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姓 名:闫 新 敏 单 位:第四初级中学 时 间:2014年10月
教材分析
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中国画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对于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等关系的极具独特的关学理论,尤其是在表现形式十,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中国两独特的形式美感,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依托于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化的深厚背景,构成了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品类,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中国画也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可以使学生厂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丰富和提高审美视知觉的能力。
一、展示目标
1、从造型、笔墨、色彩、行制等外在形式语言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
2、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与行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的美感。
3、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2)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二、实施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中国画是祖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过中国画?(展览厅、博物馆、厅堂、现代家居)(二).新授内容。
1、观察下面三幅中国画作品,你能谈谈它们有怎样的特点?你认为中国画的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捣练图》、《富春山居图》、《荷花翠鸟图》)
以上三幅作品,分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墨、丰富色彩和灵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形式美感。
2、中国画的形式美
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中形象美的理解?
(1)形象之美:“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
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形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传神”。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
(2)笔墨之美: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
潘天寿的《露气》充分发挥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方法,造型概括,风骨遒劲,用笔果断老练,画面苍茫厚重。吴昌硕在作品中用雄厚有力的书法用笔,营造出的形式美感,沉厚、古拙; 把以书入画的文人画传统推到极致。
通过欣赏以下作品,说一说你对中国画色彩美的感受。
(3)色彩之美: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李可染大师,运用鲜明饱和的色彩,描绘出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气概,表现出既有传统意味又含有现代感的山水画,具有新时代精神面貌中国画的形式美。
(4)形制之美,你知道中国画的形制包括哪些内容吗?
扇面: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品之一的扇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宋元起历代都有扇面佳品流传下来。宋元时期多为圆形团扇,从明代起才有折扇。扇面上是名家书法和绘画,扇骨多是竹或骨制品,雕刻着山水、人物,构成一件极具精美完整的艺术品,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遗产之一。
立轴:立轴适合远看,横幅、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再引伸到全貌。
章法之美: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
3、教师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三、检测目标。
学习建议:请从下面的作品中选一幅你喜欢的中国画,从形象、笔墨、色彩、与形制等方面谈谈你对中国画作品形式美的看法,撰写200字左右的小论文一篇。
第2篇:《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学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3.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4.教具、学具:课本、挂图、毛笔、国画颜料、宣纸、铅笔等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中国画不同形式的作品、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先出示中国画各种形式的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a.这些中国画作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表现的外在形式语言是否一样,为什么?
b.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累审美经验,并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探求新知
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b.中国画的形式美:①概念;②形象美;③笔墨美;④色彩美;⑤章法美;
c.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的形制有哪些?
d.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
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3.a.如何评价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
b.如何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
c.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制?(教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形制。从不同的形制中,让学生自己得出)
对于以上疑难问题:
首先,教师可结合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谢赫的《画品》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如:
①气韵生动──实际指中国画的意境
②骨法用笔-----笔墨。“笔为墨骨,墨为笔充
③应物象形──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实际指中国画的形式
④随类赋彩-----色彩。“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⑤经营位置-----章法。
⑥传移模写──实际指中国画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讲解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范例加深同学们对中国画形式美感的理解和把握,如:意境、形神、感性与理性,尤其是中国画如何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作简要分析。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审美体验(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1.谈自己对形式美感的感受。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并陈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
1.按照教材的学习建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扇面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分组写出赏析中国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构思并进行设计创作。让学生更好的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及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外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绘画展览活动,学会品评、鉴赏不同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向。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趣味性。
小结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教师归纳并给予点评:同学们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教师提示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让学生提前预习。
第3篇: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学设计[定稿]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几方面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笔墨、色彩与章法有基本的了解,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幻灯片欣赏经典的国画作品,与西方绘画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中国画的特色。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讲解作品在形神、笔墨、色彩与章法方面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中国画,引领学生感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和章法方面的表现特点。
2、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理解、判断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1、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两组绘画作品,分别是中国画和西方油
第4篇:中国画形式美说课稿
中国画形式美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6课(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我准备从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六个方面对我的本课教学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欣赏评述领域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作用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主要是通过运用上一课对中国画意境的认识,进一步拓宽对中国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学会从形式语言的角度获得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中国画的社会价值,从而为学生下一课用电脑制作“山水画”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学情分析如下:
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在14、15岁左右,他们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够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