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 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 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 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 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 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 合计 男 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 完成练习第4题
1、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 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 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月
成绩
人数
组别 合计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 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 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 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 合计 ()班 ()班 ()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 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 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 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第2篇:复式统计表练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3、4、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
年级合计男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月
成绩
人数
组别合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合计()班()班()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3、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4、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书106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例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003年北京市、桂林市各季度的气温情况)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这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淡蓝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北京市第一季度的平均气温是1摄氏度……)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思考问题:
季度
平均气温℃
城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北京市
桂林市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小组内填写交流,指名回答填写的结果。
5、问: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还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写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十的第2、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需要的数据。
自己班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情况,收集有关的信息。
二、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小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性别文字处理绘画上网编程其他
男
女
2、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4、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
注: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项目开展活动。
三、完成练习二十底第3题
1、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
2、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3、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
4、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个统计图。
5、分析比较:
(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
(3)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
6、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题: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11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
第十单元整理和复习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16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16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16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16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16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0.8070.0780.870.780.087
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16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教学后记:
第3篇:第二课时练习十七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算一算,比一比。
12()2.4=
0.72÷1.2=()0.24÷4.8=
0.12()0.024=
二、新授。
1、妈妈购买萝卜和西红柿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小黑板)
品种 萝卜 西红柿
单价(元) 0.55 1.2
总价(元) 1.1 3
买萝卜多少千克?
列式。1.1÷0.55=
提出: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要乘几?
被除数呢?
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买西红柿多少千克?
3÷1.2=2.5(千克)
2.5
1.230
24
60
60
0
3、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第4篇:第二课时 练习八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
第5篇:《复式统计表》练习课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3—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统计表意义的认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现在我们来复习—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总结边板书。
①先根据数据内容确定统计表需要分为几项,画好表头,确定横行、竖行的格数。
②填写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注明单位名称。
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数据一一填入表内,计算出并填好“总计”、“合计”、“百分数”等:
⑤核对表中所有数据。
二、做练习
十四的第3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复习的统计表的填
第6篇: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的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教学准备: ,自制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生课下活动图片。师:自从我校开展课外小组活动以来。。。
(二) 自主探索,建构新知,创造复式统计表
出示单式统计表,引出复式统计表,并分析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师:观察一下两个单式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复式统计表好在哪里。。。
(三) 数据分析,比较体验(复式统计表)
师:喜欢跳绳的.男生比女生多还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