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doc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贲春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2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针对“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卫生学 课程教学 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贲春明(1967-),男,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教学、双语教学、职业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3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134-01
“学前卫生学”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我们在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念基础上,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原课程是延续传统的“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结构,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造成学生厌学等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沿用本科教学的学科结构,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应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倾向于抽象的理论,难度较大,教师虽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但学生还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2)课堂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被动记忆,缺少学习主动性。(3)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太少,没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没有体现高职高专特色。(4)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传统教学以考查书本知识的闭卷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学生易养成死记硬背、考前突击、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是当务之急。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
(一)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根据“理论有用、能力为重”的职业教育原则,从强化结合实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要求出发,我们从北京“汇佳幼儿园”“启明幼儿园”和秦皇岛“小金鹿幼儿园”等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幼儿园邀请了行业专家进行岗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和技能,形成一份能力图表,进而形成培养目标。通过“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具备在幼教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学前教学的能力;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为托幼机构提供合理的膳食管理的能力;对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的能力,进行教育环境创
设及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的能力;了解和解决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的能力等。
(二)依据能力培养目标选取、确定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体系改革。依据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确保课程所选内容能够有效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那些不是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的“纯理论”性的内容。按照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培养将教学内容分为幼儿健康与保育、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治、常见疾病及意外的预防处理、托幼园所的卫生制度等五大模块,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内容。理论课采用全程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主讲,师生互动,参与式教学,同时配合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身心保健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基本方法,为学科的学习及今后从事儿童保教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从时间安排上,在大约36课时的总课时中,实训课时占14课时;从实训内容上,每一节实训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内容、步骤,引导学生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训指导手册规定的项目及要求来组织安排,先由主讲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集中讲解示范操作方法、步骤,提示应注意的事项,再由学生独立操作,教师指导、检查。最后根据该项目评价标准打出实训操作成绩,并计入期末总评成绩。指导教师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实训的目的是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了解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
(三)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做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应用体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讲授学前儿童的生理卫生时,涉及人体的解剖结构,单凭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就利用挂图、模型,边演示边讲解;在讲到血液循环、呼吸运动等内容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使繁多的形态结构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学生学起来既觉得轻松有趣,又容易理解记忆,效果十分显著。
2.现场教学法。为了增强理论讲授的实效性,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和考察,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去。如“幼儿健康检查”一节的内容,在讲解了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以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协助保健教师进行晨间检查,为幼儿查体。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现象教学,增加了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急救包含许多急救技术和处理方法,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技能,我们设计一定的情景,准备一些工具或材料,让学生分别扮演救护者和受伤者,进行现场的急救和包扎。如在讲到“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内容时,除了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外,教师还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意外事故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施教措施,并要求学生两人合作轮换完成操作练习。通过这种模拟操作,使学生头脑中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技能。
4.案例教学法。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见习、实习、书上、网上)搜集筛选了许多实际案例,在给学生讲授相关理论时,适时出示有关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写出分析提纲,而后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查明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或对策。这样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每个同学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施的功能。课程组主讲教师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大量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内容配套的教学体课件。课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此外,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逐步建立起网上教学辅导系统。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改变传统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
(五)建立丰富的教学网络资源,提倡开放式学习
在校园网开发和创建了自主学习型网络平台。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在完善教学文件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相关链接信息,提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的设立,建立起了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网络学习的立体教学框架。在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形成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克服平时不认真、一到考试就死记硬背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要强化实训技能考核,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如平时成绩10%(包括课堂提问、学习表现、作业),调查报告10%、实训40%、期末考试40%。书面考试内容不要求学生死背概念等,而是将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上。课程除书面作业以外,平时也可做一些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的练习,还可以组织做一些专题调查。
[参考文献]
[1]马英玲.高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8).[2]朱家雄.学前儿童卫生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李彩福,李春玉.社区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8).[4]许莉.高职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8).
论文摘要:微生物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许多课程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入手,对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
《学前卫生学》课程大纲课程编码: 学分:4.5 总 学 时:72课堂教学学时:72 实验(上机)学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方向) 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
“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摘要:实践教学是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阐述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集中式......
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由基础类课程、设......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高职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