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评价《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评价《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有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刘俊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读中理解。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刘俊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刘俊老师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从哪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遗像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刘老师导入自然,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请同学们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执教中,如:刘俊老师释题后就会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重点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刘俊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战士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刘俊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和叫海鸥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想鸥群呼唤。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和“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感受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和爱。老师叫给巧妙地朗读方法,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刘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培养朗读的有时,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和评评议仪,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渎、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提出一些小建议
个别读的形式比较多、齐读多,面不够广。
第2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大石桥市实验小学 刘艳秀
一、回顾旧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检查一下你们第一课时词语学习的情况?
出示词语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1)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读蓝色部分,读的时候请注意,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齐。(左边一列是老人喂海鸥的场景,右边一列是海鸥送老人的场景。)
(2)两个场景中,你平常情况下能看到的画面是哪个?最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是哪个?
二、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老师在阅读课文时,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海鸥送老人的场面太让人惊异了。充分展现了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笔触,再次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仔细,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课件出示)
2、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你找到的句子。按顺序交流:反馈交流找到的句子。(预设)
师:你们找到的句子有哪些?(让学生反馈找到的所有句子)
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你们和老师所找的一样,让我们首先聚焦这一段文字。课件出示:
(1)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哪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下。(生读)此时的叫声怎样的?(连声鸣叫)大不一样的叫声会是什么样的?(急促、伤心、悲痛)还有什么与平时不一样?(姿势)
大不一样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快速的飞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叫声和姿势?(因为老人去世了)
请你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下这句话。刚才还有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出示课件:(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一群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瞻仰)瞻仰是什么意思?(瞻仰就是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情看。严肃而恭敬的看着某人或某物。)你读懂了什么?就是一个瞻仰,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崇敬,通过你的语言读出来。
是呀,它们轮流在老人的遗像前瞻仰,这时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3)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人们最后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a、最意想不到是海鸥向哪里扑过来?(遗像)
b、最意想不到是海鸥怎样的扑过来?(炸了营似的扑过来)最意想不到是海鸥为什么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呢?(对老人的不舍)
c、比较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如果换成“飞”怎么样?找同学读一下。为什么不用“飞”?请你带着这种无奈、急切、焦虑的心情再来读读。
e、朋友把老人的遗像放到湖边。这时,海鸥的老大哥老沙飞来了,他扑到老人的遗像前大声鸣叫,他会说?不一会悲痛的独脚也来了,他猛烈的扑到遗像上说?就在这时,老人最疼爱的公主也来了,她说?当我们不得不收走遗像的时候,这群儿女们大声悲鸣,他们说?
师:是呀,一声声的鸣叫,一声声的悲痛,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海鸥因为老人的离世而极度伤心、不舍以及为老人尽孝的情感世界,我们感动于海鸥们这份撕心裂肺的切切真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这几段吧。
三、研读谈鸥段,感悟人鸥情
师: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呢?老人到底为海鸥做了什么才会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呢?现在请同学们关注课文中重点描写老人的1-13自然段,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做法感动了海鸥?找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拿横线画下来。好开始吧!(师巡视)
师:孩子们,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已经画出来了。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在哪里?
预设句子: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师:是呀,老人每天风雨无阻,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突然,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在翠湖边上时,难怪海鸥们(生齐)-----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师:同学们,这位老人是一名退休工人,一个月只有308元钱的收入,他把一半的钱给海鸥买饼干吃,自己的伙食仅仅只是一碟咸菜,一个馒头而已。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我们把遗像放到翠湖边,难怪海鸥们-----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师:一只只海鸥都是老人的儿女们,所以老人给自己的每个儿女都起了一个名字,每天都来亲昵的呼唤自己的儿女们,有一天老人再也没有来了,当朋友把老人的遗像放到翠湖边,难怪这群儿女们----
4、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是呀,一千多个日子啊。十多年来,无论刮着大风还是下着大雨,无论老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着,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呼唤这群儿女们,有一天,老人去世,当我们把老人最后喂海鸥的遗像放在翠湖边时,怪不得这群孩子们----四、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1、课文的品读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仔细,并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生汇报)
2、师:(配乐播放图片)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老人与海鸥所带给我们的震撼。这不仅仅是个感人的故事,更是一首感恩的歌。在2005年年底时,很多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们被海鸥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很短的时间里捐款数万元,在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园,在老人喂海鸥的地方,为这位可敬的老人塑了一尊像,好让他天天都能看到海鸥。以后每年,在翠湖边,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去世,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
3、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学习。(配乐)永远在一起
师:怎能忘,那只为了海鸥的每一个冬日,生:怎能忘,那天地间有声有色的乐章,师: 肃立不动的守护,生:却留不住往日的欢乐,师:翻飞盘旋的旋涡,生:却挽不回亲人的脚步。师:让我们对老人深情地说一句: 生:您,放心吧!一路走好。师:让我们对海鸥深情地说一句: 生:你们,别太悲伤,因为还有我们。师:让我们对围观的人深情地说一句: 生: 在我们心里永远铭刻下这动人的一幕。师: 让我们对地球上所有的人和动物说一句:
生:我们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在一起„„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爱
老人 海鸥
爱
第3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郑州市二七区邱砦小学 张帆
【教材简说】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课文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翠湖畔偶遇一群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季,老人每天都会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给海鸥喂食,风雨无阻。他视海鸥如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而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老人喂海鸥。第二部分:海鸥送别老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对老人的深情厚意写具体的。
3、懂得爱护野生动物。【学习重
第4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21课 天津市河西区平山道小学 语文 韩洪涛
联系电话:89618866
教材分析
通读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后,那一幕幕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与海鸥》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在统领单元的教学中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3篇课文做好学法铺垫。
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
第5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原平六小 陈高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能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过程与方法:品味感悟文本语言,挖掘文本,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他们是我们的亲密朋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对文本中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方式
品词 读文 悟情 学情分析
课文十分感人,能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但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蕴含其中的感情,还需教师引导。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聚焦人物。
“真实的就是最感人的”为了让学生能带着真情走进文本,我出示图片,从昆明翠湖公园的铜雕像说起,告诉
第6篇: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塑料、饼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学习单元专题
(1)指生读单元专题,其他同学思考这一单元我们学什么?怎么学?
(2)指生汇报,在学生答后师重点强调两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感情及这感情是怎样真实、具体表达出来的。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那么带着这样的要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 老人与海鸥(板题)齐读课题
2、解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查读课文:指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