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22 08:05: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鸟啼 教案教学设计

《鸟啼》

主备人董志霞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场景和形象,安排议论和抒情

2.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作家史铁生瘫痪之后,坐着轮椅,每天来到地坛,在时空的交叉处,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苦思了一生的问题――死与生,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外国作家劳伦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鸟啼》(板书)。

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伤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亚伦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1922)等

二、检查预习:注音

田凫fú椋鸟liáng老饕tāo慰藉jiè攫住jué笨拙zhuō

束缚shù潜力qián炽热chì跌宕diēdàng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四、文本研习:

1.找出文章开始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鸟儿死亡场景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儿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把鸟尸与鸟啼进行对比,更加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

2.作者笔下的小鸟是怎样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

明确: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而清越的声音,……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了苍穹”“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都会闪动出一声鸟儿的啼鸣”

3.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黄昏时,从河床的蔷薇棘丛中,开始传出野鸟微弱的啼鸣。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缓慢、笨拙、吃力、微弱、隐约、含糊、时断时续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4.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5.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6.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7.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这篇文章读起来却不是很抽象,这与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关,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作者主要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将鸟人格化,将自然人格化,让人与自然建立起生命对话。

五、作业:

请以“珍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第2篇:《鸟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航

1、理清文章的脉络

2、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3、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二、相关链接

1、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还有《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等。

本文是劳伦斯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2、关于鸟啼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一叫一回肠一断。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

恨别鸟惊心

最好声音最好听,似调歌舌更叮咛

三、重点字词

1、加点字注音

田凫()椋鸟()老饕()慰藉()

蔷薇()束缚()斑鸠()荆棘()

2、根据注音写汉字

chánchán()zhé()伏隐dùn()

zhì()息jué()住hào()天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一类

第二类

2、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4、从这些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其实是对什么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五、研习文本

段落分析:

I阅读文章第6小节,回答:

(1)“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寞”一句中的“深埋”一词有什么作用?

(2)“银光闪烁的王国”指什么?

(3)“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指什么变化?

(4)说说这段文字的内容和“鸟啼”之间有什么关系。

II阅读第11小节,回答:

(1)反复诵读这个段落,说说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段话有许多比喻,说说下面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A“它象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B“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的我们发疯。”

(3)“我们就是这样”的“这样”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思考题

1、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信念?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性散文,用了很多表现手法,试举几例说明。

阅读迁移:

阅读臧克家的《春鸟》思考:

1、诗中哪些诗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鸟的歌声?哪些诗句表现了春鸟的歌声对自然界产生的作用?各是如何描绘与表现的?

2、劳伦斯的《鸟啼》贯穿着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那么此首诗中春鸟的歌声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3、《鸟啼》和《春鸟》中哪些语句令你感动,给你启发?两文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第3篇:《鸟啼》 教案教学设计

《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纠缠在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鸟啼》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

《鸟啼》教案2

作者:宋丽丽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田凫椋鸟老饕潺潺蛰伏骇人残骸攫住跌宕慰藉

2、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15段,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鸟的啼鸣给人类的启示,写“我们”的思考

3、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4、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描写场景和形象,安排议论和抒情

2.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设计若干问题,带着问题品读文本。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国作家史铁生瘫痪之后,坐着轮椅,每天来到地坛,在时空的交叉处,思索着历代哲学家们都苦思了一生的问题――死与生,感情深厚隽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鸟啼》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

鸟啼

邳州市官湖高中高一语文组何付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自己看着写吧,打字太累,省了)

一、导入: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地坛古园,终于在心理上战胜了自己,解决了历代哲学家都难以解决的难题――生与死。(史铁生怎么认为的?有没有自然界的什么事物让我们也作此联想呢?学生大致可以想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并且知道生命要坚强)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关于生与死的文章,一位作家在听到冬后的鸟啼后所悟到的一些道理。

――――板书《鸟啼》

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章,考虑两个问题:

a,解决生字词b.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5分钟左右)

三,(学生复述)大概是:听到鸟啼作者感悟

四,问题设计:

1,为什么鸟啼对作者有启示和思考?比如窗外的鸟叫会不会然让你也有这样的感悟?(不会,因为环境问题。学生大致回答)是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鸟啼》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

《鸟啼》教案

山东垦利一中 李志良

教学目标:

1、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2、体会劳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我的邻居胡蜂》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我们体会一下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鸟啼》(板书)。

2、作者简介:

课本上的注释,教师补充: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带有自传性质,描写矿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爱和性爱的冲突来解释主人公波尔莫莱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鸟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鸟啼》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