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
一棵树完全小学 蒲岳山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9-80页内容,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学习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约分的知识做准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探索并掌握用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公因数。
(2)、能看出一些特殊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相关知识感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班学生是一棵树完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3、学生已具备了继续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铺垫,对数学兴趣比较高,上课发言积极,个别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 PPT课件、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感受新知
1、情境引入
情境图→文字→表格
最近杨老师家买了新房子,其中有一个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贮藏室,她想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
你知道杨老师对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交流 “正方形地砖” “都是整块的” “边长还要是整分米数” 什么是整分米数?)
2、合作探究(1)讨论 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储藏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组讨论下,边长可以是几分米呢?(学生操作)(2)交流
A、交流边长是“4” 为什么?→你们觉得行吗?→铺满
B、交流边长是“2” 出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呢?→铺满
C、交流边长是“1” 铺一个角→你觉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铺满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讨论交流
还有没有别的铺法?边长是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5分米呢?(宽边虽然可以铺整数块,但长边不行,会多出来。16÷5,12÷5都有余数,得到的不是整数,而题目要求是整块的)(2)抽象公因数概念
我们发现边长1、2、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它的都不行。那“1、2、4”与16和12到底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呢?(1、2、4不仅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同意吗?(能听懂他的意思吗?说的是什么?)那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找找16、12的因数。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有:1、2、3、4、6、12 你发现什么?(我发现1、2、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6的什么数吗?(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
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那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3)用集合圈表示 我们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点击课件出示两独立集合圈)
这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6的因数,这一个集合圈我们可以看成是12的因数(课件动态显示两集合圈移动形成交集)现在中间的表示什么呢?应该填?(生说师点击课件)
那这圈里的(指左边、右边)填?表示?(4)认识最大公因数
如果杨老师想用最少的块数铺好地面,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你是怎么想的?(从公因数中找最大的。边长大的话占地面积就要大,铺的块数就要少)
三、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大家刚才帮助杨老师解决边长可以几分米时,先找两个数的因数、然后圈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找最大的公因数,就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求最大公因数:18和27 15和10 两生板书 交流反馈。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如果我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现在只找出18的因数,你能找到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吗? “先找小的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
那如果只找了27的因数呢? “先找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 你能找出10和15的最大公因数吗? 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8 6和18 1和7 8和92、小游戏 找同桌学号的最大公因数
五、全课总结(收获、自我评价)
七、教学评价
本科采用的学习评价有:
1、个别评价:经过练习后学生自己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评价。
2、教师评价:适时、准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闪光点。
3、全体评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堂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八、教学反思
第2篇:《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
3、例4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掌握在100以内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准备:
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 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 形?
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 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自主探索。
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 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 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4、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第3篇:《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浙江省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 张鸿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下)第79—81页。【设计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立志于让学生“研究学习”、“自主探索”,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所“发现”和“创造”的知识较之教师硬塞给学生的知识理解得深刻,掌握得牢固,应用得灵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和反馈交流,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沟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能初步应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4篇: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天宝乡中心学校 卢玉梅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三种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导入:
问:大家在家都喜不喜欢看电视啊?(喜欢!)
师:那么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电视(展示唐僧师徒照片),这是什么电视?(《西游记》)。话说呢,唐僧师徒四人,经过跋山涉水,渡过了许多劫难呢,终于到达了取经的目的地——大雷音寺。师徒四人,参拜完了如来佛祖之后,如来让其座下的迦叶尊者带唐僧四人前往藏经阁拿取真经。可是在藏经阁门口的时候,却被这个迦叶尊者给拦住
第5篇: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册第79页的例1,课本第81页的例题及课本第81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教学重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 自主法 教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情景图
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为了庆祝准备36朵红花和48朵白花做花束,两种花都没有剩余,如果每个花束里的红花朵数相同,白花朵数相同,有几种扎法,最多可以扎几束?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朋友们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师:你们找到方法了吗?
师:看来要知道有几种扎法,还得讲究方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