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评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4-01 07:15: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教研评课稿

教研评课稿

教师讲课后,听课的教研组需要评论教师讲课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研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教研评课稿一

教学本课时,既要注意抓住爱迪生不怕危险顽强实验和不顾劳累连续工作这两个重点,还要从创造性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成长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爱迪生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外,还依靠他良好的个性(如兴趣、毅力)以及认真的观察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学生体会:“小时候”与“大发明家”之间是相通的道理。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步骤。

一、抓住中心,激发兴趣

一开始,教师就紧扣中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灯、电影、留声机是谁发明的吗?他是怎样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再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这样提出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揭示联系,认识事物

首先揭示第一、二段爱迪生“家里穷”与“热爱科学”、“做各种有趣的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划出前后有联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兴趣是激发发明创造的动力因素。爱迪生因为从小热爱科学,由爱好而产生兴趣,促使他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书报和化学药品,“从垃圾堆里拣来一些瓶子罐子”,做实验的用具。没有实验的地方,甚至在火车上“占用一个角落”。兴趣又促使他“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兴趣——实践,这是创造的开端,他虽没有被人理解实验的价值,但对发明者本身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接着,揭示第三段爱迪生在做科学实验中受到沉重打击,“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与第四段爱迪生“还是顽强地做实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成长道路既曲折又漫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①爱迪生受到打击,心情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痛苦难受,他好容易搞到的做实验用的东西全被扔掉了。)

②爱迪生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没有动摇热爱科学的决心。他“省吃俭用”,又“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硫酸烧毁他的衣服,硝酸差一点弄瞎他的眼睛,他也没有退缩,顽强地进行实验。)

③“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重新”是什么意思?

最后,揭示第五段“试制电灯”与“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一千多种”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由于爱迪生这种不分白天黑夜苦干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三、解决疑难,树立志向

教师可运用类比扩展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小时候”与“后来”之间的辩证关系。①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爱迪生后来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与小时候热爱科学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②你现在与爱迪生小时候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使学生意识到:爱迪生是个出生在穷苦家庭的普通孩子,小时候的条件、生活环境不如我们优越,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发明家,是他自己刻苦钻研的结果。我们现在努力学习,搞好小科学、小发明实验,将来完全能像爱迪生一样,为人类多作贡献。

教研评课稿二

《 荷叶圆圆》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对话体现了荷叶的美,从而突出夏天的特点,使学生热爱夏天这个季节。下面简单地说说梁榆翎老师这堂课给我的启发:

(一)简单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梁老师从一开始的读词语做游戏,学生兴趣盎然,在放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容易产生乐学的情绪。而游戏的本身是从课文中的词语挖掘出来的,即是对新词语初步的感知,同时经过做动作,也是理解的一种好方法。“蹲着、立着、”等这些词语老师读,学生做相应的动作,这里我觉得也可以让学生来读,因为有些识字量多的同学已经认识了这些字,现在也可以给他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师揭题后,就以“课文写了哪些小伙伴,他们各把荷叶当作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请若干小朋友再读读(同时也是检查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课文写了哪些小伙伴,他们各把荷叶当作什么?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另外,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课文还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读课文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上应是书声朗朗。还有,对于朗读的指导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读就是读,得有感情,老师可以进行范读,让学生试着比较一下怎样读更好。

第2篇:教研评课

2014年第一次教研课评课

一大班《彩虹鱼》执教者:姜勇娟 本次活动的故事中有许多优美的词汇值得幼儿一学,如:五颜六色、闪闪发光、骄傲、与众不同、小心翼翼等等。对故事主题的提升。教师在讲述故事至“终于,彩虹鱼之剩下最后一片闪光鳞”时,可以问问幼儿:“现在的彩虹鱼还是一条最美丽的鱼吗?为什么?”这样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也是对故事内涵的提升。在陈述故事的时候,由于是音响效果的衬托,结果很完美。

二小班《聪明的燕子姐姐》执教者:乔敏 乔老师讲《聪明的燕子姐姐》的时候,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图片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图片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经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其实一般讲故事第一遍的时候,不应该给小朋友看图片,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三中班《梦》 执教者:蔡云霞

在教学中,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通过启发想象、操作、讲述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通过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先让幼儿说说自己会做什么梦,说说自己的梦了什么;第二环节让幼儿欣赏老师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一环节让幼儿感受到了诗歌的优美意境;第三环节引导幼儿结合音乐学诗歌采用ppt教学能帮助幼儿较快的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第四环节引导幼儿仿编诗歌,扩展想象。充分运用课件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交流、扩展联想讲述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为幼儿提供了创新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前的准备活动时应丰富幼儿对不同物体特征的了解,猜想不同物体的梦时,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来想象、讲述,并互相合作创新、交流。在创新活动中教师要适当的抛出问题,逐步提升幼儿创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四大班《桃树下的小白兔》执教者:管营

这个故事吸引幼儿,内容浅显,充分扩散了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想象还有什

么小动物会收到桃花瓣?这时候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同时注意幼儿想象的合理性,孩子的想像力很丰富,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如果孩子的想象不合理,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幼儿发现动物和桃花比例的问题。第三,经验迁移,我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至两片的桃花瓣,请幼儿想象桃花瓣在现实生活中的可利用性,这样使童话故事更贴近现实生活。考虑到桃花瓣比较轻,放在桌子上会飘走,影响教学秩序,所以我用透明的小塑料袋将桃花瓣包好。准备桃花瓣的目的是为了隐性提醒幼儿注意人与桃花的比例问题。最后故事一起讲述的时候,故事太简单,幼儿很容易就说出来了,挑战性不是很强。

杨公苑

2014年3月

第3篇:《孙权劝学》教研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抚远四中

王艳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的教研活动由我来进行评课。下面我就对王新宇的这节课进行简要点评。

首先,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王新宇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内容比较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达到了预设的效果。我个人觉得王老师本堂课的亮点基本体现如下:

一、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读”贯穿课堂始终。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丢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往往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王老师的课堂是书声琅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校本教研评课记录

校本教研评课记录

时间:2014、3、26

授课教师:李延艳

年级:一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月亮的心愿

观课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哪些?(赵生玺 山永琴)

赵生玺:本节一年级语文课“月亮的心愿”,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灵活、形式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及时、具体。

在这节语文课堂上,教师、学生情感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当学生鼓足勇气回答完问题时,他在等待老师的评价,这时授课教师把信任的眼光给了学生,并且口头赞扬和鼓励,增强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评价有引导。

课堂上,教师设置了一个学习语文情景场,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顺畅时,教师没有粗暴的语言否定学生,反而适当地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引导,将学征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正确的方向,提升了学生的领悟能力。

3、评价有情感交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音乐读写结合主题教研评课稿(定稿)

音乐组主题教研评课稿

—评《打花巴掌》

这次我们是以“打造灵动课堂,探索有效课堂的教学途径”为教案主题,我认为,从目标上来说,无论是导入、新授还是拓展都体现得比较完整,达到一种“玩中学、学中玩”良好的教学效果。谢老师的这节课,我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观察。

1.导入部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拍手游戏“进如课题,并发挥想象,拍出了自己的特色,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充分地展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引发孩子们对节奏、对音乐的一种创造性体验。学生100%参与,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2、新授部分:据我的观察,在这个环节,孩子们从听、看、动、唱四个方面来了解、学习歌曲的,歌曲的学唱环节,一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同时也是整堂课最精华的部分。在这堂课中,我认为,“看”和“动”这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6学前教研评课材料

学前班教研课(评课材料)

牛心顶镇中心小学刘万仲

首先感谢中心校领导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关注。感谢从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今天的学前教研没有固定教材,准备时间短,没有先例和幼儿园教研氛围。简单发表点拙见:

学前班教学主要以活动为主,侧重对学前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入学,上课及活动的常规教育。

从选材上,《喜欢》是一节语言活动课,这节课符合幼儿身心发育、和认知水平,很得当。符合学前教学目标要求,就是方才提到的以活动为主侧重对学前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入学,上课及活动的常规教育。

内容充实,使用贴近幼儿生活(小动物)动作表演,生存环境介绍等,教学能够引入生活实际。

课堂结构中各环节完整、合理,时间安排恰当;

课前常规教育:问好、坐姿、听课、发言等,随时间短,但基本符合规范; 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紧凑(看电视,同唱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教研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研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