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实践与反思论文
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实践与反思论文
摘 要:主题式教学以主题的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获得学前儿童卫生保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式教学概述
主题式教学也称为主题教学、主题性教学、主题学习(thematic teaching,thematic instruction,theme study)等,是指围绕主题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建构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主题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目的是使学生在主题学习、探究、研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元智能和多种学习探究技能,培养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主题式教学具有教学内容主题化、教学资源整合化、教学组织弹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师生关系合作化特点,具有整体性、互惠性、超越性、灵动性与开放性的特征。主题式教学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大范围来理解主题,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态度,其本质上是一种培育“完整的人”的整体性教学方法。主题式教学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生影响,至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的教育领域。
二、主题式教学在“学前卫生学”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
1.“学前卫生学”课程的特点与主题式教学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运用卫生学、营养学、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课程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与主题式教学的整体性特征较为契合。
2.学前教育的主题式教学特点
在学前教育领域,主题式教学近年来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形态,学习“学前卫生学”课程时实施主题式教学,不仅是于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尝试,也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亲身体验这种在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形式,为他们更好地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及将来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后提供一定的经验。
三、“学前卫生学”课程主题式教学实践
1.主题的选择
(1)明确学习目标:主题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情感态度。因而学习目标不仅关注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卫生保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激发其对幼儿的爱心、耐心、关心等专业情感态度,还应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自信心、责任感、团队精神及个性发展等。
(2)选择主题:根据主题式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创设幼儿园保教工作情境,让学生扮演幼儿园保教工作者的角色,以“幼儿的科学保育”为线索,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结合幼儿保育工作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确定“家有宝贝初长成”“好营养,好味道,好健康”“不,我不要生病”“宝贝,远离危险” “阳光宝贝,快乐成长”“幼儿园的一天”“宝贝的.健康卫士”“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等8个主题,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幼儿生理与生长发育特点及保育、营养膳食卫生与管理、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幼儿安全工作与常见意外伤害处理、幼儿心理健康常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保教卫生、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环境卫生等。为了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的工作氛围,各主题名称在体现课程相关内容的同时力求童趣化,更贴近幼儿园真实情境,尽量接近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形态的主题活动名称形式。这样也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主题活动的开展
(1)引入主题:教师创设与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搜集资料的方法、资源等。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思考、讨论等方式对主题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2)活动设计:教师根据学習目标和主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活动方式(例如专题讲座、主题辩论、主题论坛、知识竞赛、小组讨论、小组作业、角色扮演、戏剧小品、歌舞、宣传海报制作、动漫制作、实践操作、健康教育、保育调查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活动成效;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所理解的知识技能内容及典型幼儿保育工作内容来自主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自主探究、理解主题内容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或设计活动方式,撰写活动方案,根据方案分工合作,在课前进行相关准备,在课堂或课外开展主题活动。
(4)辅助活动:除了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同时还应积极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创建课程学习群,教师在群里共享参考书籍、文献资料、相关专业期刊或网站链接等信息,供学生自学、查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讨论和远程指导等辅助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掌握知识。
3.教学实例:幼儿园的一天
(1)引入主题。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卫生保育工作,放心送孩子到幼儿园?”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围绕主题到图书馆、网络、幼儿园等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设计和开展活动。
(2)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主题开展自主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和思考,根据主题内容及教师提出的参考活动方式,经过讨论,决定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呈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卫生保育工作,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撰写活动方案,与教师讨论修改后,各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准备。
(3)活动开展。根据主题活动方案,以一系列情境表演方式向家长呈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项保教卫生工作内容。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家长、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园长等角色,将幼儿园一日生活主要环节演示出来,特别突出其中的保教卫生工作情境。
(4)輔助活动。在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师生通过课程学习群分享与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卫生工作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讨论活动方案等。学生在自学的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相关知识。
四、“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反思
1.主题式教学的效果
主题式教学也许不能将所有的学科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却能让学生在设计与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从书本以外获得更多知识和能力。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仅能掌握幼儿园卫生与保育工作的知识技能,还可提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活动规划、交流沟通等能力,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且,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学生需要自主学习、整理、筛选相关知识,练习相关技能,与单纯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相比,这一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
2.主题式教学的不足
采用“学前卫生学”主题式教学实践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主题活动通常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并且难以将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包含在活动中。与教师讲授通常按单一学科知识系统传授相比,学生获得的知识较为分散,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
二是与单纯讲授相比开展主题活动时,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的工作量都非常大,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到师生共同进行活动方案设计、修改、准备工作,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分享,正式开展主题活动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时间精力有限,有时候准备工作不足导致主题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少数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认识到主题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参与主题活动不够积极投入,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存在“南郭先生”现象,这部分学生在主题式教学中受益甚少,而承担了较多工作的小组成员也容易产生埋怨,这些都会对主题式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主题式教学过程中应改进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主题式教学的开展应注意以下方面的改进:
一是应适当结合讲授内容开展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前后以课堂讲授或网络课堂的形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讲授,以弥补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零散或遗漏的不足,也能满足部分尚不适应主题式教学但仍然依赖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学生的需求。
二是将管理意识纳入主题式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主题活动工作,提高活动组织效率,在教师和学生的任务都很重且短时间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学习时间、改进小组分工合作方式等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更好地完成大量的主题活动前期工作,准备更充分,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三是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做好学生方面的工作,通过联系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观摩示范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主题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充分认识到主题式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主题活动。
四是改进小组作业及评价方式,将小组开展主题活动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小组成员,真正做到分工合作,人人各负其责,齐心合力完成小组共同任务,保证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在主题活动中有所收获,真正受益。为了更好地实现主题式教学的目标,这些方面的改进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张青青.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主题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王 练.学前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王春燕.关于幼儿园主题教育的设计[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4(7):36-37.
第2篇:学前卫生学论文
《学前卫生学》保育实践探索
【摘要】保教结合的意识薄弱和能力不足,一直是学前教育实践的软肋。在结合《学前卫生学》学科教学的保育实践中,存在着重教轻保、缺乏基本保健技能等问题,这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学校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安排等因素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应在树立学生保教一体观、增加教材中的实训内容、制定方便可行的观察分析表以及有效指导学生实践与反思等方面进行努力,以切实提高未来教师的保教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原则与灵魂。为了切实贯彻“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学前卫生学》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就是学习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保育,这些技能的学习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结合幼儿园保育见习,让学生深入幼儿园班级,在观察、实践中反思、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保教结合的意识,掌握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纵观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践,还没有比较规范的保育见习计划和内容可供我们参考,而我校自学前教育专业复办以来,虽然每年都结合《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组织学生下幼儿园进行保育见习,但以往见习的内容、要求都不够全面具体,再加上一年级学生首次下幼儿园,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有限,所以大多数学生见习后都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只是看了些“热闹”回来。因此,保教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薄弱一直是我们毕业生的软肋。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一、当前学前教育学生保论文联盟整理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前教育大专生在教育实习或新上岗时,保育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不明确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保育和教育严重脱节,重教轻保;保育的技能技巧欠缺。如很多新老师只在乎“上课”,而忽略了许多生活环节的保育工作;不够关注孩子一天身体的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疾病迹象没有预见性;大多数新老师不懂得如何为幼儿铺床单、擦屁股、穿衣服;遇到意外伤害,不能进行简单的处理;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调节,有的甚至还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
二、当前学前教学生保育实践问题的原因探究
思想认识偏差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幼儿园老师只要把幼儿教育好就行了,而保育则是保育员的任务。所以在校期间他们比较重视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了对卫生保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教材实训内容欠缺
目前,各高校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教材,都缺少对学生保育方面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对保育技能、技巧的学习缺乏统一的要求和依据。保育实践内容涵盖不够全面
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有限的保育技能训练,如测体温、数脉搏、呼吸道异物的急救、翻眼皮、流鼻血的处理、查看扁桃体、穿脱衣服方法的训练等。而了解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只能通过两天的幼儿园保育见习机会,如果观察不认真细致,学生就会忽略很多细节。
操作层面上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现在,大部分学院还没有配置可供学生进行保育技能操作的场所,这也给学生的实训增添了很多困难。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保育实习,学生一上岗就要保教并重,这对于新老师来说真是难上加难。
总之,造成目前学前教育学生保育实践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好它,需要多方的努力。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就大专院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和如何在保育见习中提高学生保育实践能力有一些初步的认识,愿与专家同仁共同探讨。
三、提高学生保育实践成效的对策探讨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学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专业课的学习。而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都流露出畏学情绪,认为学了这门课,将来就要为幼儿擦屁股、擦鼻涕。因此,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把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将许多学前卫生学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与他们将来要“为人母、为人父”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儿童营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营养配膳的方法和制作“五谷豆浆”的方法以及不同身体状态下儿童食谱的配置及制作方法等;结合“小儿生理特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身体保健的方法,如“常用盐水漱口防感冒”“耳廓穴位按摩防冻疮”“叩牙延年益寿”,等等。这些内容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参加保育实践的热情。真正树立保教一体观,切实增强学生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对幼儿生理特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加强对幼儿保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学生认识到幼儿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虽然已经具有人体的基本结构,但各系统、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较大;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神经、心理发育还很脆弱、很敏感,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侵害,所以需要成人各方面悉心的照料。这些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增强对保育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教材中增加实训内容,加深学生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了解
在《学前卫生学》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保育和能力的培养”一章内容,重点向学生分析幼儿一论文联盟整理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保育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应着重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生活的能力,以增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如:在进餐和睡眠环节,怎样做才能切实保持孩子有愉快的情绪,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等,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学生在见、实习中的可操作性更强了,也加深了对保育工作的理解。制定切实可行、方便学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内容观察分析表
结合一年两次各2天的幼儿园保育见习活动,笔者制定了切实可行、方便学生操作使用的保教内容观察分析表(见附表),并在学生下园前专门用两节课时间向他们详细解释其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知道应该看什么、怎么看,特别强调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保教结合点在哪、应怎么做,充分利用有限的保教见习时间,提高保育见习的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
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期间,除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由于目前大多数大专生是独身子女,本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对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无从下手,这就更需要老师、保育员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在反思中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学生保育实践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实践园所对我校学生的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但反思我们这几年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在保育见习中无法做到融汇贯通,只是更多地停留在观察、分析的层面上,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结合卫生学课程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有限,并且实践操作的面太窄、内容不够全面。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建议:学院创设相应的保育实训室,让学生在《学前卫生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学生毕业教育实习中要加强保育实习的份量,使配班的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形同虚设;学院能根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的需要,多安排学生下幼儿园实践,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树立保教一体的观念,做到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
第3篇: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贲春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2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针对“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卫生学 课程教学 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贲春明(1967-),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教学、双语教学、职业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134-01
“学前卫生学”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我们在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基础上,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第4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论文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生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09级5班 学 号 3109004007 学生姓名 唐浩中 指导教师 序 号
2011/10/29
膳食营养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发展最迅速的100年,抗生素的发现使人类成功地控制了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疫苗的研制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使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且正在有计划的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医疗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已经可以治愈部分肿瘤。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疾病谱和死因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的后50年,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过去的传染病转变为非传染性慢性病,除了人口老龄化因素外,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非传染性慢性病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其中膳食营养因素尤为重要。
“民以食为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