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识字3》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3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并能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感受到对字韵文的趣味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地球上有许多奇妙的景物,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 初读识字
1. 学法指导。遇见不懂的地方该怎么办?
2. 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生字,圈一圈。
3. 指名分节读韵文。
三、 文中识字
1. 投影出示:云对雾,雪对霜。
(1) 指名读后自由谈话,说说“雾、霜、雪”。
(2) 理解“晨雾、秋霜”。回忆所见情景或利用插图。
2. 学习“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1) 指名读后质疑。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2) 去掉“对”字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和风细雨)
(3) 比较:夕阳--朝阳 朝霞--晚霞
欣赏不同时候霞光的图片。
3. 小组学习第二、三两节。
4. 全班交流。
(1)比较认字:“蜂和蝶,李和杨”。说说它们形和义的异同。
(2)说说哪些地方能够用“万紫千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3)通过组词记住“碧”。
四、 认读生字
1. 教师出示生字。
2. 指名读后比较形近字:雾和霜(雨字头),蜂和蝶(虫字旁),李和杨(木字头和木字旁)
3. 打乱顺序读。运用各种形式。
五、 书写指导
比较“禾”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注意“秀”的第六笔。
六、 再读课文
1. 不同形式再读课文。例如:分角色朗读。男生读“云对”,女生接“雾”。
2. 去掉“对”字读一读。
七、 课外延伸
1. 补充学习几则对字歌。例如:鸡对鸭,牛对马,白鸽对乌鸦。蚯蚓爬,蟋蟀叫。熊猫不是猫,龙虾也是虾等等。
2. 试着编编这样的对字歌。
第2篇:识字3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认识本课16个生字,其中“家、宅、宿、室、宫、窗、窑、窟、窝、窖”10个生字要求会写。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制作卡片、动手拼字,继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 认识16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中10个。
2、 继续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出示“宝盖头”和“穴宝盖”指名读。
2、 抽动卡片,出示本课生字。
二、 学习新课
1、 讨论学习方法。
(1) 你觉得今天的这些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学呢?说给大家听听。
(2) 学生识记生字。
2、 学生自学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 出示活动抽拉生字卡。
4、 找朋友的游戏。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
2、 重点指导
3、 学生练写
四、 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认读上节课的生字新词。
2、 词语接龙
3、 导入新课。
二、 识字教学法
1、 自读课文生字词不达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3、 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情归纳。
三、 指导书写
1、 提出疑难字。
2、 解决疑难。
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 巩固练习
1、 找规律
(1) 齐读字、词,想一想“宝盖头”和“穴宝盖”的字分别与什么有关?
(2) 小结。
2、 找字比赛
识字4
教学要求: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其中“倒、摔、推、陈、出、新、茶、净、饼、短、种、圈、套”10个生字要求会写。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多音字“一形多音义”的特点。
重点难点:
1、 认识15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其10个。
2、 了解多音字“一形多音义”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识字4,小朋友赶快看看课文,能发现什么秘密?
二、 学习新课
1、 学生自读字、词。
2、 同桌交流。
3、 教师巡视指导。
4、 检查自学情况。
(1) 认读字、词。
(2) 认读前三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5、 识字部分生字字形。
(1)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识记这些生字?
(2) 小组合作交流。
(3) 汇报学习情况。
三、 指导书写
1、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 巩固练习
1、 游戏:摘苹果。
2、 比赛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倒、摔、推、茶、净、饼”。
2、 听写词语“倒茶、推开、摔倒、干净、饼干、空气、空闲”
二、 学习新课
1、 认读后三组多音字及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词义
3、 识记字形。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 巩固练习。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寻找多音字。
5跳墩上的歌
教学要求:
1、 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朝、映、踏、涨、更、深、渡、船”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
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2、 体会结尾句的含义,懂得“跳墩上的歌”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你们见过跳墩吗?知道什么是跳墩吗?
2、 揭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记生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1) 读音辅导。
(2) 书写辅导。
3、 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4、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 教师小结;
四、 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质疑,导入新课
1、《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一首什么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
-------------------
跳墩上的歌是一支-------------------
-------------------
3、 学生回答。出示正确答案。
二、 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 为什么每一段跳墩上的歌不一样?
2、 学生分组活动。
3、 汇报讨论情况。
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教师范读,抓住关键词领悟“跳墩”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为什么说跳墩像“黑色的琴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教师范读。
(3) 学生练习读。
第三自然段:
(1) 大哥哥和在姐姐看到涨水了,他们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过了小溪,孩子们会说什么?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
(2) 学生有感情地练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
(2)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全班齐读。
4、 练习背诵第2至4自然段。
三、 默读课文,突破难点
1、 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哥哥、姐姐和老师帮助孩子们时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 “不管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是什么意思?
3、 跳墩上的歌到底是什么?
4、 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 朗读成诵
1、 小组比赛读。
2、 交流背诵经验。
3、 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快乐的歌
跳墩上的歌友爱的歌
赞美的歌
6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第二课时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第3篇:识字3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面,陶冶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
第4篇:《识字3》教学设计
《识字3》教学设计
识字 2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提高性目标:
当小导游,选择一组词串练习说话,并有条理地写下来。教学重难点:
重点:看图识字、识词,读好韵文
难点:创设情境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感悟桂林山水的美丽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方法手段 :图文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认读生字,诵读词串,并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初步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
3、能正确、规范、美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