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电源和电流课堂教案
电源和电流课堂教案
电源和电流
学习目标
1.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作用的道理,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
1.电源是能把电路中的 从正极搬到负极的装置。
2.导线中的电场是由 、 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在导线内共同形成的电场,导线内的电场保持和平行。
3.由 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4.把 、 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5.电流的 程度用电流这个物理量表示;规定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是 ,符号是 ;公式为 。
6.电流的分析与计算
(1)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此时 中,q为正电荷总电荷量和负电荷总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4)电流虽然有大小和方向,但不是矢量。
7.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的应用
在电解液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用公式I=q/t计算电流时应引起注意.
【例题与习题】
例1如图验电器A带负电,验电器B不带电,用导体棒连接A、B的瞬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瞬时电流形成,方向由A到B
B、A、B两端的电势不相等
C、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不等于零
D、导体棒内的自由电荷受电场力作用做定向移动
例2在彩色电视机的显像管中,从电子枪射出的电子在加速电压U的作业下被加速,且形成的电流强度为I的平均电流,若打在荧光屏上的高速电子全部被荧光屏吸收。设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进入加速电场之前的速度不计,则在t秒内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数为多少?
例3如图所示的电解槽中,如果在4s内各有8c的正、负电荷通过面积为0.8?的横截面AB,那么
⑴在图中标出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⑵电解槽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⑶4s内通过横截面AB的电量为多少?
⑷电解槽中的.电流为多大?
练习:
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是S,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金属内的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为V0,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I,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0
B.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I/nes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真空中的光速c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I/ne
达标检测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
A.只要有电压加在物体的两端 B.必须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压
C.只在导体两端瞬时加电压 D.只要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2.在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形成的电路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线中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B.导线中的电场强度方向跟导线方向平行
C.导线内各点的电势相等 D.导线内沿电流方向各点的电势逐渐降低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B.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电流的传导速率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越多电流越大
D.导体中越粗的地方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越多电流越大
4.某电解池,如果在1s内共有5×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面积为0.1m2的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A.0 B.0.8A C.1.6A D.3.2A
5.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u,在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nuSt B.nut C. It/q D. It/Sq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电流是矢量
C.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部场强不为零
D.只有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8. 示波管中,2s内有6×1013个电子通过横截面大小不知的电子枪,则示波管中电流大小为( )
A.4.8×10-6A B.3×10-13A C.9.6×10-6A D.无法确定
9.我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 m的近似圆形轨道,电子电荷量e=1.6×10-19C,在整个环中运行的电子数目为5×1011,设电子的速度是3×107 m/s,则环中的电流是:( )
A.10mA B.1mA C.0.1mA D.0.01mA
10.如图所示,a、b两导体板组成一电容器,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然后用一根虚线所示的导线连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线中有恒定的电流
B.导线中有短时间的电流
C.通过导线的电荷量为q
D.通过导线的电荷量为2q
11. 如图所示,在电解槽中,如果在5s内共有2C正离子和2C负离子通过面积为S=0.1m2的某横截面,那么5s内通过该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 ,通过该横截面积的电流为 .
12..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设氢原子中的电子以速率v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运动,用e表示电子的电荷量,则其等效电流为多少?
第2篇:《电流和电源》教案1
《电流和电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的微观机理及其定义式,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了解电源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3、了解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了解电动势的概念和单位。了解常见电池电动势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电流
问:怎样才能产生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问:产生电流需要有什么样的条件呢?(①自由电荷②导体两端有电压)说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中的正、负离子,都是自由电荷,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电源,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上的电压。
问:如何规定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问:金属中自由电荷是电子,那么金属中的电流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有何关系?(相反)问:导体中电流的流向如何?(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内部是由负极流向正极)问:电流有强弱的不同,如何比较电流的强弱?(用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来描述电流的强弱)说明:我们把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定义为电流,用I表示,I=Q/t 问: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什么?(安培 简称安,符号A)问:还有什么常用单位?(毫安mA 1mA=10-3A 微安 μA 1μA=10-6A)
二、电源和电动势
说明:一个闭合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和导线、开关构成,问:那么电源的作用是什么呢?(使导体两端建立电场,电场力使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做定向运动,形成持续的电流)说明: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电源,不同的电源,两极间电压的大小不一样。不接用电器时,常用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大约是l.5V,铅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大约是2V。电源两极间电压的大小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电源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用电动势来描述,符号是E,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动势的单位与电压的单位相同,也是伏特。
问: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源的作用是什么?(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第五节、电流和电源 板书设计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条件:①自由电荷 ②导体两端有电压
2、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电流流向:电源外部正极流向负极,内部负极流向正极
4、电流: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I=Q/t 国际单位:安培 简称安,符号A
常用单位:毫安mA 1mA=10-3A 微安 μA 1μA=10-6A
二、电源和电动势
1、电动势E :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电动势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2、单位:伏特
第3篇:2.1电源和电流教案
第一节 电源和电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
2、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教学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教学难点: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生产和生活领域,更广泛存在着的是电荷流动所引起的效应。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流
第4篇:2.1电源和电流教案
第二章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单元的静电场,对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变化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此刻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认识恒定电场,是符合学生心里特点。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等势体上电荷的分布和转移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恒定电场形成的过程,并引出了电源和恒定电流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3.从微观意义上看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类比分析、讨论和合作推导等过程加强对电源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知识的理解。
(三
第5篇:21 电源和电流 教案
常 德 外 国 语 学 校
《第二章 第一节 电源和电流》教案
高二物理备课组 主备人:于田野
(2012年下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了解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类比和分析使学生对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等方面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教学重点
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教学难点
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贯中外 博约兼长 常 德
第6篇:2.1电源和电流教案
2.1电源和电流教案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选修3-1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电源在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理解导线中的恒定电场的建立 2.知道恒定电流的概念和描述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电流 3.从微观意义上理解电流的强弱与自由电子平均速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和分析理解电源的的概念、导线中的电场和恒定电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难点:电源的作用,区分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和在导线中建立电场的速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类比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案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