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7-14 07:19:0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

读完《零距离美国课堂》这本书,既有着中国的从教经历又有着美国执教经历的王文老师在本书中展示了美国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培养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者。该书展示了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不同——美国教育的人性化,对学生细致严格的管理,课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美国国内教育改革……作者试图引导读者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客观的美国教育。

纵观全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第一,作者在中美两国都拥有十多年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这种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和东西。方的文化体验,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带领我们深入课堂和教学内部,见微知著;另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运用比较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从而启发我们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

第二,作者尽可能保持客观、冷静的写作文风,不惟中,不媚外,以陈述事实为主,不做过多的是非价值判断,而把思考和回答尽可能地留给读者。

第三,教育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作者却把这个话题写得幽默、风趣,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余,还能低头沉思一番。《零距离美国课堂》有整整一章是写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管理的,美国教育中有秩序,井井有条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是个高度发达的民-主社会,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自由,言论自由,但是同时美国是高度法治的社会,注重秩序,守规矩,文明规范,在公共场所享受个性自由的同时要尊重别人,不能妨碍别人的利益,在工作场所要尊重权威,服从上级。那么学校呢?美国的学校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如何?有师道尊严这一说吗?美国学校对小学生各种的行为规范约束,美国的老师看来都很和蔼,小学老师更是如妈妈一样,同孩子们相处亲密融洽,但是在课堂管理上老师却是非常严格,和中国老师传统的严肃板着脸的方式截然不同的是,美国老师会用很自然充满爱意的动作表情,亲切的态度,很温和的语气告诉孩子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要求,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容许的,是要受到惩处的,语调不高但是有威慑力。哪些是小学生让老师不能容许的行为呢?首先老师说的话学生就得服从,礼貌用语除了谢谢,对不起,还有就是回答老师时要记得说“是的,女士”,“是的,先生”,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容不得置疑,小小年纪在学校学的第一个功课就是必须尊重老师,同老师顶嘴,争辩,老师的话三番五次不听是要送校长室的,美国的小学生从小就有尊重权威的概念。

美国的高中生被认为是难管教的问题群体,所以同小学比起来高中的纪律规范管理就更加上纲上线了,美国的各个学区学校都有详细的学生和家长手册,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规范要求和纪律处罚条例,当然也让学生家长明白自己的权利。比起中国老师大都教大课,与学生有些距离感不一样,美国的高中生和老师关系要密切得多,老师可以和学生谈笑风生,毫无拘束,我就非常爱听我的学生赞美我的穿着的话,当然我也不会忘记夸夸他们的时髦装束,新做的发型,但是老师仍旧是教室里的权威,没有老师会容忍学生的粗言秽语,对自己一点点的不敬,不服老师管教,同老师顶撞,言语冲突,被视为对老师态度粗鲁,不敬重,是会受到小则通告家长,课后或周末禁闭,大到校内停课禁闭,如言语含有威胁老师,恐吓老师的话是会送工读学校的。美国教育鼓励提倡批判性思维,老师鼓励学生挑战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为课堂内容争论,但切忌语言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甚至恶语相向,人身攻击,主张各方心平气和,彼此尊重,以理服人。

为师不尊,为生不敬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美国学校有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和-谐民-主的社会紧密相连的,民-主社会人人平等,相互尊重,法律健全的制度使得公民有秩序,守纪律,敬重上级,善待下级。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老师都可能是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人,只有当我们的学生以尊敬老师为荣,我们的老师以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为责,我们才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文明公民来。

第2篇: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

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寒假如约而至,忙碌了一学期的我们终于可以在“神兽出笼”的日子里暂且休整充电。假期我将这学期的“教学困惑”罗列出来,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快速地让学生从假期散漫的状态回归到严肃而活泼的课堂。我们上的每一堂课,都希望完成教学目标,都希望学生能学到知识,并能熟悉掌握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然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不停地讲啊讲啊,但收效却是事与愿违,学生连一些简单的知识都没有学会,更不用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带着这样的困惑,我阅读了由王文编写的《零距离美国课堂》,看到“课堂”两字,让我顿时眼前电光,期许着从中找到问题的出口。

“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可能会记住;但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这句话为许多美国教师铭记,将学生的体验作为课堂的核心,将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而这句话最先来自于我国的先驱孔子。我理解的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公共的体会。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等于把课堂时间都给学生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其实只是问题的表面,还给学生时间的目的是让学生有自主时间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途径,培养思维品质,学会分析问题方法,并形成合理的观念。所以,把“时间还给学生”其实是通过“把思维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和“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等途径来实现的。如果没有把思维还给学生这个前提,即使还给学生时间,也会让学生不知所措,造成时间浪费,最后的结果或许还不如教师讲给学生听。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关键在改变教师教的行为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核心,改变课堂,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的行为。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

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每节课每个学生都应动,都要动,都在动,无论是发言、板演、点评、纠错,最大限度地让最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几个好学生在和老师“配合”,而大多数的学生一言不发,老师为了讲完知识,完成任务,只是走过场式地“互动”,并未惠及大多数尤其是中下等生。他们无所事事,于是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也就成了必然。

其次,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说话的权利,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是,我们的希望和看到的有时候相反,学生总不能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是下课的时候,一个个说得滔滔不绝。课堂上缺什么呢?学生不想说,不能说,久而久之就不会说了。

再次是教师只能做课堂的导演。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意味着不要老师,那样只会让课堂飘离教育教学目标,相反整个课堂是在教师的策划导演下学生自主有序的'进行的。教师的功夫不仅在课堂的点拨上,更在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巩固。反思我们的课堂,老师是不是应逐步隐退到后台做总导演?通过精心的备课去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说,老师的功夫和能力不单体现在知识水平,更体现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上。

将课堂还给学生,还需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所有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教室里“坐得住”,继而享受学习中的快乐,在成功中长大

第3篇: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

《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

无论是那个国家和民族,教育是其未来延续和发展的保证。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其根本就是要通过教育的途径,达到强民的目标,特别是在道德和人性上。

我们做的是中国的教育,但现在我们也从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内容上借鉴学习。《零距离美国课堂》一书中描述了我们平常不够了解的美国学校,但其教育的手段也是让美国的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美国人。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使现代的中国人慢慢的淡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气氛。儒家思想在现阶段看来好像与社会发展有距离,但从《零距离美国课堂》一书中,可以看到美国除了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在强调“德”的教育。这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教育就是要教育有德行的人。

我们除了要教育学生要有个性发展,但德行是做人的根本。美国课堂中自由气氛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零距离美国课堂》的读后感

假期里我静下心来细细的研读了《零距离美国课堂》这本书,感受很多。我的教育思路和理念有了一次飞跃的提升和改善。我认为美国教教育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教育要给每一个学生多种多样和多次走向成功的机会;教育应注重行为习惯、文明素质的培养;安全第一;小班保姆式管理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注重阅读教育,潜移默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使命感、责任感、正确价值观;个性化教育,平等对待而不是同等对待;名牌大学重视高智商、学习刻苦、具有创造力和领导才能的学生;重视天才教育;讲求秩序,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意识,对权威尊重并服从,宽松活泼的课堂以规矩、约束为前提;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但学生要遵守细致入微的课堂纪律守则;培养、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范文

《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范文

读完《零距离美国课堂》这本书,既有着中国的从教经历又有着美国执教经历的王文老师在本书中展示了美国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培养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者。该书展示了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不同——美国教育的人性化,对学生细致严格的管理,课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美国国内教育改革……作者试图引导读者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客观的美国教育。

纵观全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第一,作者在中美两国都拥有十多年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这种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和东西。方的文化体验,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带领我们深入课堂和教学内部,见微知著;另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运用比较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从而启发我们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

第二,作者尽可能保持客观、冷静的写作文风,不惟中,不媚外,以陈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零距离美国课堂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