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3-10 07:08: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

三、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

1、在课前就进行实验分组,将实验能力强和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探讨,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

直观性教学、 小组合作式教学 、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发现 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

突破难点 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 、分析、练习、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

四、组织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

倾听学生的见解

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引导]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3。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天平的变化。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实验,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氧化汞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

3步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如果你们按照学案上的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才所演示实验的结论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

[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

5步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观察实验

分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的猜想有: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观察、听讲、思考]

[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倾听。

[实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并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分析与交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组内分析原因,组外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措施。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反应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

2、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学生欣赏动画

[学生分析、交流、发言]

[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练习] 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

[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设疑引入

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为后面分组验证实验打下基础。

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象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激发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

利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及时进行分析,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用图画方式展示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变化过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遇到的问题,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的反思。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

一切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五、教学中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全班学生基础各不相同,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差异,虽利用好差搭配分组及课前学生准备弥补了一些不足,但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还是在学生实验上,主要体现在:1、有部分学生实验操作过慢,这要求教师要会控制教学进度;2、部分学生操作失误过多,实验结果误差大;3、对实验缺乏分析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验分析与探究能力。

教学评价

学案: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观察] 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

[提出问题]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

你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的猜想有:

[实验探究]老师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

提示: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老师的实验操作)

[实验初步结论]

[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

[验证探究]

每一实验小组在下面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进行实验

实验

方案方案一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三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

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仪器、药品。粗铁钉、烧杯、天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锥形瓶、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天平天平、小烧杯、小试管、盐酸、碳酸钠粉末天平、小烧杯、石灰水、吸管

(1)将粗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2)将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至2分钟,观察现象及天平是否平衡(1)将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塞上带胶头滴管(内已吸有硫酸铜溶液)的橡皮塞,把它们放在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2)轻轻将滴管内的硫酸铜溶液挤出,静置1至2分钟,观察现象及天平是否平衡(1)先在小烧杯中装1至2药匙碳酸钠粉末,然后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2)使小试管中的盐酸与小烧杯中的碳酸钠粉末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把烧杯放回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1)将盛有一定质量石灰水的烧杯与吸管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2)用吸管向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吹气至完全浑浊,再将烧杯与吸管一起放回天平,看天平是否平衡。

[收集证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根据所选做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方案方案( )方案( )

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状态

生成物的化学式和状态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反思]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你对实验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后小组探讨或组外交流或设计一方案解决)

[讨论与交流]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思考与探讨]1、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2、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得出结论]

[解释结论]

[建立质量守恒的微观模型] 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你认为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实践与运用]

基础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将一克碘加热升华后得到一克碘蒸气,这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升氢气与一升氧气反应生成三升水蒸气。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2)镁燃烧后所得的全部固体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还是小?还是相等?为什么?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20g34g2g2g

反应后质量38g02g未知

提高题1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如右表:

问:(1)反应后D的质量是 ___克;(2)C物质可能是_______(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

(4)容器中发生反应的B物质与生成的A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写出一条符合容器中发生反应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邱永富

第2篇: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配合阅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是相等的呢?(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设疑〕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否只要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呢?请看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板书〕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改成化学式)

P+O2P2O5

〔组织讨论〕这个式子能称为化学方程式吗?为什么?(由学生回答。)

怎样才能把上式改为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提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具体的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然后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

〔板书〕1.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P+O2─P2O5

2.配平化学方程式 用最小公倍数法确定系数。(根据是质量守恒守律)。把短线改等号。

4P+5O2===2P2O5

3.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4P+5O22P2O5

(介绍“△”’“↑”“↓”等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符号的使用范围)。

〔讲解〕反应条件常见的有: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等。

“↑”“↓”号的使用范围: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参加反应,如果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强调要防止随意乱标)

〔板书〕例如:

CuSO4+2NaOH===Na2SO4+Cu(OH)2↓

〔小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具体步骤(韵语)

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

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和难点是方程式的配平,并要注意其规范化。

〔板书〕三、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讲解〕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质和量方面的涵义

〔板书〕4P+5O22P2O5

质的方面:略

量的方面:略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各物质间的量的关系,可以用于化学计算,这将在下一节讲。

〔总结〕略

化学方程式 教案(B)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并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过程

〔提问〕请学生用微观说法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讲述〕我们已经学过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那么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例〕C+O2CO2

〔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提问〕怎样才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l.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板书〕P+O2→P2O5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配平的方法建立方程式,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注意〕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配平。

确定系数,符号连结。

〔板书〕4P+5O22P2O5

〔注意〕△表示点燃或加热、高温。催化剂等条件须注在等号上方。若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态物质化学式右边注上“↑”;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而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CuSO4+2NaOH=Na2SO4+Cu(OH)2↓

〔练习〕

1.下列方程式是否正确

KMnO4===K2MnO4+MnO2+O2

错误 ①没配平②没标条件 ③O2后没有打↑

C2H2+O2CO2+H2O

错误 没配平

2HgO2Hg+O2↑ 正确

Zn+CuSO4===Cu↓+ZnSO4

错误 Cu后不应标↓。

第3篇: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共14篇)由网友 “风拂勿拈衣” 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遵守质量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结1

热化学方程式

1、CaCO3(s)+==CaO(s)+CO2(g);

2、C(石墨)+O2(g)===CO2(g);

3、C(金刚石)+O2(g)===CO2(g);

4、C(石墨)===C(金刚石);

5、NaOH(aq)+HCl(aq)=NaCl(aq)+H2O(l);

6、C(s)+O2(g)==CO2(g);

7、CO(g)+1/2O2(g)==CO2(g);

8、H2(g)+1/2O2(g)==H2O(g);

9、N2H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小结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小结

一、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2Mg+O2点燃2MgO 2、3 Fe+2O2点燃 Fe3O4 3、2Cu+O2高温2CuO

二、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C+O2点燃CO2 2C+O2点燃2CO

2、S+O2点燃SO2 3、4P+5O2点燃2P2O5 4、2H2+O2点燃2H2O

三、其它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氧化反应)

1、2CO+O2点燃2CO2

2、CH4+2O2点燃CO2+2H2O

3、C2H5OH+3 O2点燃2CO2+3H2O 4、2CH3OH+3O2点燃2CO2+4H2O

四、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化合反应)

1、2Na+Cl2=2NaCl

2、H2+Cl2=2HCl

五、碱性氧化物+水=碱

(限CaO、BaO、Na2O、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说课稿(共16篇)由网友 “忧愁恒星” 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篇1: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下朱庄中学的化学教师,我叫杜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方程式》专题复习。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体会四个部分来阐述对本节课的构想。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一节专题复习课。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中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2、学习目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类。

(2)通过复习使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化学方程式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