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寻找幸运花瓣儿》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材简析
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本文作者从小处取材,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收入笔端,诠释了幸运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于平实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故事:先写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花,谁就会得到幸运;接着写“我”两次去寻找五个花瓣儿的丁香,都没有找到;再写“我”第三次去找,在经历了许多次失望之后,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五个花瓣儿的丁香;最后写“我”找到丁香花后的感悟,明白了“幸运”的真正内涵。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和重点词句,如第15~20段中“我”找花的动作描写以及两次出现的“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意图,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本课,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幸运”的内涵;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并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联系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文中的“你”指的是“我”的同学。
第2段:“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
第3段:“只匆匆看了两眼”反映出“我”在看丁香花时的漫不经心。
第5段:“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高,劲头十足。
第7段:“悻悻然”指的是作者两次都没有找到五瓣儿丁香不满意的样子,和前面的“兴致勃勃”形成了对比。
第8段:“诳”是欺骗、瞒哄的意思。
第15段:这一段写的是“我”寻找五瓣儿丁香的样子。
第16段:“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第17段:“专心致志”:专心专意做某件事。
第18段:“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看的花很多,看得也很仔细,一朵一朵地在寻找,同时“我”的心情也在失望与希望中起起落落。
第19段:这一段进一步说明了“我”寻找得很专心,除了五瓣儿丁香,其余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注意。
第21段:在经历过无数次失望过后,“我”已经开始失去寻找到五瓣儿丁香的决心了。
第22、23段:从“忽然”、“情不自禁”等词句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我”寻找到五瓣儿丁香时激动、幸福的心情。
第26段:“茫然”:完全不知道或是失意的样子。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可是,正当“我”找到了五瓣儿丁香后,对于“我”将得到什么样的幸运而茫然,并进而引起了“我”对“幸运”的深思。
第27段:“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物特别有兴趣,因而沉浸于其中,不知疲倦。
第28、29、30段:这几段是作者寻找到五瓣儿丁香后,对“幸运”的感悟: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那就是幸运。学生在领会这几段话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课后第1题: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应渗透在学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时的心理变化过程,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什么是幸运”。在朗读和感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课后第2题:文中反复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后第3题:这些词语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检查学生是否都理解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任选两个词语练习说话或写话。
选做题: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谈谈自己对快乐的看法。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看法肯定不一样,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如:“我”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儿?什么样的花瓣儿会带给人幸运?幸运花瓣儿真的会给人带来幸运吗?)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
4、在小组内交流刚才质疑的问题的答案。
二、品读课文,领会感悟
1、“我”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有过怎样的心理感受?找到有关的词语或句子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抓住“我”的心理感受,理清文章线索:
(匆匆看了两眼)漫不经心→兴致勃勃→悻悻然→兴奋不已→失望与希望的相互交织更替→(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激动→茫然→深思
3、为什么“我”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每次“我”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重点指导第15段、18~23段,28~30段的学习。
5、“我”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幸运”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感悟升华
1、在作者的眼里,“幸运”指的是什么?
2、在你的眼里,“幸运”又指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积极、正确地引导。
3老师提供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朗读、抄写。
四、回归文本,熟读成诵
1、朗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或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
2、教师总结。
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集》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影子人》、《白城堡》、《追踪小绿人》、《乌丢丢的奇遇》等多部;评论集《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等;选集《金波儿童诗选》、《金波作品精选》以及《金波诗词歌曲集》。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
幸运的背后总是靠自身的努力在支持着。但自己松懈下来,幸运也就溜走了。——罗兰
真正的幸运在等待着有资格享受的人。——斯维托尼乌斯
幸运的机会好像是银河,它们作为个体的存在是不明显的,但作为整体的出现却光辉灿烂。同样,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许多细小的必要元素,最终都能成为带来幸运的条件。——培根
幸运并非没有丝毫的恐惧与烦恼。——培根
第2篇:《寻找幸运花瓣儿》优秀教学设计
《寻找幸运花瓣儿》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一篇散文,全文文字清新优美,语言朴素流畅,读来琅琅上口。文中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学习目标】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悻悻、诳”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说说自己对“幸运”的理解。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或片段。
【教学建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我”活动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乐此不疲”等,体会“我”当时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刚开始的兴奋,未找到时的失望与怀疑,继续寻找时的执着,找到后的惊喜等。
3再读课文,理解最后两节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幸运体验,谈谈对“幸运”的理解,进而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自由准备,举行一个小型的朗诵比赛,有条件地话,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
5仿写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着重描写寻找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写作前,可以创设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寻找心爱物件的经历,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写作做铺垫。
第3篇:《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
《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教学目标小精灵儿童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材简析
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本文作者从小处取材,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收入笔端,诠释了幸运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于平实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故事:先写同学告诉我,谁要是
第4篇:《寻找幸运花瓣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寻找幸运花瓣儿》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材简析
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本文作者从小处取材,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收入笔端,诠释了幸运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于平实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故事:先写同学告诉“我”,谁要是能找到五个花
第5篇:《寻找幸运花瓣儿》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对自然的观察、体会与思考中感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经过,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体会幸运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特别相信某个或某些数字能给人带来幸运。如:某人的手机号是***,车牌号是豫N51888,等等。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寻找幸运花瓣儿》,相信这种这种花瓣儿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幸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幸运花瓣而具体指得是什么?
2、我是怎样寻找幸运花瓣的?
第6篇:寻找幸运花瓣儿
《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如:“我”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儿?什么样的花瓣儿会带给人幸运?幸运花瓣儿真的会给人带来幸运吗?)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抽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4.在小组内交流刚才质疑的问题的答案。
二、品读课文,领会感悟 1.“我”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
第7篇: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范文
寻找幸运花瓣儿教学设计范文
一、导入课题,初步感知
教学目标小精灵儿童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感悟“幸运”的内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金波的散文、儿童诗或有关幸运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学生:了解丁香花的有关知识,搜集有关金波的资料。
教材简析
什么是真正的幸运本文作者从小处取材,将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收入笔端,诠释了幸运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力量将希望变成现实。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流畅,于平实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处处都是学问。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寻找五瓣儿丁香花的故事:先写同学告诉“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