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师生共同阅读,构建书香校园(网友来稿)
林玉算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像于永正老师所说的,语文素养是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各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应共同参与到阅读中,引导学生的阅读更好更快地展开,让书香弥漫校园的每个角落。
当前,课外阅读不能正常开展,有多方面原因: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不够;阅读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彩;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语文老师自身阅读量小。当教参成为语文老师阅读的经典时,应该说是当今语文老师的悲哀。
以上种种问题,如果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就好办多了。首先,教师也需要终生学习,不断汲取各种养分,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读书不是为了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毕竟自己要有“一捅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其次,教师热爱读书,对学生就是一种良好的熏陶感染,不仅如此,还可发动家长读书,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我们发现许多孩子手中捧着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和流行杂志,要么不读书,要读书则远离经典,只满足于过眼云烟式,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性阅读。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而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除此之外,还应在班级布置方面创设一个阅读经典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教师除了采取恰当的方式教会学生阅读,还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落实主导地位。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量要大,选要精。可采用民主讨论等形式调查摸底,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经典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主动依偎在经典的怀抱里。
提倡每位孩子多读书,读经典书,为孩子的一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自己也跟着坚持每天读,何乐而不为呢?
诵读经典,朗读美文,阅读名著,构建书香校园。传承文明,传播知识,传递爱心,打造精神家园。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你读,我也读!
作者邮箱: linyusuan@163.com
第2篇:书香浸润校园 师生共同成长
书香浸润校园 师生共同成长
阅读改变人生,阅读丰富生活,阅读提升智慧。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从读书开始的,可以说没有阅读的学校就不是真正的学校。为此,近几年来濮阳县二实小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具体总结如下:
一、阅读目标:
通过读书丰富师生的文化内涵,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师生享受读书的快乐,体验读书幸福,开阔师生的视野,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
二、阅读保障:
(一)借助全县中小学全面启动学生阅读课程的东风,学校将晨诵、午读、暮省纳入校本课程,并聘请教育局领导和外校专家来学校进行关于读书的指导和讲座,加强了宣传和发动。
(二)学校开展了每学期向教师赠书作为放假礼物的活动和毕业生为学弟学妹捐书的活动,学校还结合教研室推荐书目,为老师和学生购进新图书,进一步充实了图书室,为师生提供了丰厚、优质的阅读资源。
(三)学校在教室走廊、内墙壁上悬挂读书格言,在学校甬道两边的展示牌上宣传身边的“阅读之星”,使师生进入校园就时时处处置身良好的读书氛围之中。
(四)学校为每个班购置了新的图书柜,成立班级图书角,师生把家中藏书存放于图书角,供全班同学借阅,实现资源共享。为给家长减负,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图书漂流活动。
三、阅读策略:
师生同读,共同成长。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校老师利用早读及中午的时间和学生同读,加强学习。每天早晨7:50——8:10为学校晨读时间,诵读我们的校本教材《经典》读本。冬天1:30——2:00,夏天:2:30——3:00为学校午读时间,师生同读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名著,每星期两节固定的语文阅读和数学阅读课,借助《同步拓展阅读》或师生共同搜集和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积累或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教师方面 1.读书,成了教师生活的常态。
读书活动开展以来,为了让教师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学校统一印制了教师读书笔记,命名为《教海拾贝》,其内容包括每日读书时的摘录和感悟,配发了精致的教育随笔记录本。现在我们的老师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读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学习以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并在我们的教育家园博客上即时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对教师而言,阅读就是一种长期的备课,更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生命提升的重要捷径。为了让老师过上一种高雅而有品味的生活,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给老师赠书。几年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成了一线教师的教育宝典;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不知点燃了多少老师的激情;李希贵老师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虹霞老师的《创建一间幸福教室》和张卓玉老师的《构建新教育模式》等专业书籍,不断为老师们的专业素养注入鲜活的营养。
2.交流,让教师体验到了读书幸福。
在品味书香中,老师们思想观念渐渐地有了变化,行动也有了质的改变。同时我们每学期都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教师们畅谈自己读书的心得,或叙说案例,或阐述观点,或畅谈体会,言语中溢满激情和喜悦,让大家尽情地分享了读书的快乐。通过一次次的读书交流,教师感悟得以共享,收获满满。在交流和共享中,不知不觉就生长出成长的欲望。其间我校有9名青年教师获评2014年濮阳县教育年度阅读人物,多名教师撰写的读书随笔在濮阳县教研室博客上发表。
(二)学生方面 1.高效教学,拓展阅读。
为了高效有效教好教科书,节省时间拓展课外阅读,我校全面实施语文超越计划。我们的语文超越计划无论是课内超越,还是课外超越,都强调大量的自主阅读。所谓课内阅读,就是指用1/3的时间学完教材,用其余2/3的时间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自由的阅读。这种阅读的基本前提是,运用我校的品牌----自主体验教学法,我们的这种教学法,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充分发动学生及其家长的前提下,让3----6年级的孩子每周达到10万的阅读量。针对不同的课型,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1+X”模式——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以一篇必修教材的文章为点向面上辐射,把从必修教材一篇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尝试运用到多篇“推荐同步阅读文章”的学习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阅读能力。“X+1”模式——“反三归一”:先选择“推荐同步阅读文章”,学完之后反过来让学生自学必修教材中的1篇文章。“X+Y”模式:学完必修教材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再整体补充一册书或一组“推荐同步阅读文章”。通过这样的课内阅读,我们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在静读中有所收获,在思考中趋向成熟,在交流中彰显睿智,在积累中逐渐成长。
2.校本课程,推进阅读。
我校还通过开设“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来推进课外阅读。所谓晨诵,就是每天上午利用上课前的晨诵课,让我们的学生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通过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的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诗歌的陪伴下开启新的一天;而午读则是利用课堂之外、闲暇假日,让学生海量阅读,通过老师荐读、学生竞读、亲子互读的形式,让3---6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周达到10万字的阅读量,让美丽的童书滋润着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另外,我们并不是让学生一味地静心阅读,还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把积蓄在心中的阅读情感倾吐出来,让他们在行云流水般的自由畅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的读书交流会,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让孩子们燃烧出了激情,彰显出了个性,喷射出了智慧。暮省就是在傍晚时分,学生通过记日记、写随笔、写读书笔记等形式来反思自己一天的学习和生活,记录自己点滴的收获,留下暮省的足迹。
3.亲子共读,促进交流。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亲身力行,就能大力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我校利用家长会向每个学生家长发出了“亲子共读”的倡议,目的要求家长同逛书店、同读好书、共同交流、共同沟通。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有两个家庭被评为“濮阳县书香家庭”,24个家庭被评为“二实小书香家庭”并利用学校读书节进行总结表彰。
四、阅读评价
(一)活动评价,搭建展示舞台。
以活动来检阅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保持,还能深化课外阅读的效果。因此我校非常注重将课外阅读与各项活动相结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如我校开展的办主题读书手抄报展示活动、年级开展的“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荐交流会”等活动。
(二)竞赛评比,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进竞争机制,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开展“积累大赛”,看看谁积累的成语、谚语、好词佳句多;开展“读书征文比赛”,看看谁的感悟最深刻。我们校组织了大型的读书竞赛活动,如“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年级评比活动„„
我们也在每个学期评比各种读书先进:“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让热爱读书的孩子动力更足,同时激励更多的孩子也能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五、收获与反思
(一)收获 :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
阅读,让贫乏与平庸远离了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了我们。阅读成了老师们最简单、最快捷、见效最快的成长方式,在勤读书、爱读书、和学生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记录。刘文利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阅读才是真教育!阅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阅读是给学困生减负的一剂“良药”; 阅读能为师生建构丰富的智力背景;阅读是自我教育最有力的的手段。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他的精神成长是缓慢的。
(五)2班的杨宗冉曾经这样感言“阅读不一定能马上改变我们的成绩,但一定能改变我们的一生。自从学校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的读书活动,我每周读一本书。现在,虽然我的成绩提升不太明显,但改变了我浮躁的心情,做什么事都充满了信心。” 总之,阅读,让我校的师生真正享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反思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系列的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我们也感觉到了困难和困惑。读书兴趣、读书习惯的养成和读书效果的显现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一些教师思想观念没能够彻底转变,仍然把读书学习看作工作之外的一种负担,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缺乏系统的方法性的指导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静静地思索后,我们会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因为我们始终坚信:一个善于读书的民族必然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一个乐于读书的学校也必然是充满希望的学校!我们二实小将继续努力,通过多姿多彩读书的活动,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第3篇:创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总结
创建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
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2009-2010第一学期总结
营造一个真正的书香校园是我校一直以来所积极努力的一个目标,我们深深地知道“读书”对于一个人、一个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更知道要真正把书香校园建立起来,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踏实地走好。因此,我们依照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开展了一些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们在活动中共同成长、发展。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渲染实验气氛。
首先,建立组织,形成严格的管理系统。学校建立了“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李亚芳校长为组长,教科室、相关职能处室人员及教师代表为组员的实验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制定了本学期实验行动计划,并逐月安排具体的工作,确保实验工作持续有序开展。其次,广泛宣传,形成浓烈的参与氛围。11月月3日隆重举行“新教育”实验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