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水乡歌》优秀教案
《水乡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飘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
1、旧知回顾
2、谈话导入,进入情境,引入学习。
【设计意图:切入主题,激发兴趣。】
二、品读课文,内化积累
(一)第一节:水多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图文对照,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相机理解荡字
4、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看看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通过读等形式,理解荡字,从而感受水乡的美;尊重学生的差异,渗透背书方法的指导。】 (二)第二节:船多
1、生自读这一小节。
2、交流
3、通过理解船多飘来理解水乡人民的勤劳。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营造有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理解服务,为教学服务。】
(三)第三节:
歌多 1、质疑 2、引导解疑 3、体会朗读,读中体会
(四)全文回顾,感情升华
1、小结 2、朗读或者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加深对水乡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感受。同时,师生轮读,气氛融洽,增加了快乐读书的体验,在愉快中完成了水乡之旅。】
三、搭建平台,能力迁移
1、激发写诗歌的兴趣 2、编写《柳州歌》(可灵活处理,如果学生一下子说不好,可以作为作业,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去图书馆、访问等途径调查了解家乡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留意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观察,通过仿照所学诗歌的形式,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同时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调控教学,体现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思想。】
四、课后延伸,自主作业 你还想用什么形式把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出来?今天小朋友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诗歌、画画、收集资料、写日记)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作业。突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第2篇:水乡歌教案
水乡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地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江南水乡地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读激趣: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上节课啊,我们熟读了课文,大家知道了这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的哪三多呢?(板书:多)
交流:水多、船多、歌多(师相机出示)(并板书:水 船 歌)
3、过渡:是呀,水乡 “水多、船多、歌多”,它就象流动的水墨画,美不胜收。(PPT欣赏一组水乡图片)三.学习第一段
课文是怎样描写水乡的水多的呢?现在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想一想: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水很多很多呢?(用笔把这些词语画出来)
(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检查)师:谁来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水乡的水多?(点击课件:水多)1 感受水多
(指名学生汇报:千条渠 万条河 一个连一个 处处)(1)师:同学们很会读书。那当你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是呀!当你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时,心情怎样?(高兴 喜悦。。)
那能不能试着把你心里所想象到的读出来呢?(指名学生读)(3)师边放图片一边描述:同学们,你们瞧,千万条小河和水渠遍布了水乡的每一个角落,潺潺的河水从房屋中间缓缓流过,人们撑着小船就可以在水乡的大街小巷四处游走,这里的水可真-----(生:多啊!)(4)师:水乡水汪汪的一片,到处是绿水清波,谁来读好它? 2.感受水的美
(1)这水是什么样的?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老师读:处处绿水荡清波 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水很绿 水很清 水很美
(2)师:是呀!来到水乡,看到河渠纵横交错,池塘一个一个紧紧相连,来到小池塘边,踮起脚尖儿,你会发现---(出示:池塘的水真(),都可以看见()。(指名学生读这句)
(3)师:那就请你来读一读这清清的水!(学生读:处处绿水荡清波)(4)师:)(板书:美丽)(5)师:看到这样多这样美的水,我们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男同学读: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中还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水小草,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女同学读:处处绿水荡清波)(6)师:水乡的水多么让人心驰神往呀!拿起书读第一段(拿起出读第一段)
过渡:水多了船也就多了 四 学习第二段 1.感受船多
(1)(指名一个学生读一读,其他同学想:哪些词语可以读出船很多呢?)
学生汇报:千只 万只 白帆片片 飘满
(2)师:是呀!这是怎样的一副画面呀!请大家闭上眼睛(放音乐)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水乡碧绿的湖面上,浮现在我们眼前的---(老师范读:千只船,万只驳 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睁开眼睛,听了老师的描绘,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到船很多的时候,老师相机指导:水乡不但有渔船,驳船,还有货船和游船,想一想,水乡人做着这些船干什么去了?)(3)(出示图片和填空:
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4)师:水乡人民乘着船儿每天早出晚归,为幸福的生活而忙碌,你来夸夸他们!(出示:水乡人民真()。预设:勤劳)(5)师:是啊!正是这忙碌的生活给勤劳的水乡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板书:富裕)(富裕学生说不出来,由老师总结)
(6)师:如果你就是水乡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家乡这样美丽富裕,你想说什么呢?
(7)师:带着对家乡的喜爱再读一读这一段吧!(指名读)(8)过渡:美丽富饶的水乡,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什么呢? 四 学习第三段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
读后质疑:什么是新生活?新生活能唱吗?歌怎么能箩里装呢?(2)师:生活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在生活前面加上一个新字,说明生活怎么样?(生活过得很好)
(3)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水乡人民生活过得很好呢?可以读一读第二段的文字,想一想!(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预设:船很多 很忙碌 他们忙着打渔,打了很多鱼然后可以卖鱼,卖了许多钱,有了钱生活就过的好了)
(4)师引导:是啊,说不定水乡人现在住的是楼房,用上了电脑,开起了汽车。。说明生活富裕了。渔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就是----(生:新生活)
(5)师:新生活能唱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就引导一下吧)(预设:唱不但是歌唱而且是赞扬,夸奖的意思)(相机板书:歌唱 赞扬)
(6)那么歌声怎么能装进箩筐里呢?仔细想一想 预设:装鱼虾的时候在唱歌 所以装进箩筐里的不但是鱼虾也装进了渔民们歌声)
(7)师:他们唱的歌多吗?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千首 万首 一箩又一箩)(出示一张丰收的图片)
(8)师总结:瞧!鱼虾满筐,人们的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这一张张展露的笑容,这一阵阵喜悦的歌声,传遍了风景如画的水乡。(9)师:谁来唱起这又多又甜美的幸福之歌?(指名读)师:我们不仅唱起这幸福的生活,也尽情歌唱我们美丽的家乡!作为水乡人民,该是多么自豪呀!(拿起书读最后一段)四.熟读成诵 升华主题
1.师:水乡的水静静地流,水乡的船轻轻地飘,水乡的歌美美地唱。让我们来夸夸水乡,夸夸水乡人民的新生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想看书的就看书读,不想看书的我们就背一背.2 读课题
师:在这歌声中,我们感到了水乡的美丽和富饶,读—(水乡歌)在这歌声中,还表达了我们对水乡幸福生活的歌颂和赞美,(指着板书)再读---(水乡歌)五.自主迁移,以读促写
1.师:是的,水乡值得歌颂和赞美的还有很多很多,看!(放图片)师:你看到了什么?(板书:桥、荷花、)
2.师: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当当小诗人,选择一种喜欢的景物自由的说一说出示: 水乡什么多? __________多,千_______,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相机指导)六.总结全文 课后延伸:
师:游玩了水乡,小朋友们觉得我们的家乡泰兴有什么值得歌颂和赞美的?(出示作业:课外搜集一些歌颂家乡的诗歌,阅读课上我们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好吗?)师:伴着美妙的歌声,我们的水乡之旅结束了,相信水乡的美景会永远留在你我的记忆中。现在我们就随着好听的歌曲走出教室,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水乡歌
歌唱 赞美
水 美丽
船 多 富裕
歌 幸福
水乡歌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学校开展 “师徒结对汇报课”这一教研活动时所执教的课。现将上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如何使学生获得朗读的快乐,从而变得乐读、会读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觉得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尺度很难把握。教师引导多了,成了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少了,学生悟得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读得动情动心。这次教学《水乡歌》,我同样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上完课后,我觉得时间把握不错,教学环节也比较流畅,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了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水乡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踊跃,一下想到了水乡的树多、水乡的鱼多、水乡的云多等等。在此基础上,联系句式,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写诗训练。学生兴趣盎然。这个环节不仅结合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尊重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同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适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在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方面还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课文时,学生虽然读得很多,但是读得不够入情入境,没有把水乡的美读出来。
到底怎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水乡的美读出来?我想应该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另外,通过本次教学,我能够体会到本课时的亮点还应该体现在仿写的地方,而前面对于课文的理解以及图片的欣赏等,都要为这个环节作充分的准备。要让学生会说,首先就是要把这些素材在课堂中点点滴滴的帮助孩子去积累,这样才能使课堂在重点部分更精彩。
学习还应由课堂延伸至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读书、实践、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从而把阅读探究变为学生生活的第一乐趣。在教学最后,我布置学生仿照所学诗歌的形式,夸夸自己的家乡,鼓励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这种延续的探究活动源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激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第3篇:水乡歌教案
《水乡歌一课一贴》 教材分析:
<水乡歌>是一首儿童诗,由四小节组成,分别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突出水乡的四个特点。这四小节逐层推进,彼此紧密相联。因为“水多”,所以“桥多”、“船多”,因为“船多”,乘船、打鱼的人多,所以“歌”就多,“歌多”是全诗的结晶与升华,渗透了水乡人民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儿童诗的语言生动优美,运用设问、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方式,把普通的水乡景色描绘的栩栩如生,令人向往。“处处绿水荡清波”中的“荡”字飘满湖面,飘满河中的“飘”字,“大船小船装满歌”中的“装”字,都很具有表现力,既动感十足,又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
第4篇:水乡歌教案
6水乡歌
教学目标:
1、学习六个会认生字和四个会读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试着背诵。
4、感受水乡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教学重点:学习会认生字,精读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在学习中感受水乡人们的美好生活。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师:今天上新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播放歌曲《采菱》),仔细听,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水乡,相机学习生字“乡”)板书 同学们知道什么地方称为水乡吗?(河流,湖泊多的地方)
2、师小结:这是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儿歌。人们不仅用歌曲来赞美水乡,还写下了优美的诗篇来歌颂水乡。-----板书课题:6 水乡歌
3、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这首诗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认真的朗读(生自读,师提醒读准字音,读通句
第5篇:水乡歌教案
《水乡歌》教学设计
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彭昆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江南》《枫桥夜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忆江南》
2.刚才我们背了几首有关江南的诗词,江南是鱼米之乡,又称水乡,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迷恋着江南水乡的景色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水乡歌。齐读课题。3.黑板上的词语你会读吗? 水乡 处处 荡清波 白帆 片片 飘满河 唱歌 装满 一箩又一箩
4.读完词语,水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多 船多 歌多
5.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水乡歌》,自己喜欢哪一段,重点读一读。
二、品读
(一)第一段 1.出示水多的图片
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水多
2.刚才从图中看出水多,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水多吗? 3.指读
4.理解“千条”“万条”。这里的“千条”“万条”是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