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托木尔峰。今天,老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 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 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 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近一些,来个近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 初读感知
1、 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要求:体会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 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 细读感受
(一) 第一、二自然段
1、 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以边读边画。
2、 讨论:(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稀少、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A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B草滩上,有一洼洼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就像镜子一样。
师:你感觉哪句好?为什么?
结合平时看的影视作品,说说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
什么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为什么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近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 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师:老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 总读感悟
1、 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 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 拓展
1、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 欣赏歌曲第一段
3、 自主创作第二段
4、 展示
板书设计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16 锡林郭勒大草原
动物
欢腾世界
人
北京小学
李建
第2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交互式白板的直观演示功能。在理解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时,借助交互式白板的直观演示功能,展现锡林郭勒大草原野草、湖水、野花图片便于学生直观观察,再利用即时书写功能,帮助学生在白板对文章词句进行批画。
2、利用交互式白板的拖拽功能,将绿草图向左、向右、向下、向上拖拽,看到草原的绿草一直铺向远方,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利用视频连接功能帮助学生体验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在自学讨论完:“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后,利用链接视频功能请学生观看视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观看后说出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教学中从静到动的变化制造了课堂学习的高潮。此环节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利用交互式白板与ppt的链接功能,提高了白板使用的效率。在教学草原景物野花一环节时,使用与ppt链接功能,把ppt中自动播放野花图片的效果演示出来吸引了全体学生的眼球,学习效果很理想,提高了白板的应用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再现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第9课《锡林郭勒大草原》,学习了生字词语,初读了课文。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你们。
出示词语、句子:
⑴词语开火车:一组同学读,其它同学认真听他们火车开得是否顺利。
广阔 嵌着 覆盖 散发 矫健 雄鹰 安闲
嚼着 牧民 散落偶尔 挥舞 鞭子 映出
小马驹撒欢儿 铃铛花 蒙古包 捉迷藏
⑵ 读句子
1.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2.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3.各种各样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2、3两句中有一个多音字:散(sǎn)落、散(sàn)发)
4.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利用交互式白板拉幕形式在短时间内复习词语、句子,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分析:此环节帮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学习过的词句知识,回顾文章整体内容。并利用拉幕形式,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2、师:那你们还记得课文是怎样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吗 ?
好,快快打开语文书找到课文快速浏览一下找出概括草原特点的句子。
板书:广阔美丽
欢 腾
3、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它是个欢腾的世界?
板书:(1、2)(3、4)
二、新授: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现在我们先轻声自由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这部分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让你从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板书:野草 湖水 野花
师:你能分别找出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吗?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你们找的的一样吗?对不对?
①一个同学读出找到的句子,师问:你们找的也是这句话吗?
②我们找的句子描写的是哪种景物的?
(1)青草
① 师:让我们走进大草原,分别看看这些景物,感受一下大草原的广阔美丽。
师:你看到了草原的什么景物?用一个词来形容。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生谈:满眼绿色
师:哦,现在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绿绿的青草,再往左边看看,往右边看看,看看近处,再看看远处,你看到的都是(绿草).谈谈你现在的感受
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软绵绵的、绿油油的、大草原真广阔呀!
师: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完,师把“铺”在白板上用红笔画上括号)
师:“铺”是什么意思?平常往地上铺什么?大草原就像铺上了什么?都铺向哪了?
哎呀,软绵绵、绿油油的青草就像给大草原铺上了一块大大的绿色地毯,一直铺向了(山岭上、平原上、深谷里)整个草原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此时边说边点击出示句子:山岭上、平原上、深谷里,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利用交互式白板的拖拽功能,将绿草图向左、向右、向下、向上拖拽,看到草原的绿草一直铺向远方,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分析:帮助学生对“铺”这个字的理解。体会到软绵绵、绿油油的青草就像给大草原铺上了一块大大的绿色地毯,一直铺向了(山岭上、平原上、深谷里)整个草原覆满了青青的野草。]
②师:草原上有那么多绿草,那么草原最深的地方的野草有多高呢?
③师: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绿得广阔!绿得美丽!指导朗读:请你自己读读这话,读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带给我们广阔美丽的感觉吧!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2)湖水
①还从哪儿描写草原的广阔美丽?读一读书中的句子。
再出示对比句:草滩上嵌着湖水。
师: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
② 师:“嵌着”是什么意思?
师:课文中“嵌着”指什么?
出示图片:这是一洼什么?)这又是什么?这有多少湖水
③师: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让你想到了什么?
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呀?
这神奇的湖水让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你们想想还能映出什么呢?
④师: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看谁读的美。
(3)野花:
①师:野草和湖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课文又是怎样来具体描写野花的?指名读一读书中句子。
出示图片:师指图说:这就是文中说的三种花。
指着第一幅山丹丹花图问: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样的山丹丹花?
指着第二幅牵牛花图问:这是什么样的什么花?
指着第三幅铃铛花图问:这又是什么花?
②师:只有这三种花吗?(不是,各种各样)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在白板上把“各种各样”这个词用红笔画上括号
③师: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还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学生欣赏欣赏白板课件中野花组图
[利用交互式白板拉幕形式在短时间内复习词语、句子,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师:欣赏完了,快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④师: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
(4)师: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野草,然后描写了清亮的湖水,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野花,这一自然段是从这三个方面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⑤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里的广阔而美丽。愿意背诵的同学试着把他背下来。
(二)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1)认识过渡段
a师:谁再用一句话概括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特点?
点击出示句子:(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b请同学们看课文,这句话是文中的哪个自然段,齐读
c师:这句话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又把我们引到了下文,很自然的把上下文连起来了。你们猜猜下面该写什么了?
(2)师:为什么说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呢?我们一起来自学第四自然段。先看看自学提示,先自己默读一遍。再跟你的同桌说说我们要干什么?
出自学提示:
(3)默读完学生讨论
(4)汇报交流:
师:这么欢腾的场面你们想看看吗?
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完指名说一说
(5)指导朗读:师:草原上这些充满生机的人和动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人、动物,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也构成了一幅大草原欢腾的画面,令人陶醉。谁能用欢快地声音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
(三)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看一下这课的作业:
出示作业
1、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下来。
2、选做:自己或者和小伙伴合作画一幅草原美景图。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同学们让我们把大草原那美丽、欢腾的场面永远记在心中吧!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
2、(点击白板视频连接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利用交互式白板的视频连接功能帮助学生最后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分析:在本课最后,利用链接视频功能请学生观看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画面中、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领略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那里的民族风情。今天这次愉快的草原之旅就要结束了,在歌声中让我们共同祝愿广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第3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二十三小 魏娟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插图和文中语句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我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和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浏览了草原的景色,这节课,让我们再次细
第4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掌握抓重点句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
二、教学目标
培养积累摘录优美词语的意识。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表达的方法。通过读书展现自己的理解。4 感受语言的魅力和草原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掌握“抓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探究领悟“总一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锡林郭勒大草原》,大家回去有没有再读读呀?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读的怎么样,在
第5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在探究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内容”的方法。
3、在品词、品句、品读中品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探究领悟“总—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美丽而欢腾的世界。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究实践中,掌握“抓住重点句读懂段内容”的方法,探究领悟“总—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旅游,好吗?请看大屏幕:老师一边播放草原风光图,一边生动地描述画面内容……草原景色非常迷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的草原画卷,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去欣赏锡林郭勒大
第6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陈场三小
唐灯祥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2.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了无限生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围绕一句话来描写草原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无限生机。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 感受草原的广阔 美丽和无限生机。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趣入境
师:听到刚才优美的乐曲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去《锡林郭勒大草原》行赏草原风光。齐读课题。不过得攻破两道关。第一关,正确读词语。师:恭喜你闯过第一关。第二关
第7篇: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设计
课题组示范研讨课教案
锡林郭勒大草原
伊川县鸦岭乡郑窑小学 刘社魁
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
1、在我国内蒙古有一个美丽的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那里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是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欣赏那里的美好风光吧!
2、板
第8篇:《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草原美景的情境,使学生们置身于其中。让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感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2)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2)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