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海底世界》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点击课件,齐读课题)
2、有同学去过海底吗?(没有)开动开动小脑筋,想象一下那神秘的海底,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自由说,学生自己评)
过渡:同学们的想象大胆而又丰富,那么你们想去海底看看吗?(想)好,我们穿上潜水衣,带上氧气瓶,出发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时,海面上?(点击课件)我们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海面?
再来看看海底,依然是?(板书:宁静)
2、是啊,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
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3、那么海底有什么声音呢?(板书:有声音)想听吗?(想)
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点击课件,师生齐听)
4、这是谁发出的声音?(海底的动物)
5、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谁来说说?
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吧!(指名读)
6、这么多的声音,还会有其他声音吗?想象一下(指名说
也可以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所以这里用了省略号。
7、这些声音都是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所以很轻很轻,几乎听不到。
学习窃窃私语(说说你对窃窃私语的理解,并用它来说一句话!)
谁能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声音?(指名读评议)
8、这些声音都是海底的动物在什么时候发出的?(指名读)
9、小结: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啊,给我们的耳朵以美的享受,下面就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也给老师的耳朵增加一些美的旋律!(齐读)
过渡:海底的动物除了会发出声音,还会怎样?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选择你最喜欢的动物的活动特点来读读,然后告诉大家。(板书:动物)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1、指名说(要求:以第一人称我,向大家作介绍)
2、2、完成表格。
动物活动特点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能前进四米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
乌贼和章鱼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
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
深水鱼游动的时候能发光
3、总结:海底不仅动物多,而且动物的活动方式也多种多样。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它?(板书:多)
4、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5、学完这一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有没有什么特点?
(总--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那么,海底除了有动物,还有什么?(板书:植物)
2、请同学们用总分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可以同桌之间讨论。
学生交流,指名说
3、海底的植物色彩多种多样,形态各不相同,老师送你一个字(板书:奇)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海底植物吧!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海底的植物有的漂浮在水中,有的长在水底的泥土里,它们有的长在水底高高的山峰上,有的长在窄窄的峡谷里,那些地方除了有植物,还藏着什么?(板书:矿物)
2、那么有哪些矿物?(指名说)是啊,海底的矿物真丰富(板书:丰)这些矿物都对人们的生产有着很大的作用。
六.拓宽延伸
1、学到这里,你大概了解海底了吗?你觉得海底是怎样一个世界?(指名说)
2、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齐读!
相机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这么迷人的海底想再看看吗?(出示课件)
4、海底真是个迷人的的世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写下来。
5、其实,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就等着你们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了,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七
七、作业:
1、1、课后练习3。
2、2、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第2篇:《海底世界》教案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奓山中心小学宋亚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参”。理解“依然”、“窃窃私语”等词语,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2、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作用下,帮助学生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在网络环境的帮助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悟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想象,从具体语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一群孩子在沙滩上踏浪、堆城堡、捡贝壳、看船出海,大家玩的愉快吗?这节课我们将要潜入海底,跟随作者去参观奇妙的海底世界,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一:自主学习
1、看,海底的小动物们游上来欢迎我们了,它们身后还跟着词语呢。同学们,你们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谁能把它们身后的词语读出来,它们就和谁成为好朋友。
2、小动物们还要考一考大家,课文中哪一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真聪明,你们通过了海底动物们的考验,它们说要带大家到它们的家——海底世界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我们出发吧!
活动二:合作探究
1、自由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说说你发现这次海底旅行中哪些地方特别奇异,有趣?
①“波涛澎湃”的大海什么样?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再来想像一下这幅画 1
面(海面上风大浪急、一个浪接一个浪,大浪相互撞击,气势非常雄伟。)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是什么样的?(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什么意思?能换成别的词么?(仍然、依旧、还是、仍旧)是呀,虽然海面上是波涛澎湃但海底仍然很宁静、依旧很宁静、还是很宁静,是不是很神奇?这能不说很景色奇异么?
② 还有什么地方你觉得特别奇异有趣了?
(板书:黑暗却有光亮宁静而有声音)
2、默读第3自然段,感受声音
①有什么声音呢?(动物发出的声音)
②既然有声音,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是因为动物们“窃窃私语”的声音太小了)“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大家各自和同座位表演下?(窃:偷偷的;私:私下;语:说话。)在宁静的海底,小动物们偷偷的小声的说着话。请大家用这个词造个句子。
③那我们怎样才能听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呢?(必须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④现在让我们带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去听听海底的动物都发出哪些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⑤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发现它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么?
比喻:海底有的声音像——,有的声音像——,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排比:这些短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采用排比手法。
“嗡嗡、啾啾、汪汪”,这些都是描写动物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细细地读读,你会发现,这些声音一个比一个响。看来,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还是挺有讲究的呢!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活动三:拓展训练
海底里只有这些声音吗?你从哪儿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还注意到了省略号。大胆地想象一下: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
(引导学生说:比如有的像公鸡一样——喔窝;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有的像鸽子一样——咕咕。)哦,你还能想像到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的声音。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想到了哪些声音?
你们说得真好。如果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就更棒了!(出示: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见这些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指名说)
小结:
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啊,给我们的耳朵以美的享受,下面就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但是要注意那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它们读好呢?(声音小,轻一点)哦,因为动物们在——(窃窃私语)。
那海底还有哪些奇异的景象和丰富的物产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8、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黑暗却有光亮宁静而有声音
物产丰富
第3篇:《海底世界》教案
苏教版三下《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窃窃私语”的意思,抓住中心句子,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能了解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中心词“各种各样的声音”、“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差异很大”等具体展开分析,配以多媒体感知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模仿文中句式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想象海底其它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文章围绕事物主要特点,通过几个典型方面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海底世界”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第4篇:海底世界教案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概括能力,积累词汇和句式,规范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2.进行 语言实践。
课前准备:课件
一、核心句子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再读:再通过朗读告诉老师:海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指名读)读得很好,就是这样抓住关键词强调,让别人印象深刻。
2.海中有哪些奇异的景色,又有哪些丰富的物产呢?其实上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由海底动物创造的一个奇景,什么奇景?
今天我们继续下海,看看海底动物还会创造什么奇景。
二、欣赏动物之奇
第5篇:海底世界 教案
一、导入课文。
1、师: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当我们来到海底,慢慢下潜,越来越暗,连阳光都无法射进的海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海底世界》,将带领同学们走进海底,去探寻海底的秘密。(边说边板书课题。)
3、指导写“底”。
老师在这儿要提醒同学们千万把这个点丢掉。因为古人在造这个字的时候,这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横,这一横表示停止。如果不停止,说明还没有到底。明白了这个道理,相信你们再也不会忘记这一点了。
4、请一起读课题。
5、告诉老师,海底就是海的什么地方?(海的深处)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那么你猜猜,大海深处离海面到底有多远?老师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大海最深处离海面有一万多米,相当于绕学校的操场跑六十三圈还要多。
6、那我们来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写的呢?
二、初读课文,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