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捕虎》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2-07 08:01: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老翁捕虎》教案

《老翁捕虎》教案

《老翁捕虎》教案

文本分析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志怪小说的佳篇,简净的叙事风格,平实的语言特色,透彻的说理艺术,赢得了后人的好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众以传者矣。”

《老翁捕虎》恰恰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首先,叙事张弛有度,悬念层出不穷,让整个故事摇曳生姿。先极力写虎之凶猛,引“必请唐打虎”,为悬念一;“至精者”来了,却是一老一少,悬念二;不做休整,直奔虎山,悬念三;唤醒猛虎,悬念四;顷刻间,猛虎倒地,悬念五。寥寥二百二十六字,便让整个故事貌似平淡,却处处扣人心弦,跌宕起伏,足见作者手法之高妙。

其次,说理水到渠成,令人信服。在所有关子卖完后,作者用老翁之言,点拨迷津。既达到破解所有悬念的妙处,有自然地点出道理,不留任何雕琢痕迹。后面作者意犹未尽,为了凸显本文立意“功到自然成”,又补充了两个足可以让人叹服和赏析的故事,所笔墨简练至极,但同样饶有情趣。

再次,作者很善于对小细节的处理。如“咯咯”“哂曰”“短柄斧”“厚赠”等情节,从不同角度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也丰富了人物形象。一个写作高手,往往不会空写一处,也往往在看似平常的细节中匠心独运,在文章中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的细节,可以作为精彩的范例。

关于《庄子》里有没有那句话,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哲理,已经深深地随着故事植入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再联想到纪晓岚本人,作为一代文豪,《四库全书》的编修,他渊博的知识不也是这样练出来的吗?他的历练和成就,也应该看作是本文隐藏着的第四个故事,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纪晓岚和《阅微草堂笔记》

2、 学习本文富有感染力的叙事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 明白“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自己的历练。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了解和学习本文运用的'叙事手法。

掌握主旨,并联系实际,指导自己更好地历练。

教学难点

最后一段的作用

教学设想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明白读懂名著的一种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加强基本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环节

一, 导入

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纪晓岚。

补充资料:纪昀(1724—1805),清代文学家。字晓岚,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

补充资料:《阅微草堂笔记》

二, 合作一

1、自读课文,和组员交流生字词。

2、。教师朗读全文,学生订正字音,修正停顿不当之处。

3、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写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三, 合作二

1、 组内交流思考的问题,并派代表发言:一位学生概括故事,一位学生讲作者写作的目的。

2、 小组展示。班内交流。

四, 合作三

1、 结合注释,自己翻译全文。标出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

2、 组内交流疑难之处。

3、 组内提出不能解决的地方,班内交流。教师及时点拨重要字词或句子。

例如:知旌德县 至精者 姑且 哂曰 顾童子 手一短柄斧

习服众神 暗中 秉烛 谬巧

五, 合作四

1、 我的发现:你能从文章中发现那些细节的妙处吗?

教师示例:从“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中,我看到了虎的凶猛,能更好地突出老翁的技艺高超,另一方面写数人猎户不能捕,也和老翁对比,有利于衬托老翁的英勇形象。

2、 小组合作,谈谈本组对文中细节的理解。

3、 组织一次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最精确。

4、 老师总结: 本文叙事的精巧在于悬念叠加的设置。

人物的成功塑造在于不同角度的衬托。

阅读名篇要学会处处体会,句句落实。

5、 质疑:为什么写最后一段?如果请你再补充一个故事,你会讲什么?

小组合作后展示。

六、课后拓展

以“功到自然成”为题目,写一则读后感。

第2篇:《老翁捕虎》教案

《老翁捕虎》教案

《老翁捕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2、简介作者作品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

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二、初读,读通文章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指明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指出不准的字音,共同订正。

3、你读的准吗?(检测字音)

三、再读,读懂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小组讨论疏通,划出不理解的句子的字词。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3、指名学生翻译;

4、自我检测。

三、研读,赏析主题

1、文中请到的打虎人有什么样的特征?作者特意安排这两个人的用意是什么?

(为了增加悬念,即跌宕有致笔法,同时也为下文老翁打虎一节作铺垫。)

2、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自己伏虎本领的自信?(用原文回答)

(A、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B、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

4、本文对捕虎过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解?

(文中简短而较为详细地写捕虎过程,目的是在于突出唐老翁的自信、从容和超群的捕虎绝技,与上文中的“大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

5、老翁的绝技是怎么来的?勾画相关语句并齐读。

6、学生列举自己身边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事例。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唐打猎”祖孙俩不费太大力气就制服一只凶猛老虎的经过,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淳朴和智慧,说明一切技艺皆从“习”中得来的道理。

第3篇:语文《老翁捕虎》教案

语文《老翁捕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解纪昀及《阅微堂笔记》的有关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结构;学习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老翁捕虎》教案范文

《老翁捕虎》教案范文

《老翁捕虎》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及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习指导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法提示:

以自主阅读为主,兼以讨论、交流、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大家都看过吧?纪晓岚诙谐幽默的言辞以及他博学多识的睿智,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老翁捕虎》,欣赏一下他的文风。

二、作者简介: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老翁捕虎》教案设计

《老翁捕虎》教案设计

《老翁捕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2、简介作者作品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

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老翁捕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解纪昀及《阅微堂笔记》的有关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结构;学习本文语言简朴流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一切技巧皆从“习“中来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纪均(1724-1805),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乾隆年间进士,官到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能诗文,多宣扬封建伦理观念及歌功颂德。晚年著《阅微草堂笔记》,全书着重宣传封建道德及因果报应,且议论说教过多,但文字质朴简明,涉猎面广,多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见解。有《纪文达公遗集》。

三、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老翁捕虎》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翁捕虎》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