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生活化的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7 07:13: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让数学生活化的教案

让数学生活化的教案

让数学生活化的教案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如何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数学生活化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贴近生活,往往在生活中能找到其原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场面,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把具体的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的历程,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模拟了“商店营业”的情景,再现买卖商品的生活片断,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更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选取生活素材,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数学教学如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如:你的体重大约是()千克

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米

你家的住房面积是()平方米

学校平面图上用的比例尺是()

一个鸡蛋大约重()克

你一步走()米

……

选取象这样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想得到,有的甚至经历过,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三、活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分数后,我设计一个“买门票方案”,游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10元,50人以上的(包括50人)可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八折。我们班有46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可节约多少元?

这样在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重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第2篇: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

《让数学课堂走向生活化》结题报告

柏城小学 徐桂芹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法,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到数学知识。

二、课题的研究目的: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通过课题研究,创设生活情景,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运用小组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得出一些生活化课堂教学建议,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的内容:

(1)教材内容生活化:

①导入生活化。教师在教学前,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所要学的新知,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②例题生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素材,将它服务于教学新知,吸引学生参与研讨,能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③练习生活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一些实际应用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生活化:

①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②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努力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等等。

③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题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有关理论,做好学生素质需求的调查工作。

2、第二阶段:坚持做好第一阶段的延续工作,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做好“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一般模式的研究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对整个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五、具体做法 :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

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周长”时,先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树叶、手绢、红领巾、作业本黑板擦等实物,让学生描出它们的周长,学生发现学习数学中应用的物品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你们

想给妈妈买礼物吗?学生都说想。然后我就出示一家商店的一些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说说想买哪些礼物,要付多少钱。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妈妈选了这么好的礼物,而且作出了不同的购物方案,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数学。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图形的周长”后,可以让学生动手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回家测量家里餐桌的长和宽,求出周长。可以量出自己的胸围、腰围等。这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习“克和千克”时,课前先让学生到商店进行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通过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采用实物演示、小游戏、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填一填等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创造课外的精彩。

(1)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把玩具和图形结合起来,学生在动手中品尝拼图的快乐。让学生课后回家动手拼拼贴贴,在班级评出创意奖。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能体现新课程下的作业的独特性。

(2)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例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台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2就是2千克,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学生有疑惑,不知是5千克,还是0千克,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课后,调查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通过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五、实验取得的成果:

1、通过实践与研究,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改变了学生以前的“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课题实验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呈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本人的课堂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

3、通过实验,逐步形成了一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师的教科研、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收到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不是所有的知识,我们都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学好。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只顾着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应有的“数学味”,毕竟,“生活”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唯一底色,“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追求。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如:收集有关知识的信息材料,举办数学小报、写数学日记、选读数学课外读物、选做数学课外习题等等,以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

七、今后的设想: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一如既往,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继续探讨生活与数学结合的方式,及时总结、整理经验,完善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为让本实验得到的成功经验得到推广而努力。

总之,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知识。

第3篇: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洛龙中学

银令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目标的宗旨和特点。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是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它要有理论的引导,在实践中验证,它不同于机械化生产,故得失必然共存,喜悦与困惑相伴。

一、知识生活化

学习英语离不开社会生活情境,对于城市学生,我们可能选择购物、逛公园、开车等,而对农村学生就不这样选择。又如,过去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教学生浏览和建立网页技术、资源搜索、下载方法等,那么现在就必须教会学生“微博”技术,同时引导学生不要成为“微博控”。所以,将生活引入教学,赋予教材以广阔的现实背景,及时将社会信息 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加工成教学内容,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以及课堂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被引发出来,从而实现理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让作文生活化

让作文生活化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这是叶圣陶先生对写作与生活关系的形象比喻。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每天都会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让学生把这些写下来,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体验,这样才能寻到作文的泉源,从中汲取到清澈的溪水。

一、热爱生活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优美的文学作品无不充满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独特的目光来观察生活,反映世界。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艺术家的灵感。由于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热爱,所以他们笔下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充满着灵性。学生作文与文学家创作,其实质是一样的,必须热爱生活,用一颗善良的心触摸生活、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义务阶段的数学教育必须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语言 数学情境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作业设计 生活化

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课堂生活化(共5篇)由网友 “孙宇宁THUMB”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数学课堂生活化,希望大家喜欢!

篇1: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课堂生活化

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意识。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数学生活化之我见

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浅议数学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因此,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1、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让数学生活化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数学生活化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