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细案1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16 08:03:0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背影》细案1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年级 八 科目 语文 课题 背影细案1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杨继田

审核人 学科组长 使用人 第周星期

教师寄语

教学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了解本文写作背景。识记以下字词:“踌躇、狼藉、惨淡、迂、蹒跚、颓唐、触目伤怀、琐屑”。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法选择

教学过程

基本要求 1.每项教学活动标明所用时间;2.细案体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3.充分体现小组教学;4.尽可能体现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其他教师点注

给加点字注音。

踌躇()蹒跚()颓唐()琐屑()

晶莹()狼藉()簌簌()栅栏()

【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仔细想一想,以“背影”作为课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3、你能否发现文章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4、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指导:一般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却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以至于“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蹒跚艰难,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内疚、忏悔。

【重点难点导学】

1、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2、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为什么怕他看见?

3、父亲为什么“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

4、送别过程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文中“我赶紧拭干了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表现作者的怎样的心理活动?

总结

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检查情况

1、主要写出“那年冬天”,“我”南返奔丧目睹家中惨淡光景,丧事既毕与父亲一起去南京,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还有我对父亲的眷恋。

2、“背影”既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3、“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节,第二、三次在第六节,第四次在第七节。一写“背影”,回念旧事,直抒胸臆,落笔点题;二写“背影”亲子之爱,情真意深,笔触主题;三写“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加深印象;四写“背影”追忆往事,寄托思念,首尾呼应。最为详细的描写是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着重描绘了他过铁道的情景,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亲见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关怀和体贴的情状;

【重点难点导学】 1、 注意动词、形容词的表意作用,重点体会“攀”“缩”“倾”等词的表达效果。

2、作者领会到父亲的爱,禁不住泪流满面,却又怕父亲看见担心。

3、父亲觉得总算尽自己的能力为儿子做了件事,因而感到轻松。

4、这些话蕴含着许多怜惜、体贴和依依不舍之情。

5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更不放心了;怕父亲劳累摔倒,体贴,心疼父亲。

板书设计

背影朱自清

难忘背影睹家思父悲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感激

惜别背影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怀念父亲伤心

教后反思

杨继田

第2篇:《背影》细案2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年级 八 科目 语文 课题 背影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杨继田

审核人 学科组长 使用人 第周星期

教师寄语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2、学习基本写法,进行测试巩固。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学习基本写法,进行测试巩固。

教法选择 测试法

教学过程

基本要求 1.每项教学活动标明所用时间;2.细案体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3.充分体现小组教学;4.尽可能体现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其他教师点注

总结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锤炼字词,体会含义

1、父亲两番“踌躇”,表达了什么心理,有什么作用?

2、文中两次用“终于”,解释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3、文中两次用“再三”,各有何作用?

4、文中用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5、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为什么?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6、《背影》一文中没有写父亲挑选橘子、摊主称橘子、父亲付款的情形,是不是作者的疏漏?说说你的理解。

课堂达标

⑴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描写。

⑵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有什么含义?

⑶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我”的一“拭”一“搀”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⑸“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⑹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详写背影的作用是?

课堂总结。

作业:

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的写作能力。

思考讨论

1、 父亲两番“踌躇”,决定送行。把父亲,的矛盾心理表露尽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文中两次用“终于”一词,表明父亲,更显父亲爱子之心。

3、文中两次用“再三”一词,一写父亲,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切;二写儿子,表明“我”独行的决心。

4、用两手攀两脚缩身子微倾

5、从结构方面说: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前文。从内容方面说: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的感情。

6、并不是作者的疏漏,文章主要是通过背影来表现父子深情,对背影详写是表现主题的需要,父亲挑选橘子、摊主称橘子、父亲付款的情形与表现主题无多大关联,故略写或不写。(言之有理即可)

⑴动作

⑵可以有各具个性的阐释:突出父亲背影留给我记忆的深刻;写父亲背影的朴素;与铺在坐位上的紫毛大衣对比,写父亲背影的仁慈厚爱;侧写父亲老境的颓唐,渲染伤感气氛……

⑶年纪大,人又胖,行动不方便攀、缩、微倾

⑷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理解和关切的心情。

⑸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⑹这段文字详写父亲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略写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杨继田

第3篇:《背影》 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了解作者

作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学者、。《背影》是散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踌躇:

触目伤怀:蹒跚:

自已:颓唐: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什么体裁?线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背影》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课题:1.

体会文中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通过反复朗读以及相互讨论的方式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学法提示:预习课文后,独立完成,小组内比一比,谁书写工整、正确。

1、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字,号,现代著名的和。他的散文主要是和的小品文。其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狼藉()簌簌()踌躇()()

蹒跚()()颓()唐举箸()

交卸()奔丧()橘子()

晶莹()迂腐()琐屑()

栅栏()差使()照看行李()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踌躇:

触目伤怀:蹒跚:

自已:颓唐:

惨淡:赋闲:

变卖典质:琐屑:

触目伤怀:情郁于中:

二合作学习

1、整体感知

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比比小组内谁读的最好)

思考下列各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背影》细案1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背影》细案1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