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备课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23 04:17: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鸟啼》备课教案

《鸟啼》备课教案

《鸟啼》备课教案

一、目标导航

1、理清文章的脉络

2、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3、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二、相关链接

1、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还有《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等。

本文是劳伦斯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2、关于鸟啼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一叫一回肠一断。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

恨别鸟惊心

最好声音最好听,似调歌舌更叮咛

三、重点字词

1、加点字注音

田凫( ) 椋鸟( ) 老饕( ) 慰藉( )

蔷薇( ) 束缚( ) 斑鸠( ) 荆棘( )

2、根据注音写汉字

chánchán( ) zhé ( )伏 隐dùn ( )

zhì( ) 息 jué ( )住 hào ( )天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一类

第二类

2、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4、从这些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其实是对什么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五、研习文本

段落分析:

I、阅读文章第6小节,回答:

(1)“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寞”一句中的“深埋”一词有什么作用?

(2)“银光闪烁的王国”指什么?

(3)“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指什么变化?

(4)说说这段文字的内容和“鸟啼”之间有什么关系。

II、阅读第11小节,回答:

(1) 反复诵读这个段落,说说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 这段话有许多比喻,说说下面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A “它象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B “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的我们发疯。”

(3) “我们就是这样”的“这样”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思考题

1、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信念?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性散文,用了很多表现手法,试举几例说明。

阅读迁移 :

阅读臧克家的《春鸟》思考:

1、诗中哪些诗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鸟的歌声?哪些诗句表现了春鸟的歌声对自然界产生的作用?各是如何描绘与表现的?

2、劳伦斯的《鸟啼》贯穿着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那么此首诗中春鸟的歌声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3、《鸟啼》和《春鸟》中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给你启发?两文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第2篇:鸟啼教案

《鸟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本思想

2、拓展思维,礼赞生命的高贵 教学重点

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珍爱生命意识的濡染 教学方法

1、巩固积累

2、讨论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凄凉的鸟鸣为哀怨生发。一样的小鸟,在不同的环境中唱出了不一样的情怀,那么,劳伦斯笔下的鸟啼,又该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诗的熏陶,在不同鸟啼的对比中,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与思考。)

二、作者介绍

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即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点

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作者的创作特色与本文关系不大,故只做简单介绍,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阅读积淀好信息。投影可以给学生直观认识,并节约时间。)

三、基础巩固

注音:田凫 老饕 笨拙 炽烈 悄然 蛰伏 隐遁 充塞 多音字:海蜇 蜇了一下 禁止 禁不住

意义:老饕,本义贪食者。但现在自封老饕的人,多是一种表面上的自嘲实际上的得意,或许还可以是沾沾自喜、生活优裕的心理超越。他们多是能吃、会吃、敢吃、吃的起的成功、半成功人士,用“饕”自封,无非是调侃一下,强调自己在吃的方面的优越而舍弃贪婪的。

饕餮的词义也在变化,广告饕餮之夜、饕餮盛会等中都成为了标榜盛大隆重的褒义词。——投影,并练习

(设计意图: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不能偏废。投影可以增大课堂容量。)

四、文本研读 全局抓关键

1、本文中的鸟啼被设置在怎样的环境中?

示例:严寒 腐鸟的血衣 荆棘丛生 这么长的严酷 破碎的鸟尸 沾满血迹的骇然的行列(设计意图:与导入呼应,为下文象征意义的讨论设置情境。此类描写众多,容易把握。)

2、本文中的鸟啼有怎样的变化?

示例:不间断的缓慢而笨拙地 吃力 微弱 明快而萌发 轻柔而欢快 悦耳 放声高唱

(设计意图:体会由弱而强的变化,文章中是交错出现的,但学生要能学会归纳整理。)

3、这样的鸟啼这样的环境,那么本文中的鸟啼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明确:严酷的冬天,衰败冷落,鸟儿却在死亡的气息中坚强的唱出了自己的歌曲。用反衬的手法象征了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阻挡的。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的结果。本文的语言反复在讲冬的冷酷与鸟啼代表的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因此化繁为简,不去纠缠语言的意思,从反衬的角度切入把握主题。)

精彩在细节

1、在歌颂新生命的力量的时候,作者不止一次用了同一个比喻。你发现了吗? 明确:像泉水 银色晶莹的泉流 新的浪头 银色的快乐的源泉 微弱但美丽的喷泉

2、水的比喻有什么好处?

明确:水滴石穿,水柔韧中的坚强能说明生的强大;百川汇海,水流由小而大,与生的从弱到强也是一致的。水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使句子更具有感染力。

3、有两处例外你发现了吗,怎么理解它的不同于其他?

明确: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修饰词的情感色彩)黑色的浪潮(修饰词的色彩,与银色比较)

(设计意图:这是教师自我思考后的提问,并未见诸任何参考书的分析,体现出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也可以算写作中的细节描写的指导。)

五、拓展体验

1、文章中说 “春天不能抑制”。是啊,死亡总是压抑着新的生命,而后者总是顽强的抗争着。你在生活经历或者阅读体验中有没有这样的收获呢?

自然界:小草从岩石下艰难的钻出脑袋 蚂蚁在火堆中抱成团,惨烈地求生

作品里:史铁生、海伦身残志坚,勇敢扼住命运的咽喉 苏东坡、于谦身处逆境,或乐观洒脱或坚韧不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的心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的豪情

生活中:田世国捐肾救母,死亡在爱心面前退却了

佘艳,“我来过,我很乖”,她的生命在被捐助者身上得到了延续

(设计意图:发散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力量,调动思维,多角度体会对生命的礼赞。教师可以在适当时候做些引导和示例。不一定是生死的矛盾,体现对立势力中进步力量的努力即可。上述例子仅供参考,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言。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积累归纳关于生死的名言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

生是死的开始,生为死而存在,死是终极,又是开端。既是分离、又是密切地自我结合,死完成了还原。——诺瓦里斯

没有比由生带来的死更加绚丽,没有比死里孕育的生更加高贵。——安吉勒斯(设计意图:讨论的形式比较自由,但教师监控的作用不能明显的发挥。看似机械的记忆,其实是对情感体验的升华。)

六、总结

“向死而生”,是海德格尔的命题。只有真正领悟了生与死的挂系,才能勇敢的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诗意地生存。生活有欺骗有打击有磨难,那就请侧耳听一听鸟啼,那纤柔婉转的声音中,有无数的信息,供你汲取。

(设计意图:第一句话,恐怕还是需要教师归纳的,毕竟真正的领悟,需要生活的积淀,需要岁月的打磨。第二句话,再一次强调了主题,强调教学在精神领域的价值。)

七、作业 仿写句子:

1、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2、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是,是。(设计意图:本课时教学重点在对生命力量的歌颂,对语言的品读不多。虽然这是一篇翻译文章,但优美的语言熠熠生辉。通过上述两个句子的仿写,一是在语言上学习技巧,同时也是对生命张力的再一次歌颂。)

板书: 鸟啼

严寒 腐鸟的血衣 荆棘丛生 这么长的严酷 破碎的鸟尸 沾满血迹的骇然的行列 春天势不可挡,生命势不可挡

第3篇:鸟啼教案

哲理的散文

一、导入:

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他绝望得曾想要放弃一切,是地坛接纳了他,他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与地坛的交流中,领悟了生与死这个哲学命题。今天,劳伦斯又带着一篇生命的赞歌来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鸟啼。(板书课题)

鸟啼,历来我们就不陌生,中国传统诗词中更是信手拈来。但劳伦斯笔下的鸟啼更多了一分震撼。请大家听课文1—5段的示范朗读,看看劳伦斯笔下的鸟啼有何特点。(友情提示:注意描写鸟儿啼叫的形容词)

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这声音显得有些吃力,仿佛还没有从严冬的打击下缓过气来。

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而清越的声音。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鸟啼教案

鸟啼 课前预习学习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教学重点: 1.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场景和形象,安排议论和抒情 2.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知识积累 1.注音 田凫()椋鸟()老饕()慰藉()攫住().....笨拙()束缚()潜力()炽热()跌宕()......2.重点词

骇人:使人震惊。清越:(声音)清脆悠扬。昊天:广大无边的天空。

滞留:停留不动。作者简介: 3.作者简介

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鸟啼教案

《鸟啼》

作者: 劳伦斯

二、教学目标:

1、体会鸟啼中蕴涵的生命活力

2、领悟作者对生与死的独特思考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幽雅相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凄凉的鸟鸣为哀怨生发。一样的小鸟,在不同的环境中唱出了不一样的情怀,那么,劳伦斯笔下的鸟啼,又该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呢?

2、走进作者:劳伦斯(1885—1930),英国作家,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主要作品有《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还有数本诗集、散文集以及许多美术作品。

3、预习检查: tāotiâ 田凫(fú)椋鸟(liáng)饕餮(tāo tiâ)笨拙(zhuō)蔷薇(qiáng)棘丛(jí)

苍穹(qióng)蛰伏(zhã)潺潺(chán)

摇曳(yâ)隐遁(d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劳伦斯的思想和创作思想;

2、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过程和方法]

1、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

2、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2、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教学重、难点:

1.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教学方法:

1、教法:欣赏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讨论法、迁移教学法

2、学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运用迁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灵的鸟啼,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鸟啼》教案

《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啼鸣声中蕴涵的生命的活力。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迁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鸟的诗句。(多媒体课件展示)

空山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以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看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鸟啼教案

《鸟啼》教案

(一)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文本研习,讨论探究,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 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二)重点:体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难点: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包括作家作品、生字生词、熟读课文、质疑),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个环节:重温“鸟啼”的诗句

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学习中背诵了许多优秀的诗句,接下来的这些诗句你还记得吗? 大屏幕显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些是清脆活泼欢快悠扬的春天的鸟儿的鸣叫。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鸟啼》备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鸟啼》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