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
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评析: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外阅读、北京风光介绍等,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
第2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正文: 11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呢?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课件出示】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 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朗读时,注意把“遥远”、“**”读得重一些、慢一些。)(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的升旗仪式?(播放**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课件出示】
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自由记住“广”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演示“升”和“开” 的比较,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说话训练:我多想()。作业设计:
1、想一想,连一连。告 走 北 升 城 广路 京 旗 门 场 诉
2、比一比,组词。听()走()北()开()诉()足()比()升()3、画一画,把你心目中**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板书设计:11我多想去看看**(图)升旗仪式(图)爱北京 爱祖国我爱北京**
第3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 4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认识“心字底、方字旁”2 个偏旁。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认识偏旁“心”、“方”;会区别形声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课件播放“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视频。激发孩子兴趣。
师:这就是今年9月3日在北京**前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仪式,那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完整话来表达?
生:升旗仪
第4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淮阳县实验小学一年级组
雷莉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欣赏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课件出示北京风光图片)
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4、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 能用上这课的课题来说一说吗?(带上感情说)突出“多想”。
5、板书课题。
小朋友说得真棒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好吗?齐
第5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
(二)科目: 语文 班级: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
2、会写“会、走”等6个字。
3、认识偏旁:足字旁“足”,巾字底“巾” 将字旁“丬”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知道中国地域广大,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伟大家庭中。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检查组词扩词及说一说如何记忆这些字词?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靖倩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
第6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诉”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会、走、北”等6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美丽的图片,你们想看看吗?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2.对,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刚才看了这么多图片,又听老师说了这么多,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
二、明确目标
1.认识“想、告、诉”等12个生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会、走、北”等6个生字
第7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首都北京、天安门能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情感。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体会“多想看看”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质疑揭示新课。
1、:“多想去看看”,你们读一读。小朋友们你最想看什么呢?
2、加上“我”字,再读一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指谁?他想去看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
二、自学认读生字。
1、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这篇课文。
2、两人一组学习生字,把字音读正确。
3、开火车读生字。带着拼音读
4、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第8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共20篇)由网友 “Olive”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材解析:本文一共两个自然段,分别从新疆和北京两地的儿童角度入手,表达了对对方生活的了解和向往,其中许多准确的“的”字词语搭配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同时相同的段式结构也有利于学生借助其结构和语言进行表达训练,是一篇指导阅读、理解、表达的好范本,同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和睦友好的价值观渗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短文。
生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于生字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大致了解新词的含义,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断句、朗读,并找出相应的短语,只是学生对于同一情境中的事物描述还存在一定的生活观察和表达难度,对于借助文本结合自己生活进