否变化。注意以下几点效果会明显. ⑴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⑵温度计离三棱镜近一些.

⑶根据玻璃泡在光屏上的影子确定所在位置.

⑷若看到温度计示数在明显变化后,再将玻璃泡移到红光或其它色光 区域,可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反而下降. 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指名回答,归纳:红光外侧区域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师:这个实验说明,在红光的外侧有一种不可见光,我们把它叫做红外线。同时通过本次实验还能说明,红外线的特点是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另外我们要知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ppt现在大家对红外线有了初步的了解了,下面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红外线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讨论】

[生甲]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生乙]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生丙]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生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生戊]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如市场上烤制鸡鸭等肉类食品的“远红外烤箱”.教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后,为使学生获得真实、充实的学习信息.教师也可以补充以下材料:ppt 红外线位于红光外,它的频率范围在1012 Hz~5×1014 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水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测风暴和寒潮,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对于红外夜视仪的使用教师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加深学生的了解。ppt(2)紫外线

师:在红光外侧有一种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的特性是具有热效应。那么在紫光外侧也有一种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又有什么特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学生实验】让学生用验钞笔检测出纸币的真假。

若荧光物质找不到,可用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代替.先用验钞笔显示出,并用铅笔在钞票上圈定其位置和范围,然后将钞票放入太阳光谱中,向紫光端慢慢移动,当圈定的位置移至紫光外侧时,可见到荧光标记显现出来.也可到商店买荧光笔,涂在纸上代替. 师:通过这个实验说明紫外线的特性是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这个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就是验钞机的使用。

紫外线的其他应用学生看书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其应用ppt 1.医用消毒.2.防伪措施.3.生理作用.

第3篇: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3)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光的色散。2.难点

透明物体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光决定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光的色散教案

第二章 2.4 光的色散

沙田学校

徐超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知识点要求为知道级。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玻璃对不同颜色单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和物体的颜色。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物体的颜色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从而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成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光的色散的教案

光的色散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课外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从而产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为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做好本节的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三棱镜、红绿蓝色透明纸、光盘

学生:自制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光的色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课外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自然与生活的美,从而产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为光的色散及色光的混合。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并使学生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做好本节的实验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三棱镜、红绿蓝色透明纸、光盘

学生:自制水三棱镜、调色盘、毛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知道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够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色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的主要方法。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对科学家的生前故事的学习,感染科学巨人们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为真理、为人民而服务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光的色散。

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多姿多彩,设想一下要是没有五颜六色的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光的色散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的色散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