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三作文评卷实录
高三作文评卷实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也有人说,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的关键词很清晰,“快”和“远”。这二者的显性关系有两种:1.走得快,就单独上路;2.走得远,就结伴同行。作文时我们必须从显性的关系里面找到它深层的隐性关系,我们才可以发现新意。
本次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撞车现象较严重,大多数考生都只从显性的两种情况立意,虽然符合题意要求,但一般化、大众化,缺少深度和思辨色彩,因此,分数都只在二类下、三类上这区间。如果在审题时注意遵循“逐个分析,对比解读,综合辩证”这个原则,善于联想拓展,是完全可以挖掘出材料中隐含的信息,写出富有个性特征的作文。比如,可以对第一句话进行否定立意,或对第二句话进行否定立意;也可以综合两句话进行肯定或否定来构思立意。无论是选一还是选多,只要能结合材料的观点来立意,就无优劣之分。下面两篇作文是阅卷时评出的一类卷和二类卷作文,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类卷
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一考生
“想走得远,就结伴同行。”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徐霞客。曾有一次,他因为执意想攀登华山最险的莲花峰,与劝阻他的向导告别,一个人走完了这条最险最远的路,留给全世界一个孤独却骄傲的背影。他仿佛在告诉我:如果你的路的确遥远,就一个人上路吧,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踏上最远的路的往往都是灵魂孤独的人。他们的梦想不是特立独行,就是巨大无朋,这决定了他们的征途遥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找到的绝大多数同伴;藏在这梦想背后的,是他们对世界与众不同的.理解与爱。他们能感知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比如徐霞客,他从天涯海角的风光里感知到生命的激情,同样的风景对于向导来说可能没有意义;比如梵高,他从向日葵和麦田里看到的希望,而这些对当时的艺术评论家而言不可理喻。
感到人所不能感,这就是灵魂孤独的实质,也是他们踏上“最远”的逐梦之路的动因,而这些灵魂孤独的人想要走完这条路,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孤独。
个人对群体有与生俱来的依赖,会下意识地认为留在群体中是安全的保障。为什么有人说“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因为群体能团结协作、攻克难关,保护个体度过他们一己所不能度过的艰难险阻。
然而,群体的路不会太远,绝大多数人会在实现了他们所能感知的生命意义后停下来:得到财富,获取地位,受到社会认可……就像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在公司价值千万时就想把它卖给大网站。他就是“点到为止”停下脚步的“大部分人”。他不能理解另一位创始人扎克伯格要改变世界的孤独梦想。
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不仅生而孤独,更要守住孤独。何必担心失去集体的庇护?经历过几次独自挣扎,你会发现,艰险也不过如此。一个人面对道路和挫折,成败其实没那么可怕。唯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孤独,与他长久相伴,在属于你灵魂和命运的遥远征途上坚持下去。
最终你会走到属于你一个人的终点,实现你独特的认知决定的独特价值,也许你会留给世界一个背影,那是对孤独灵魂的奖赏。
独自上路吧,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评点
作者挖掘出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如果你的路的确遥远,就一个人上路吧,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可以说紧扣题意,认识深刻,立意更高,思想性更强。作者以“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作为标题亦作为中心论点,同时论证过程严谨,说理显示出强大的逻辑。作者在肯定同行的同时又指出其弊端,从而使论点“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富于思辨性,很好地展现了作者出色的写作功底。
评分:内容24分+表达23分+发展20分=总分67分
二类卷
结伴而致远
□一考生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有人轻装简从,步履如飞;也有人三五成群,安步当车,相互扶持着前进。而当我们仔细省察后却发现,在这人生之途中前行最远的,并非是那些孑然独行侠,而是那些结伴同行之人。
人的一生并非百米冲刺,而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因此,决定人一生的便不是他前行的速度,而是他终其一生所达到的最远端。然而,人的一生又决非坦途,正如障碍赛跑,成绩的优劣取决于障碍的跨越而不是平地的冲刺,人生与其相似,但又不尽然——因为许多障碍并非一人之力即可跨越。因此,为了达到那最远的彼端,结伴而行理应是必然的选择。
结伴而行,是每个个体弱点的相互弥补与优势的共同发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谓一代天才,然而在创立脸谱的道路上,最初信奉单打独斗的他却举步维艰,而正是他与伙伴的合作同行,才缔造了如今鼎盛的社交网络。一个人或许可以成为天才,但却无法成为方方面面都无懈可击的全才。而任何大的事业,与此相反,需要的却是能应对千种变化万般局面的全才。因此,人们需要结伴而行,用彼此的优势互相弥补,这便是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内涵。人生中的大多挑战需要的都不是单打独斗或是单人冲刺,恃才自傲如扎克伯格,仍与同伴一步一步走过开创Facebook的道路,我们自然也应从中获取借鉴。
结伴而行,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与支撑。这或许并不被人关注,但人生之途中总会遇到失败、挫折甚至灾难。那些单独上路的人,当打击突如其来,痛苦、煎熬、绝望接踵而至,必孑然无人依靠,于是太多这样的人便猝然倒下。然而结伴而行之人,能在彼此的支持与关怀下,共同渡过难关。汶川地震中,曾有几位中学生被掩埋在黑暗之中,几近绝望。但他们彼此扶持,用歌声抚慰彼此,用手机的光亮照亮黑暗,最终在废墟中生还。尽管结伴而行抑或单独前行并非他们的选择,但它也足以告诫我们,在困厄之中,单个人的精神是渺小脆弱的,结伴而行的人们却在彼此的支持下变得无比坚强。最终,他们便能一同走出困厄,继续带着这份羁绊前行。
所谓欲速则不达,当我们认为同伴是牵绊而总想疾行时,请认清,人生的道路远非那般平坦。人类就是以洪荒时代相伴同行而走到了今天,这已足够启示我们——
结伴而行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评点
作者赞同材料中第二种人的观点,提出“在这人生之途中前行最远的,是那些结伴同行之人”这一中心论点,而后从“结伴而行,是每个个体弱点的相互弥补与优势的共同发挥”“结伴而行,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与支撑”这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主旨鲜明,思路清晰。遗憾的是,全文仅用“扎克伯格”、“汶川地震中几位中学生”这两个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论据单薄,如果在“点”(详例)的基础上,增加“面”(略例)的内容,这样,“详例”和“略例”形成“点面结合”的组材方式,全文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评分:内容21分+表达20分+发展17分=总分58分
第2篇:作文评卷小结
2010年作文评卷小结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不难,但高分不易。三天的紧张评阅工作之余,我们评卷组的老师也一起讨论这次的作文命题情况和学生的写作情况。大家都认为这个题目相对简单,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可学生要得高分不容易。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不够仔细,没有符合写作要求。
1、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钥匙”具有比喻义,而是去写在生活中捡到一串钥匙的事。
2、没有抓住题眼“快乐”。以“快乐”为主要的题眼,那么你用“钥匙”打开的就是在你心里觉得是能使你开心、高兴的、一直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可以是在某一次你受到了挫折、失败,你的朋友一直在你的身边鼓励你、帮助你、支持你等等。
3、没有留意题目中的言外之意。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言外之意是:以前我没有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或方式,以前的自己比较多烦恼,并且深受困惑,通过那天的那事之后,才豁然开朗,在不经意中捡到了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4、叙事的时间不符合题目要求。题目中已经限制了时间是某天的见闻感受让自己不经意的打开快乐之门,可有部分学生写的是自己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来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二、选材立意方面处理不够出彩。
学生基本上能够写出自己所经历的快乐的事情。但选材立意方面还不够用心。这个题目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有话可说,但如果不注意选材的新颖独特,立意的高远深刻,就很容易陷入平凡甚至平庸。不少学生写的都是在路上帮老爷爷推车,在公车上给老奶奶让座,帮助迷路的小孩找家人,同学帮我解答难题等等。
三、描写不够细腻生动。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巧妙的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细腻生动的心里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流露不够真实自然,不能做到以情动人。
另外,在凸现亮点,提高作文得分上还做得不好。学生在考场作文中要学会善于运用技巧,才能拿到高分。只有少数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叙议结合,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前后对比,突出中心。
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首先,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能准确的抓住提示语,读懂其中蕴含的意义,理解其限制性,不偏离题目要求。其次,在作文训练中,要加强选材立意方面的处理。因为生活经历相似,考生在作文中所用的材料也会非常相似甚至相同,这样的题材要在浩如烟海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自然不易。选择材料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最后,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加强描写手法的训练和结构安排的处理。
第3篇:作文评卷小结
以第一天改卷的情况来分析,我评卷315份,80分以上的作文23份,约占7%,改变题目的作文有60份,约占20%,不及格的作文9份,约占3%。全组总评均分为35.65分。平均分基本上符合市控制线上,但高分作文较少,没有出现满分作文。
一、评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审题不清。写作要求是以“感动”为题,但他们看成了以“感动”为话题,当作话题作文来写。改题目扣2分,如果行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规范一般都还可以得35分左右。但从改题失分所占的比例来看还是很严重的。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平时在练作文时多练话题作文,对命题作文练得少。还有是学生不够认真,审题不清楚。
2、选材单一,不善于从身边熟悉的小事写起,部分作文主题不突出,鲜明。
从学生写作选材来看,多写地震中或雪灾中的材料。本来运用这些材料不会错,但在
第4篇:评卷总结
山西省2012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51)评卷总结
2012年6月9日到6月15日,一年一度的山西省专升本选拔考试阅卷工作又在我校开展了。我文学院参加大学语文(51)试卷非选择题部分的阅卷工作。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下,我阅卷组本着“心系考生、服务考生、为国选才、不辱使命”的准则,严肃认真地完成了226本,6565份大学语文(51)试卷。
评卷期间,我组成员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冒着高温仍坚守岗位,一丝不苟的完成阅卷任务。做到认真研究参考答案、制定评分细则,公平公正给分,谨慎复查,谨记“一把尺子量到头,一个标准评到底”。一张张试卷、一个个分数既是考生和家长的期盼,也凝结着阅卷老师的汗水和责任。通过阅卷工作,我们也向考生、家长、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就试卷而言,本年度的大学语文试题符合《2
第5篇:评卷总结
2008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评卷工作总结与体会
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崔跃伟
2008-8-5
2008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评卷工作于6月21日至30日在南京进行。受公司委派,我参加了此次方案作图题的评卷。时间过去已有月余,现在将此次评卷的评分标准及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总结,与大家交流,希望对以后考试有所帮助。
评分标准详解
1.1.1 总平面与单体不符扣5分
这种情况不多。在评卷过程中唯一见到的一例是总平面图上,建筑单体压站了南侧所示的停车位,即建筑南侧直接压占建筑控制线,这种情况比较隐蔽,因为它的建筑外轮廓基本是正确的。
1.1.2 未表示各通道及进出口位置扣3分
这种情况,遇到得比较多。车站单体建筑的出入口主要有进站口、出站口、办公出入口和后勤出入口等。其实,只要动笔去做,这些出入口都是明了的,
第6篇:评卷总结
本人参加了2014年某某县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5个学科的阅卷工作,感慨颇多,现作如下总结:
一、阅卷的评分原则
阅卷教师在阅卷之前被要求先进行试卷。首先由任课教师制定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并进行细化,把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点都列出来。在实际阅卷中,只要是评分细则认可的,符合任课教师认定的得分点,就可给分。但也只有见到这些得分点才给分,否则写得再多也无用。因为评卷规定:不能灵活给分,更不能酌情给分,否则容易造成大量的仲裁卷。因为规定得分误差不能超过1分。
二、答题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答题序号和位置。关于填空题答错位置的情况,规定填空题中如果调换了两个题目的顺序,是不会给分数的,就算错误了。这包括同一个题中有两个空,如果填写顺序反了,也算错误,不能给分。另外要强调,解答题目时
第7篇:评卷总结
痛苦着,收获着
-------第二次模拟考评卷心得
汪秀丽
2011年5月28、29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初三第二次模拟考的评卷工作。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被分配到第五组并任第五组的评卷组长,我组负责的是第二个阅读语段《苦痛者的天籁》的评卷工作。这个语段共五个问题,我根据我组的人数8人以及试题的分值分配改卷任务。评卷工作开始不久我就浏览了组员们的改卷的情况,发现有些组员对改卷尺度拿得比较紧还有一些组员对答题要点掌握得不够到位,于是我要求组员讨论答题要求,尽量做到标准统一。如25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4分。我们的分值分配是这样的:联系内容1分、说出标题的引申义1分,联系实际2分。从改卷的情况看,评卷老师的尺度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该给分的就给,不该给分的就不给。
本题的改卷情况是这样的
第8篇:评卷细则
毛庄小学期末评卷工作细则
为有效地对评卷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达到对考生考试成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定和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的成绩,特制定期末考试评卷细则及相关要求:
领交试卷手续完备。各监考教师负责到校长室领交试卷,领交时要做到认真检查,当面点清。
一、认真熟悉试卷内容及参考答案,统一评分尺度和标准
1、评卷教师必须首先熟悉试卷及试题内容,掌握知识给分点。
2、评卷教师对试卷的参考答案要结合试题的要求和知识给分,进行认真讨论,看参考答案是否有错误,是否完善。如有上述情况,须及时提出,拿出统一评分意见,进行评卷。
3、对语文科中的作文和论述题、科学、品社、学科中的论述题、外语科中的阅读、数学学科中的计算题等,要认真统一给分和扣分的尺度和标准。
二、为确保评卷质量,评卷人员必须根据评卷的规定和评分标准,在各学科统
第9篇: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
高三作文修改训练教学实录
课堂准备:实物投影器 时 间:两节连堂课。过 程: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上次作文课,我们进行了以一次“以美为话题”的写作训练,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修改训练,训练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根据已有内容,采用最好的形式最好地表达中心”。
师:(出示投影)投影内容,是从上次“以美为话题”作文中,选出的一篇非常感人的美文,它写出了人性之美。但在行文(思路、结构、语言)上,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品味揣摩之后,请试着找一找。时间五分钟。
(投影内容:)美丽的乡村之夜
过厌了城市生活的张杰,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农村,这农村离省城一千多公里。张杰在那里办起了一所诊所。
冬天的夜晚来得特别早,高原上的夜晚明显得很冷,夜出的人,有的耳朵被冻掉了。
“张医生吗?我的孩子病了,发着高烧,你能不能来一下。”拿起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