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轻轻松松的识字快快乐乐的学语文
轻轻松松的识字快快乐乐的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沐浴阳光,边玩边学
如今,小学语文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学习语文一般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活动。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变换形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三>时,正好是阳春三月,在这个乍暖还寒之时,孩子们的眼睛总爱追逐窗外暖暖的阳光和调皮的风儿,黑板上陌生的字词总是视而不见。见此状,我干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宽敞美丽带有新鲜气味的操场上。沐浴在阳光下,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老师,我知道杨柳、松柏、兰花、、、、、、怎么写。”“老师,我知道杨柳、松柏都与树木有关系,所以它们都有‘木’字旁。”“老师,我知道‘竹’字头还有哪些字。”“老师,刘小雨还不会写,我教教他吧。”、、、、、、有的孩子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指着杨树、柳树告诉我他的收获;有的孩子拽着我的衣角,吵着要帮帮不会的同学;还有的孩子竟然坐到我的腿上让我看他写的好不好。那一声声老师是那样的无拘无束,那样的有滋有味。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学会了识字三所有的生字,并能找出‘木’字头、‘禾’字旁、‘竹’字头以及‘草’字头这些偏旁的字词。在此教学中,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了生活实际,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传授方法,学会自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使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这样课前预习就很重要了。提前布置学生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三、 小组合作,识生活字
新课标提倡在情景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做学习识字的有心人,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和这些字不断地见面,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还需要小组共同合作,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使学生建构起自主识字的“金钥匙”,学会团结协作,培养动手动口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课开始,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入手,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了,你除了看电视时认识许多汉字之外,还可以在哪儿识字?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识字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还要求学生制作剪贴识字报。首先我把自己制作的剪贴识字报给学生欣赏、交流,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认识的字拿出来,这些字是我课前布置学生从食品包装袋、报纸上、电视上、菜谱等一些地方收集来的,经过课前整理,装在了早已准备好的识字袋里,学生的劲头十足,非常投入地贴,贴完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读,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热烈,孩子们在自我的成就和彼此的激励中增加了识字的乐趣,增强了识字的兴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逐步养成喜欢自主识字的习惯。
总之,学生有无限的创造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适度地给学生创造识字的机会,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在语文世界中遨游。
第2篇:快快乐乐表达轻轻松松写话
快快乐乐表达,轻轻松松写话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中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时能侃侃而谈,但在写话时却不知如何下笔,可见要达到书面上的“自由表达”,远不像理论上说的“情动而辞发”那样简单。因此,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训练,提高其书面表达的能力成为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一年级刚学习语言之时,就应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通过勤练笔,逐渐让“写话”成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感悟生活、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赏识兴趣生活教材写话评议乐趣
一、以赏识为主,激发写话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写话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为主。如何在写话教学中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表达兴趣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以赏识为主设置写话氛围。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接触范围小,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加之他们识字量少,阅读面窄,在写话时常常会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这也促使他们对写话产生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为此,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写下来。鼓励他们说真话、写真话,抒发真情,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其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都应予以表扬,及时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倾听,并适时用“说得好!继续说下去”“想法不错!”“不要急,慢慢说”等语言进行鼓励。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的体验都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欣慰,会激起他们极大的写话热情。
2、放宽要求以增强写话的随意性。
这里的“随意性”不是指随便写、胡乱写,而是指鼓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自由表达。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而那些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还用不上。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减
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进行写话教学中,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话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同时强调写话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地表达,淡化文体,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努力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住写话的目标,放宽要求。对学生写话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字数等不要过多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立即说出来、写下来,即倡导“随意说写”。
二、以教材为凭借,创设写话情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方法是学习的源泉。二年级时,学生的说话、写话都已有了进步,很多同学一下子能写出好几句相关联的话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可以开始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学会自己用眼睛去观察,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第三册学了描写秋天的课文《秋天》以后,例如:课后,让学生到校园里,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秋天,寻找秋天,描写秋天。有的学生在习作中写道:“今天,我回乡下奶奶家,一路上,我看见稻子黄了,桔子成熟了,路边的小花开得那么漂亮,小鸟在电线杆上叽叽喳喳地叫过不停,大自然真美,我爱大自然。”这是一段多么有条理的话语,坐在教室里怎么能感受到呢?
在教学中除了认真教学,另外还可常注意学写结合。比如:在学习了《寄给青蛙的信》后,鼓励学生给老师、爸爸、妈妈、好朋友写信。于是同学们写话特别认真,都想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他们的话充满了童趣与可爱,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感情,这不正是作文中的动之以情吗?为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也鼓励他们每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了、想到的写下来,告诉老师,也让老师开开心,学生都很乐意,写好后还认真地念一念,生怕老师读不懂,这不就是作文中最起码的修改吗?在不断地练写中,学生的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以生活为源泉,提供写话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启示我们,“写话”作为语文教学的一
个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写话实践,在感悟中提高发展。然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他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常属于无意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生活资源,启迪学生睁开眼凝视万物,竖起耳倾听万籁,鼓励学生勤于动笔,把多彩的生活凝于笔端,纳入成长的记录中。
1、开发自然资源。
自然界的状态和变化,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我就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个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比如四季的美丽景色,天气的变化无常,这些都是我让他们练笔的内容。写话的要求不多,只要学生真的走进了自然,观察了,并且动笔写了即可。相信随着学生的长大,观察、感悟能力的不断提高,笔下的“自然”也会逐渐丰富多彩。
2、开发生活环境资源。
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我们教师如能巧妙地开发这一资源,就可以为学生写话所用。例如社区的公益活动、学校建设,身边的一人一物,都是我让学生写话的内容,目的是让他们在动笔的过程中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
3、开发节假日资源。
节假日蕴涵了丰富的写话资源。把握好节日主题,由此生发开去,学生会在写话练习中有更多的收获。比如,“植树节”,组织学生给小树写“警示语”;“儿童节”,让学生以 “我想这样过节”为内容写话;到了“教师节”,引导学生给老师写写心里话等等。并且在同一个节日开展了系列写话(习作)活动,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比如,同样是“母亲节”,学生在一年级时,我指导他们制作贺卡,写上对妈妈的祝愿。到了二年级,组织学生“帮妈妈干一件家务活”,并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进入三年级,则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妈妈辛苦,我知道”为主题,给妈妈写一封信。所有这些活动,在积极发动家长参与下,以便能促进亲情的交流。
俗话常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理论再强,计划再好,兴趣再浓,都抵不上实实在在的训练。我还让学生专门备了一本写话本,每天一句,抄写、听写、仿写、自创写都可以,不断循环,不断加深要求。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通过近三年的训练,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已经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并从中感受到写的容易,表达的快乐。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了习作。
四、以评议为手段,享受写话乐趣。
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教师评价艺术的真谛就是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在意老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十足。因此,每次对写话的批改,只要老师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改,找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发现每一个闪光点,写上他们能读懂的话语,犹如面对面的亲切交谈。自然,写话训练对于学生来说也能变得轻松了。
低年级写话教学,重在兴趣的培养,教师作为他们的引路人,应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产生热爱祖国语言和积极学习祖国语言的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主动写话,把写话当作一种快乐,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让孩子体验写话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这就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第3篇:1快快乐乐学语文
1快快乐乐学语文 1-1我是谁
教学目标:
1.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能够对自己进行简单的介绍。2.认一认同学的名字,了解到汉字的作用,初步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对老师、班级、同学产生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融于集体。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学难点:
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意识,在不同场合下当好自己的角色。教学方法:交流、讨论、谈话 教具准备:相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角色。
2.对老师、班级、同学产生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融于集体。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学难点:在不同场合下当好自己的角色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 我也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